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罚性损害赔偿,主要应用于侵权及少量合同纠纷案件,具有赔偿、制裁和遏制等功能。对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确立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能否适用于“知假买假”民事交易行为,理论上颇有争议。文章从消法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对象主体条件、惩罚性损害赔偿适用前提、消费者过错对经营者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之影响等着手,针对“知假买假”行为之法律适用进行了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2.
权德舆在唐时不以诗名,但他的赠内诗在唐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创作中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不管是在数量、时间还是情感的诚挚及强烈程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权德舆坦率真诚的爱情观,同时也可从中见出其妻崔氏是一位出身高贵、品德贤良、才貌兼备的女子,夫妻二人在性情上的同气相求、生活中的相濡以沫使他们始终维持着不离不弃、终老不渝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人公司作为公司法草案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我国一人公司的现行社会环境与国际接轨问题。其全面考察生存环境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又不失预见性的公司法是必要的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4.
"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论诗十二绝句>其十二).这是清代四川诗人张问陶的诗歌理论主张.张问陶并无单独的诗论专著,其诗论主要通过其诗作透露出来.本文试以分析张问陶的赠兄诗作来分析其所倡导的"天真"诗论.  相似文献   

5.
“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论诗十二绝句》其十二)。这是清代四川诗人张问陶的诗歌理论主张。张问陶并无单独的诗论专著,其诗论主要通过其诗作透露出来。本文试以分析张问陶的赠兄诗作来分析其所倡导的“天真”诗论。  相似文献   

6.
赠地学院发展模式促进了美国公立高等院校的发展,启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增强了大学的社会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力量;开发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界一直以来在道德风险、消费者利益的损害、贪利、“黑吃黑”以及权利滥用等问题上争论颇多。笔者认为:知假买假行为不会诱发道德风险;假借知假买假实施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不能归究于知假买假行为本身;知假买假者的打假活动可以弥补我国公权机构在打假力量方面的不足;将知假买假行为纳入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保护和规范,可以促进市场诚信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非法出售和私赠文物藏品罪侵犯了国家对文物藏品的管理活动和对国有单位所收藏文物的所有权 ,非国有单位或单纯个人不构成本罪。为正确认定本罪 ,应划清本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当前,因托管未成年人在小饭桌受伤害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但司法实践中,对小饭桌经营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将小饭桌认定为一般侵权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其他教育机构三种不同意见。由于小饭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特定性,即被托管的是未成年人,基于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基本原则,将小饭桌认定为其他教育机构更为妥当,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认定小饭桌经营者的责任大小时,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的考量要素来综合判断其过错大小,以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份额。  相似文献   

10.
谈城市“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情景预防是指对某些高发生率的犯罪通过改造可能诱发犯罪发生的情景来减少犯罪的犯罪预防方法。“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因素包括:犯罪人、被害人、影响犯罪的时空因素和社会控制力度。采取减少犯罪机会、加大犯罪难度、增加犯罪成本及降低犯罪预期回报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两抢一盗”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一"证据的审查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一”证据多发生在单独实施的犯罪行为中 ,都属直接证据 ,而且多属言词证据。因此 ,在“一对一”证据中应着重对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审查判断 ,从而确认和采信证据 ,对案件作出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2.
公司管理者融资收购(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付敌意收购、国有经济市场退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就MBO与我国国有经济的市场退出进行探讨,就有关的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违约责任的一般理论入手,通过对两大法系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坚持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By examining the oper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in Z Count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last one kilometer” dilemma of these projects to be both process oriented and result oriented. To be specific,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projects lacks precision; project resources have tremendous difficulty in long term effective integration; farmers in poverty stricken area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dequate organizations; compatibility of project benefit sharing call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s to the reason behind these problems, the inequality among various subject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has shaped their differentiated objective demands and logic of doing things, and informal power connection has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monopolistic” position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s and village elites. This deprives impoverished farmers of the strong intention and cap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such projects. Finally,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project correlati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project benefits can hardly be guaranteed. Based on all the above discus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last one kilometer” dilem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village project integrated planning, adjust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ower distribution, and forging subjectivity of impoverished farmers in project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证人不愿作证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与其内在因素即证人个体的生理特征以及长期形成的某些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外在客观因素对证人是否愿意作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根据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或情感,并做出相应的回答性反映行动。侦查询问人员只有根据不同证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合法手段,才能使证人提供其所运载的所有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以实体真实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在制度设计上秉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不枉不纵”的原则而走向了一种司法理想主义。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汲取“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精华,科学重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对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还是对于一个法治国家的建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德国刑法第323c条"不实施救助罪"的法律性质、处罚基础、保护的法益以及构成要件来看,其处罚的不是违反风序良俗的行为,也不是保护人类之间的团结一致,而是保护身陷紧急状态下的个人或公共法益。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前提已经存在,立法疑虑也可以通过对德国刑法第323c条的分析得以排除。所以我国应该参照德国成功的立法例设立见危不救罪。  相似文献   

18.
"三台合一"是公安机关服务、执法职能的延伸和警务改革的深化,"三台合一"对于推进"执法为民",盘活现有警力资源,实现警务效能的最大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家法律对"知假买假"性质的认定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界对此观点也不一致,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处理结果不尽相同,这有悖于法制的统一和法律的公平原则.本文通过对该类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该类案件的适用标准,并对完善这方面的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