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的麻醉抢劫案呈上升趋势。1996年全市发生44起(其中1起致被害人死亡),比1994年上升1.3倍,其中特大案件29起,重大案件12,总案值达46万余元。探析上海麻醉抢劫犯罪特点(一)大部分案件作案者与被害人互不相识1996年发生44起麻醉抢劫案件中,夜间作案15起,白天作案29起;其中43起案件属作案者与被害人不相识。(二)作案者勾搭被害人,大多在公共场所一是同性恋者以行为勾搭实施麻醉抢劫。1996年6月黄浦分局刑侦支队破获的麻醉抢劫系列案件中,作案者与被害人均为同性恋者,相互各有所图,易于搭识,作案极易成功。二是以谈生意"提供优惠"为诱饵实施作案。1996年7月闵行分局刑侦支队破获的福建莆田人犯罪团伙,就是以提供"优惠价"木材为名,搭识被害人选择约定好作案场所,相见后对被  相似文献   

2.
一个还在床上熟睡的老人,突然被三名歹徒绑架抢劫.案发后,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线索:参与作案的竟是被害人的再婚妻子及继女!抢劫自家的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自家人为何要实施抢劫?随着案件的侦破、被起诉直至判决,这一系列问题渐渐明朗.由此引发的再婚家庭问题更是值得为人振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河南、陕西两省公安机关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战,一举破获了震惊全国的豫陕苏皖四省特大人室杀人抢劫系列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彭妙计、丁小新、苏小平全部被抓获。这是一宗典型的流窜犯罪案件,其侦破过程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基本案情及侦破情况 1998年2月14日,彭妙计、丁小薪、苏小平及“狗子”等四人携带匕首等凶器窜入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镇小口村郭任怀家中,在抢劫作案时遇被害人反抗,彭妙计遂用匕首将郭  相似文献   

4.
旅客列车上麻醉抢劫案现场因受案件本身和特殊环境影响而经常被忽视。由于现场意识淡薄,痕迹物证得不到有效利用,使此类案件的侦破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作者通过对此类案件的作案规律、现场特点和影响侦破的不利因素的分析研究,从刑事技术综合运用角度提出了强化现场意识、提高痕迹物证利用和同类案件串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1995年2月16日12时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六顺街122号发生了一起特大入室抢劫、强奸案件。案发后,香坊分局会同市局三处、十二处立即开展工作,经过6昼夜的艰苦奋战,确认案犯为王钢(男,19岁,无业,1994年因强奸被刑事拘留)。又经进一步工作,认定王钢就是曾引起全市群众极大恐慌的"6·25"系列入室抢劫、强奸、杀人案件的作案分子,并于2月26日将其捕获归案。至此,持续时间近3年的"6·25"系列案件宣告破获,经审讯,案犯王钢供认:自1991年以来,在吉林、辽宁、河北、天津等3省14个地市实施作案46起(在哈尔滨市七区一市作案14起),杀死7人,强奸妇女33人,抢劫现金、汽车及金银首饰等各类财物折款达40余万元。"6·25"系列案件的成功侦破为我们今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侦破系列疑难案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上海市2006~2009年354例女性他杀案件,从案发时间、被害人年龄、发案原因以及作案手段等方面,分析上海市女性他杀案件特点,为女性他杀的预防以及案件侦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侦探小说以担负侦破任务的侦探为主角 ,作家设计纷繁复杂的各类案件供侦探施展才华 ,剥茧抽丝 ,抓获案犯。围绕作案、破案大舞台多角度展示侦探与罪犯、罪犯与被害人、被害人与侦探等相互对立的多极人物世界 ,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8.
小证据破大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对于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来说是个"丰收年",不仅相继破获了自1990年以来所发生的大连市及辽宁省有影响的四大串、近500起的大型系列盗窃案件,同时其他重、特大案件的侦破率也高达90%。他们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秘诀就是:"小证据破大案":在侦察破案中注意发现、搜集、使用一些反映案情本质的小端倪、小破绽、小特征等,寻找破案的突破口。纵观所破获的盗窃、杀人、抢劫等案件,无不闪耀着这些"小精灵"耀眼的光芒,以至于一些具有丰富作案经验的惯犯们至今也没弄明白,自已在哪个环节上"掉链子"了。  相似文献   

9.
1995年5月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警务站辖区发生一起杀死2人的抢劫杀人命案。浦东新区公安局刑侦部门经过近70天的艰苦侦察,终于7月11日凌晨攻克此案。本文拟通过对"5·3"抢劫杀人案的侦破经验、案件特点的剖析和思考,对当前积极预防控制和打击杀人犯罪活动谈点粗浅看法。侦破"5·3"抢劫杀人案的主要经验1.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为认识、分析案件提供了客观依据"5·3"抢劫杀人案现场破坏严重。但是,通过及时、认真、细致的勘验,全面、客观地观察现场上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破坏现场的各种变化情况,仍然获取了许多同犯罪有关的信息。①门窗完好,无损坏痕迹;②被害人吕钰上身呈横向仰卧在卧室床上,手脚分别被白色、红色绸带捆绑着,嘴里塞着电视机套子,头上被捂着棉被,上身部位共有20余处刀伤,系锐器所致;③女孩赵吕臻,死于外间三人沙发上,双手被180公分长的圆纱绳捆绑着,颈部有掐痕及3处刀伤,系锐器所致;④被害母女俩衣  相似文献   

