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臣  刘万清 《世纪桥》2009,(24):29-30
阮籍、嵇康是魏晋之际杰出的文学家,是叛逆文学的代表。嵇康孤傲愤世,文风清俊,敢于大胆立论;阮籍发言玄远,隐晦曲折,慷慨而使气。尽管二人的品格与文风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的叛逆思想在其作品中都得以深刻的展现,他们是中国文学叛逆精神的承前启后者。他们对文学叛逆精神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周咏梅 《世纪桥》2007,(2):84-86
庄子及其作品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庄子及其作品对现当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雨 《党史文苑》2006,(4):19-20
在小说《家》中,巴金描写了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知识青年高觉慧的成长历程.高觉慧的形象,其实就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高觉慧在和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造就了叛逆精神,但其叛逆精神又具有幼稚和不彻底的局限性,而这也正是五四知识青年的客观写照.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于上个世纪的最末一年,出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在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上受到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受到家庭氛围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上涌动的革命民主思潮的影响.后者的影响、感染终于促使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他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又未必不是和家庭及其周遭环境的熏育有关的.某种程度上说,瞿秋白是吸吮传统文化的乳汁而成长为革命者的,传统文化既培育了他文学的才能、“名士”的气质和敏感多思的个性,又由于与时代新风潮的撞击而赋予他一种叛逆精神,这种叛逆精神使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而具有亲近民众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福建理论学习》2013,(1):23-25
尽管临近蛇年春节,但冬日里的八闽大地,依然活跃着一支支十八大精神宣讲小分队。他们不是专业的宣讲团,却以独特的方式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他们用好的作风到一线与采访对象共同生活,他们用好的学风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他们用好的文风反映基层干部群众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试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建昌 《理论学刊》2001,(4):118-120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课题。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入手 ,最能够深入到比较文化研究的新层面。创造性叛逆应当是一种增殖翻译 ,增殖的必要条件就是创造性。只有依据不同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才有助于各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一、理想主义精神体现文学责任感 从文化角度看,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是人类的深层文化,它与人生的意义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审美理想的追求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不仅应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要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也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家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是艺术魅力的追求者.他们有责任维护、净化和提升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有责任把社会变得更文明.而要完成这种使命,必须弘扬文学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80后"写作的孤独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专 《理论学刊》2005,(12):120-122
"80后"的一系列作品,不论是书写青春期的迷惘苦闷叛逆,还是表现情感世界的冷漠彷徨挣扎,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意识,即精神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情绪体验和孤苦无依的心灵感受.这种孤独意识的生成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同时,由于生活体验、责任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使得他们对此难以进行更有深度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正之 《前线》2013,(11):81-81
古人在论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时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认为文学与文风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状况及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古人把这种对应关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把文风视为社会政治的“睛雨表”,于是就有“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虽然把文风和社会生活直接对应起来有夸大的嫌疑,但文风如同时代的皮肤一般,可以反映政治状况、社会习俗、官吏的工作作风等丰富内容则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文风与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密切相关,既是党的作风的表现,又是党的作风的重要内容。新闻文风和党的其他作风一样,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所以文风问题,是新闻宣传工作断不可以忽略的问题。所有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应按照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改进新闻文风,荡涤污浊,树立新风。 一、空谈误国,务实兴邦;文凤好坏,关乎兴亡 文风大而言之,是思想的外衣,是时代的精神。而新闻文风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文风,则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执政党的党性、路线的公开表达和声明。新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既是党风问题,也是世风问题;它既反映着作者的文化理论修养水平,也反映着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体现着作者的综合素质,甚至体现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气质。此文作者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文风朴实、文笔犀利,直面从政、为官的一些不良现象,鞭辟入里,对新时期党内文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刊将分三期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家》中,巴金描写了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知识青年高觉慧的成长历程。高觉慧的形象,其实就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高觉慧在和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造就了叛逆精神,但其叛逆精神又具有幼稚和不彻底的局限性,而这也正是五四知识青年的客观写照。  相似文献   

14.
"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71年前,延安整风时毛泽东的重要论述至今仍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71年来,我们党一直为培育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跟上时代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弘扬延安整风精神,贯彻改进文风要求,加强党的文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认为嵇康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是不容置疑的,他的玄学清谈以及对老庄思想的发展,似乎与孔儒思想中的"济世之志"、"功名之念"有着太远的距离,然而结合魏晋时期的社会政治、纵观历史上文人心态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嵇康思想人格中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曹征海 《江淮》2012,(12):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近期,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就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八项规定,对改进新闻报道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云山同志、奇葆同志连续在京调研,分别就改进文风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具体要求,发出了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的号召。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改进新闻文风,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央规定、省委要求在新闻战线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各新闻媒体要把改进新闻文风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既要把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解读好、宣传好,又要将其作为自身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的重要遵循,自觉贯彻好、认真落实好,以改进文风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历来重视文风。他认为.文风是党风和学风的表现。1942年2月8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曾严肃地批评党内存在的党八股文风。他说: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不反对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很难消灭。党八股形式,不利于发扬革命精神,而且容易窒息革命精神。一个人写八股文章,如果登在报纸上,就会影响许多人,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6)
正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文风,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实,尚未得到普遍的发展。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  相似文献   

19.
帅震 《理论学刊》2004,(1):105-107
域外题材文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景观。由于域外文学作家面临全球化的现代语境,西方文化对他们所秉持的故土文化造成了俯视和逼压,在中西文化之间的悬浮感和顽强的心灵突围构成了新时期域外题材文学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0.
文摘     
《红旗文稿》2012,(24):37-38
刘云山:以好的作风、好的学风、好的文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作风、学风、文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党全国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关键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更好地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