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儒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儒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儒学派".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治理,人类社会的法治必有一个"重叠共识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作为法律之德的法治".这是一个"薄的法治"概念,利用它,我们可以明确法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难题;有了它,我们可以看到法治与各种社会理想、不同文化传统、多元价值目标兼容的复杂关系和各种可能的方案.上述二者都是当代世界,包括中国法治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采取一种以全球化视野对法治概念进行思考的方式,目的在于澄清法治问题之所在,其终极关怀在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付子堂 《法学家》2001,(2):29-35
利益,是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时刻拨动人的心弦,左右人的行为.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主要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抗衡即"他律"来实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背后是各种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①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需求.离开利益关系,法律无从产生和存在;法律正是在对利益的控制中,体现其生命力,表明其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沈维刚 《河北法学》2007,25(11):136-138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系统,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社会形态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既有深广多面的精神资源,又有丰厚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是民族融合的纽带.在社会主义社会,它将具有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点.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社会稳定作用、心理慰藉作用、文化展示作用和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混合法"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法"是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传统,它作为一种内在的传统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法律实践活动.中国的"混合法"根植于古典社会的生活实践活动,表现在古文字系统、思想价值、法律规范和人法并重的治理方略之中.它不仅是一种实际的历史存在,而且延续至今依然表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代世界法律文化日益走向融合之际,"混合法"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影响,各人对法的理解有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多法律制度中很好的体现出来,社会是法和群众的媒介,法是生疏的,但社会是为他们所熟知的,有了社会这个"中间人",法和群众就会亲近起来,从而意识到原来一直让他们不解的事,因此从法中解释社会,在社会中发展法,正是适合我国的文化和传统.本文以调解制度为例分析了社会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藏族习惯法作为"活法",依然作用于藏区社会,学术界对这种"回潮"现象的秩序功能和文化价值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维护藏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从藏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它在现实社会中"回潮"的历史、文化、信仰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提出了扬弃与调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6,24(1):12-16
社会主义的本义要求以"社会至上"为主义,公民、公民社会参与市政管理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宪法上的人具有"私人"与"公人"的双重身份和人的"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也可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公民权或公民的公权利,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既参与、支持又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媒体是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使人与事物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也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领域.从古代邸报发展至今,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涌现出来,以它的开放、纵情、无处不在和英勇表达,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  相似文献   

10.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具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是由它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双向构成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存在合一的状态或者分离的状态,它们构成了游戏共同体.传统玩具是传统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同时也将儿童从一个自然人纳入到传统文化之中;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玩具的制作者成为儿童游戏强有力的控制者,技术因素与商业因素的结盟催生了现代玩具.从传统到现代,游戏共同体的瓦解导致了传统玩具价值的衰落.  相似文献   

11.
<正> 军事机构作为一种职业系统,与其它职业和工作一样,存在某些与其职业相关的犯罪类型.军人犯罪——涉及到从违抗命令到兵变,从掠夺敌方平民财物到临阵脱逃等广泛内容.由于对军人犯罪的惩罚方法和内容与普通犯罪有诸多不同之处,所以,军人犯罪是整个社会犯罪形式中的特殊类型.因而,它又被称为"黄领犯罪". 一、美国军事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换妻游戏"是舶采品,它较规范的名称应叫"夫妻交友",是种双向自愿交换性对象的私密性成人游戏.从西方社会结构考察,"换妻"-般只发生在"有闲社会"及"中产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佳的个人尊严维护中"讨说法"与其恶意杀人之间存在着社会价值观念异常即轻视生命权利的社会氛围支持。在弱个体仇视某一职业强群体的社会学视野中,仇警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异常向群体异常演进的表现。而在法律经济学视野,1个人"讨"的所谓说法,等于要6个人生命的死亡、5个人身体的受伤,而竟然会有那么多网友叫好,则是一种忽视生命权利,在生命权与人格尊严之间,价值选择的错位。至于法律文化学领域,人权的核心是生命权,人存在的本源意义当中,生命权应当高于人的尊严,杨佳为了所谓的个人尊严而可以乱杀人的逻辑,是非常荒谬的。  相似文献   

14.
<正> 1 "人权"是基于"人"的权利,它所强调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古希腊罗马就有了人权理论的萌芽. 按照一般的说法,古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把重心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求转移到对人自身的研究,所以,在他们那里便有了对人性的一般论述.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指引着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种理性是一种法,即自然法.城邦的实在法必须符合这种理性的自然法,否则便不是好的法律.然而,这种理论过于淡薄,而且柏拉图的等级制和亚里士多德"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是很难与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立法初衷 <国家赔偿法>从199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那时候,它被誉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小军向记者评价,因为它"肯定了国家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各自独立意志和独立权益的存在,否定了公民利益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凌驾于公民利益之上的观点".这是中国的立法第一次传达出如此明确的信息,肯定国家责任,将国家和公民同等对待.因此<国家赔偿法>也称得上是一部"宪法承诺公民基本权利的兑现法".  相似文献   

16.
李永贞 《法学杂志》2007,28(2):132-134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19世纪80年代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与安全、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重要机制.我国也不例外.社会保障是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基金是支撑这张"安全网"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它,社会保障的功能就难以发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有充实的社会保障基金,否则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是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人见识过所有类型的通胀.只要搞市场经济,总免不了要与各式通胀为伍的.一般说,通胀的经济后果包括:⑴它"公平地"打击穷人和富人的"钱包".钱更值钱和更不值钱对穷人和富人都等比例.⑵它会自动调节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关系,对债权人不利而债务人占些便宜.……  相似文献   

18.
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发现--网络生存定律:信息社会离不开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两个趋势:那就是"开放"和"自由".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可归因于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信息应当是自由的,但是,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版权是信息财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关注的是"创作投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对信息生产者和创造者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百万,媒体和坊间再次热议公务员热,有"观念说"、"权力说"、"待遇说"、"资源说"等等说法,其实,那都是老生常谈的表面现象,做公务员最大的优势是个人权利有充分保障,这是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个人"净福利".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制度是加害人与被害人直接对话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它具有公平价值、效率价值、节约司法资源等多重价值,以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为三大理论基础,并以正义价值为核心价值.司法正叉是一种矫正的正义,而刑事和解的正义价值就是对矫正正义的矫正,它的正义是"和谐的正义",是"无害的正义".但是,刑事和解从其产生开始就存在价值瑕疵,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缺陷,为了避免它的缺陷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刑事和解制度,要明确界定刑事和解案件适用范围与适用刑事和解的前提条件,并且从程序上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