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由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摄影名家聚焦新汶川”创作采风活动,将各路文学作家和摄影名家相聚一起,共同见证了灾后汶川的新面貌。旅游业是汶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对羌族百姓而言,既是经济也是文化。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如实地讲:“我们要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起跳。打响‘汶川’品牌,把汶川变成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川西北高原开放发展的高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5·12”汶川地震后,九寨沟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发展,促进旅游业快速复苏和发展振兴。  相似文献   

3.
“四川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阶段。尽管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但总体上看,四川的生产能力,物质基础和投资环境没有遭受全局性的损害,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四川灾后重建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刘奇葆在香港“四川抗震救灾致谢会暨灾后重建投资说明会”上的致辞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四川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九寨沟,作为四川旅游的标志,走在了灾后复苏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省旅游业遭受汶川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导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减少。面对困境,峨眉山市主动出击,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率先实现了旅游业强势复苏、全面振兴,为我省旅游业灾后重建树立了信心,作出了示范。近日,带着相关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共峨眉山市委书记陈忠义。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党和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大开发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四川位于我国的西部,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动力,改变落后状况,便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旨在探讨四川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势何在,以及采取什么对策以促进四川旅游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5·12大地震紧急搜救和抢险工作的结束,灾后重建逐渐成为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灾后重建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科学发展的原则,必须把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本文从四川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目标为取向,提出灾后重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学  宋树森 《奋斗》2008,(9):50-51
旅游业是一项文化穿透性很强的产业,没有旅游文化也就没有旅游。因此.旅游业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涵上,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绥棱农场通过近几年旅游文化的发展,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和建设活动,以绥棱农场的地方特色去吸引国内外游客,积累文化资本,以旅游业作为产业支撑,打造旅游强场,从而提高了农场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农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地震之后的这一年,从省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项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到省旅游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提振、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协调各方联动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四川旅游业可谓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盘点四川旅游,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1—10月,全省已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501亿元,同比增长43.4%,提前两个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北川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5·12”特大地震受灾最重、汇聚爱心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重要基地。灾后重建以来,北川感恩奋进,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产业增势强劲。  相似文献   

11.
战略重组 走向辉煌——记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一座“金矿”,桂林在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具“富民”色彩的现代产业——旅游业。 1997年底,桂林对旅游产业实施战略重组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时至今日已结出了第一颗硕果——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 旅游发展总公司的组建,是对桂林旅游业多年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多年来桂林旅游业始终没有脱离“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的话,那么,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就是为了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走大生产、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灾后文化重建中,四川打破旧体制束缚进行产业重建,文化产业从重建到发展振兴,成为我省向世界交出的灾区重建答卷中的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展旅游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山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山西应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产业当做政府主导产业来抓,实行区域旅游开发,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宣传,树立形象,并向外寻求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山西逐步成为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14.
广元市朝天区宣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灾后重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以发展伊宁市的幸福产业--旅游业为出发点,围绕伊宁市建设幸福伊宁的目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就业致富,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和援疆旅游合作等方面,将旅游业培育成伊宁市真正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和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进程很快,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社会氛围很浓,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三年四川旅游总收入的全国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9位,入境旅游人数从14位上升到11位,创汇从17位上升到14位,成绩喜人。”在今年8月28日———8月30日召开的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作为旅游大省,四川旅游业的实践对全国旅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四川模式”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定旅游业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17.
“灾后重建工程不以赚钱为目的,参与灾后重建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四川华西集团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8.
灾后四川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的受灾地区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重要阶段。应该说,这次地震给四川省的三次产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地震不但破坏了大量的产业基础设施,而且打乱了原有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使其缺陷暴露无遗,使得灾后四川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地震在促使本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为调整实现提供了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推动四川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郑联合 《学习月刊》2009,(12):44-44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的龙头,更是推进神农架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尽快把神农架旅游产业建成特色鲜明、发展成熟、配套良好、运作规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旅游业要跨越式发展,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必须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四川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权力分割;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差;旅游开发水平不高、宣传促销不力;门票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等。四川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开发品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调整不合理的门票价格,优化服务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