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饮酒的三重忧思 多年前,民间流传了这么一个说法:"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近年来,因为应酬喝酒喝出了肝、胃出血等疾病的不在少数,有的官员饮酒致死,还有官员醉酒驾车撞人、袭警、打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有的地方还想把醉酒死亡的官员申报为"烈士"……而醉酒官员出事产生的费用,不少由财政埋单.在不少人眼里,官员酒场似乎成了制造社会公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1月4日上午,不停举报当地官员的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建设局干部郭元荣,终于从十堰市茅箭精神病院出来,回到他四弟在十堰市的家中。此前,他被在该精神病院关了14年。网友发帖"卖身救父"新年第一天,网友"郭寒韵"在天涯发帖称,其父郭元荣14年前因举报当地官员相关问题,被公安局关进十堰市茅箭精神病院,家属屡次想将其接回家但未能成功,至今已被关14年。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目前推出"走进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系列报道",其中介绍了各省区市纪委领导的履历。经统计发现,目前中国内地31名现任省级纪委书记中,有21人系从中央或异地"空降"。本地官员升任和"空降"官员就任,是地方官员选任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由本地官员升任某领域的重要职务,主要体现该领域官员的"属地管理"原则;由中央(上级)或异地官员"空降"  相似文献   

4.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3,(4):10-12
对于官员的"房腐"现象,必须导入更为严厉的反腐举措。被业界誉为反腐"底线"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当加快立法步伐,成为更具权威性的国家法律。源于瑞典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已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开花。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该制度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过去通行的官员"收入申报"扩大为"财产申报",并承诺在阿勒泰廉政网和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官员的"财产申报结果"。  相似文献   

7.
相关条例明确指出,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提拔担任领导职务。问题官员最近"频频复出",甫闻山西省静乐县原县委书记杨存虎因"女儿吃空饷"被免职仅仅两个月,随即便出任地级市环保局副局长。紧接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因2010年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被免职的环保局局长去年12月履新。再往前看,还有三鹿"毒奶粉"事件被免职的官员陆续复出,宜黄拆迁事件中被免职的官员再任职等,这些复出都招致了社会质疑。当然人们不是非得跟这些官员过不去,也不是说曾被问责的官员就该永无出头之日。关注的背后,其实是对官员非正常复出的程序焦虑。  相似文献   

8.
"保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保证官员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充分发掘优秀人才,统治者对"保举"规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度,即"保举连坐"。"保举连坐"不仅在封建王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当今社会官员的任用选拔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10.
乔志峰 《法人》2013,(1):13
12月2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刘玲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将财产向公众公示后,不仅隐私权可能被侵犯,而且其合法财产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官员公示财产会被犯罪分子"盯上",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必须有个前提——官员的财产足够丰厚、足以引起犯罪分子的垂涎。而作为人民的"公仆",官员的薪资收入是有限的,他们从事的并非是可以暴富的职业。如果官员因"露富"而被犯罪分子"盯上",未必完全是坏事。谁让他们拥有与身份不符的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呢?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SARS以来,我国政府以"问责"的方式处理多位失职高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官员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行制度与行政道德之间的空白,引发了人们对政府责任以及官员任职理念的思考。问责制在我国的推行表明了政府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决心。本文着重对问责制的政治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建构历程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中国推行的官员问责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对其制度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春节前夕,当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忙于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的时候,湖南常德卷烟厂原审计监督处处长余小平收到的新年"贺礼"不再是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包工头大大小小的红包,而是一纸法院判决书。  相似文献   

13.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和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则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14.
在"拜登吃"面"成为中国网民去年自创的成语后,或许"大使选店"又会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条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因考虑本国公务消费标准,不住五星级酒店套房而改住四星级酒店的微博成了"场外热点",美国官员如何执行公务标准的话题再次被很在意官员消费的中国人所关注。实际上,这在美国也是一个涉及官员道德、影响到选举走向的严肃话题。近几年,各国不断翻新限定公务消费的规章制度,以此提升各自的"清廉指数"。但对比欧、美、日、印以及匈牙利等社会转型的国家,公务消费就像一个"雷区",风险极大,官员害怕走错一步被舆论声讨,但又总有人跨越雷池,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的态势,依法惩办了一批高级别的腐败官员。但是从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审理的经济犯罪案件来看,一些小职位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一些级别不高的小官员以权谋私,胆大妄为,所犯罪行令人触目惊心。人们用小人物能造"大腐败"来形容小官员的经济犯罪问题。据统计,近3年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一审审理这类"小官员大腐败案"数量,超过该院所审理的一审职务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和前几年一样,官员财产公开不但是今年地方"两会"的热点议题,而且也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据连续7年提出官员财产公开立法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介绍,去年中纪委对他的建议做了答复,表示正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将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论证。韩德云估计,即将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中,很可能包括官员财产公开的内容。官员财产公开成为地方和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具有广泛、扎实的民意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另一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官员信奉"风水"、迷信"大师"指点的风气悄然蔓延,颇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自己迷信鬼神、信奉"风水"外,部分官员还将这股风气带到自己掌握的公权力上,一时间,诸多"风水工程"纷纷涌现,不仅严重脱离群众,更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与之相随的是所谓"养生大师"、"风水大师"乃至"气功大师"层出不穷,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风水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重新浮出水面。本应是人民公仆的官员,不在勤政为民上下工夫,却在"风水"问题上绞尽脑汁,更有一些地方官员"因腐败而迷信,又因迷信而愈加腐败",引起群众极大反感。  相似文献   

18.
致仕制度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年老官员的养老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官僚队伍人员结构的更新,对官员的整体活力及对行政效能的提高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古即有优老恤贤、功遂身退,俗称"告老还乡"、"挂冠"等不同表达形式的致仕.致仕最初是作为"礼"载入<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事",由此可见官员致仕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礼而执行的.然而由于致仕在官僚体系中的影响,两汉至隋唐,都相继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定,宋代做为官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对这一制度也"尤所所重之"[1],制定了一系列条例法定,致仕制度的礼制更进一步向法制倾斜.  相似文献   

19.
继新疆阿勒泰地区近千名县处级和科级官员在网上公示财产之后,官员的财产公示问题一度沉寂,而在刘日的<"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发表后,又将这一话题引入了公众视野.他在文章中指出,官员的家庭财产等信息很可能牵涉到公共利益,不属于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20.
双周视点     
《检察风云》2013,(17):6-7
官员为何迷信"风水"和"大师云南省行政学院教授段尔煜:官员迷信"鬼神""风水"的表面成因有三个:一为升迁,求官运、财运;二因消弭自己贪污腐败引来的灾祸;三为求心灵安顿、寻找精神寄托。许多风水大师正是抓住官员的这几种心理,投其所好,纷纷为其支招献策,以保其官运亨通。而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官员严重脱离群众,只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