10.
刘利华 《刑警与科技》2005,(5A):149-151
人像组合又叫模拟画像,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之中。随着刑事案件的增多,案件越来越大,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狡猾,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相对减少,案件侦破的条件减少,一幅相对准确的犯罪分子的模拟画像,可以给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利的条件(前提是相对准确)。要做好一幅相对准确的模拟画像,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人像组合的基本知识,除了如人像比例、脸形骨额构造的基础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功夫外,在工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抢劫出租车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和减少抢劫出租车案件的发生也是多方位的。本文对抢劫案件被害人——出租车司机的认知心理在防范和打击抢劫出租车案件中的特殊地位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加强被害人心理预防,树立理性认知,帮助被害人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快速识别抢劫案件发生的征兆,从而在发生抢劫案件后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冷静处理。  相似文献   

12.
农村系列性盗窃案件有一定的规律,一人或一伙人在实施多起盗窃犯罪时,在选择作案时间、侵害对象、作案工具、作案手法和过程、猎取目标等等,都有其同一性,并保持相对稳定,在不受外界冲击和影响时,一般不会改变。其基本规律是:□作案时间不变。在我们侦破的20串系列盗窃案件中,选择夜间作案的13串,占65%;白天作案的7串,占35%。一人或一伙人一旦选择某一时间作案并频频得手,他们就认为是作案的最佳时间,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建昌大盗苏桂纯,从1990年11月至1991年11月的一年时间里,在建昌县的12个乡镇盗窃农户作案102起,盗窃现金和有价证券4.3万元。他从第一起案件得手到最后一起案件被查获,每次作案都选择集日上午9时,趁人们赶集之机作案,作案时间始终没变。□侵害对象一致。在20串系列盗窃案件中,以住户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分子,一般不盗窃企、事业单位;选择侵害对象是医院的,一般不盗窃供销社。系列性盗窃案件的侵害对象一般都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14.
1995年2月17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公安局通过侦破"95.1.28"特大严重暴力案件,打掉了一个以孙海波为首的隐藏长达四年之久、作案7起,杀死杀伤我公安干警、经警、保卫干部11人,抢劫手枪3支,杀死杀伤无辜群众4人,抢劫人民币18万元的特大武装暴力犯罪团伙。为社会治安消除了一大隐患。孙海波犯罪团伙的出现,标志着刑事犯罪活动的升级。孙海波犯罪团伙的犯罪过程,从多个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当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其手段之狡猾,设计之周密都是前所未有的,某些方面也是我们所不曾想到的。分析、研究这个团伙作案过程和规律特点,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当前的刑事犯罪活动,研究改进我们的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只讨论发生在室内的且门锁无损的杀人案件。对于门、锁无损的杀人案,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把与被害人相识的人列入侦察视线。这已是我们常用的和有效的作法。笔者为论证这套作法的可行性及注意的问题,统计并分析研究了36例案件。1990年——1994年长春市内五区共发生杀人案502起,其中发生在被害人住所,而现场入口的房门门锁无损坏的杀人案有36例,占发案总数的7.2%。36例案件已经破获24例,破案率为66.5%。24例案件中罪犯与被害人双向认识(下称双识)的有18例,占75%;罪犯单向认识被害人(下称单识)的有5例,占20.8%;罪犯和被害人陌生(下称陌生)的有1例,占4.2%。从统计数字上看,门、锁无损杀人案双识的概率75%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此类案件侦破从双识人下手的作法是基本正确的,但另外25%概率的存在,也告诫我们非双识人作案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排除的。这样看问题指导侦破工作才是全面的和正确的,才能避免失误。经考查已破获的24例案件罪犯的行为心理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命案附加手段是指案犯作案导致被害人死亡以外的附加作案手段,是案犯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作案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体现,可以分为生前附加手段和死后附加手段.法医在检案时应注重附加手段的检验和分析,争取为命案侦破提供线索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场分析在命案侦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犯刻画是现场分析内容之一,现场分析时如能刻画为熟人作案,无疑对确定侦查方向具有重要价值。以往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如何判断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各类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犯罪形式和作案手段也呈多样化改变,有些案件加害人的反侦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经验和判断指标在现有的案件中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判断熟人作案进行重新梳理,以适应现场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07年5月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钟楼、新北等地发生数起冒充军人诈骗案件,骗取30多万元。经研判,该系列案件是…个犯罪团伙所为,作案手法较为隐蔽,侵害对象均为急于做大笔生意的个体户,每起诈骗案件金额均在数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部队和军人形象。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案件进行梳理后指定新北分局组织侦破该案。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案在逃增加了侦查工作难度,特别是在被害人死亡案件中的证据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2011年某市公安机关在清理积案工作中共抓获逃犯1373人,其中,被害人死亡案件逃犯97件105人。在被害人死亡案件中,最早的发生于1986年,其中,涉嫌故意杀人犯罪案件75人,故意伤害(致死)犯罪案件28人,抢劫致人死亡案件1案1人,绑架致人死亡1案1人。截至2012年4月,有74人移送审查起诉,经审查,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13人;证据存在瑕疵,但符合"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