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语言沟通力是警察在与别人交往时关注、接收、记忆、解析及表达语言的能力。警察语言沟通力的表征是:对语言关注、接收、记忆、解析、构造的敏感、迅速、正确;语言表达符合规则、清晰、流畅、达意、适速、简要;能随机应变地使用语言,有感染力、说服力。警察语言沟通力的要素是:语言注意,语言感觉,语言记忆,语言思维,语言行为及其所产生的表情、声音、文字,语言意志与情感。  相似文献   

2.
邹晓玲 《思想战线》2012,38(4):137-138
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近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涉及语言学科的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丰富了语言接触研究的外延,拓展了其研究的空间。但是,在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的重心分布、研究视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作为语言现象和理论话题的语言接触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接触现象。语言接触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其涵盖的范围较广,大致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语言现象的描写及其原因阐释。对语言接触背景下语言成分的借用、混合、分化、融合,语场的升降、语言使用范围的变化、语码转换、双语现象、语言冲突等进行如实的记录和描写。第二,语言问题的解决。在充分描写和分析各种语言现象的基  相似文献   

3.
夏丽莉 《前沿》2013,(21):54-55
人类语言观念大致经历了原始语言崇拜、语言工具论、语言本体论三个阶段。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展开,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被语言本体论的观念所取代。语言本体论强调语言的二重性,强调语言对人的思维、认识的局限性;强调语言与人的本质和文化本质的特殊关联性;强调语言对人类生活的本体性意义,使西方现代哲学呈现“语言学转向”,更新了西方传统的理性观念。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文化中少数民族和土著族群的语言人权,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消除语言强权主义和语言沙文主义,维护与落实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人权所依存和得以体现的生态权、生存发展权、教育权、文化权等等其他各种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情绪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语言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由于语言的表现风格与表现方法不同,关照的语言、劝慰的语言、激励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对调节情绪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不仅是多视角的,而且是多学科的,其中包括语言与文化的空间差异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制约关系、语言与文化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类型分布关系等。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其文化,以达到真正掌握语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态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演变为线索,分析他们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态度,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无不表现出对先进文明、上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用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的语言积极接受的态度,以及对落后、低层、经济发展缓慢、使用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语言的排斥态度。  相似文献   

8.
唐瑾 《世纪行》2014,(3):10-10,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特征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原料和内容。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进入语言市场以满足个体和社会语言消费需求的产业。语言产业主要包括语言推广、语言教育培训传播、语言翻译(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语言康复、语言艺术作品、计算机语言以及为语言服务作支撑的技术产业等。  相似文献   

9.
袁征 《青年论坛》2002,(6):118-121
新时期发生了语言的现代演进。新时期语言发生了告别极“左”政治语言、经济语言蓬勃兴起、语言的南风北渐、奇怪的认同与创造、五花八门的新语言、外来语大量涌入、语言的奋进和语法的无奈以及新潮青年的“准语言”等现象。认识语言现代演进的特点及语言现代演进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晓莲 《人民论坛》2010,(6):280-281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过程。由于文化的关联性、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和语境的不确定性,干扰和影响着语言理解判断的准确性。要达到准确的语言理解,需要加强语言文化学习,构建文化关联性强的认知语境,使文化、语言和理解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谢都全  郭应可 《求索》2011,(9):142-143,176
从语言世界观、语言系统性、语言创造性、语言的共性与个性、语言习得、语言起源、语言研究等方面对洪堡特和乔姆斯基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乔姆斯基与洪堡特在诸多方面一脉相承,乔姆斯基继承并发展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从20世纪初建立以来的西方语言哲学逾百年,其间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语言哲学流派,也发生了多次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当代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重点梳理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三次转向:语言本体研究上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的语言转向、语言跨学科研究上的认知转向,以及语言研究单位上的语篇转向,显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转向对语言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每一次的西方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都是反映人类对自我的逐步加深,并掀起了新一轮的语言研究高潮从而对语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为我们从事语言研究、逼近语言现象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越苗语具有和谐与竞争的双重特性。和谐性表现为同一支系语言的和谐、不同支系语言的和谐、母语与国家通用语的和谐、母语与当地强势语的和谐,和谐原因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因素有关。竞争性表现为支系语言的竞争、苗语与其他语言(包括方言)的竞争、中越苗语的竞争,存在竞争与语言地位和语言功能不等有关。加强中越苗语的研究,能够助力于"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有利于国家的语言安全。  相似文献   

14.
英君 《前沿》2012,(5):169-171
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是研究语言态度重要指标体系。通过对蒙古族大学生对蒙古语、普通话的语言使用调查和分析表明,蒙古族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选择语言与交谈者双方的亲疏度、环境氛围以及交谈目的有关。民族杂居、语言政策、社会需求是双语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求索》2011,(11):106-108
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凸显出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的思考,但其诗意语言思想有其限度。我们需要对其诗意语言之思以及语言本身进行再思,揭示诗意语言的当代性,让诗意语言成为真正纯粹、开端性的语言。在区分欲望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真理(诗意)的语言三种话语之后指出:诗意语言同时是欲望、工具、真理(诗意)三种语言的游戏。当代意义上的诗意语言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当代的命运,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语言生态学的几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生态学必须弄清生态、语言生态、语言生态学等概念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里,"生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生态"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同质性、综合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特征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特征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原料和内容,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进入语言市场以满足个体和社会语言消费需求的产业。语言产业主要包括语言推广、语言教育培训传播、语言翻译(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语言康复、语言艺术作品、计算机语言以  相似文献   

18.
马京 《思想战线》2003,29(1):55-60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把语言视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实践 ,即一种行为形式的语言观 ,使得这门边缘学科能够创造性地继续影响它所吸收养分的人文社会学科 ,同时对我们理解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贡献。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和言语研究 ,是把语言作为文化源和言语作为文化实践的研究 ,是语言学的一种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群众信息和思想交流工具,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与文化,对其进行传承的意义重大。在国家层面制定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语言实践的人文文化论揭示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本质,也反映了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从人文文化论的视角阐释了语言的本质,分析了语言人文性本质和语言文化性本质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并提出了基于语言人文性本质和语言文化性本质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多民族语言态度分析——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莉  王海蓉 《求索》2010,(11):128-130
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展开详尽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描述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少数民族对教学语言、生活语言使用的态度,对语言地位、价值和亲和力等方面的评价。力求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分析结果。这些结果对改进双语教学将提供积极的建议,对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民族语言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