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费孝通先生眼中“熟人社会”的农村受到极大冲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身份型农村社会正逐渐被以利益为中心的契约型社会取代。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农村目前正处于半熟人社会型态,“法治”“人治”“宗法”交织在一起,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因此农村治理目前面临三大难题: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的冲突;农民法律意识的缺乏;基层农村司法制度的缺陷。本文从法治化角度出发,探寻解决乡村治理困局的方案: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的良性互动;提高农民法律受教育程度,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力度;完善农村司法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的特性与构成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表现为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经过布尔迪厄、科尔曼、帕特南等人前后相继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资本理论框架。社会资本具有无形性、公共性、自身增值性等特性,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规范的建立,社会规范推动了普遍信任的形成,而社会信任又巩固了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规范。因此,信任、规范、关系网络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种极端偏离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触犯法律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的范围也涉及到各个方面。以往人们较多地注重从家  相似文献   

4.
宗教和法律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宗教对法律的传承触及制度、价值层面;法律对宗教的维护也是明显的,对于二者相互功能的探讨,有助于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具体到国家的法治建设领域。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法治教育水平应当显著高于普通群众。当前我国以"法律型规范"为主体的社会规范体系教育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特定群体的法治教育混同于普通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观念教育,其相应的法治能力建设和法治思维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法治教育是法律教育的进阶,是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技巧和方法的教育,体现为"法律实施进程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对社会规范体系尤其是法律型社会规范演进过程的普及性教育,是对法律型社会规范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总结的学习和引导,体现为"规范演进过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社会伦理道德是"正",道德失范时期的法律是"反",那么法律伦理就是经过一个"正、反、合"的扬弃运动之后的"合",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法律伦理。那么,法律伦理正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社会关系的更加和谐以及人的更好的生活状态所提供的另外一种社会规范形态,即是"和",这也是法律伦理的价值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是自创生系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洞察法律系统、教学活动系统、社会系统之间适当的互动联系,而人的"自我"与"非我"矛盾统一成其本质内核。PCS教学法以"问题—分析—解决—反思—提升—投射—问题"建构教学的全过程,契合法学教育培养"社会法律人"的目的,遵循系统互动关联的理论阐释,符合我国成文法制思维发展从抽象到具体的规律,实践证明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法是自创生系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洞察法律系统、教学活动系统、社会系统之间适当的互动联系,而人的“自我”与“非我”矛盾统-成其本质内核。PCS教学法以“问题-分析-解决-反思-提升-投射-问题”.建构教学的全过程。契合法学教育培养“社会法律人”的目的,遵循系统互动关联的理论阐释,符合我国成文法制思维发展从抽象到具体的规律,实践证明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将线下关系拓展到线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其人际互动实际上属于符号互动,经历了刺激—解释—反应这样一个传播过程,包括两两互动模式、单中心星状互动模式、多中心网状互动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它的出现导致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微生活的兴起。对朋友圈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符号互动论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微生活会有更自觉的文化认知,从而有助于微生活问题的克服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不同的社会规范,法律与道德始终存在着重叠、冲突与对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不仅仅是二者本身规范意义上的分离与重合,不同的社会科学与政治生活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精神与实体判断,法治与德治进而成为自古以来国家社会调控机制的不同选择.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便扩展为政治学、伦理学、法理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主角,并且只要存在社会规范,它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青年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交往是青年的社会需要和能动适应社会的表现,其根本特征是人际互动,即交往双方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会潜在地改变青年的一贯行为,并导致某种消极或积极的社会后果。了解人际影响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注意利用其积极因素并避免其消极后果,就能科学地指导其自身行为,使其行为更符合青年所处时代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2.
法律人可分为实务法律人和学院法律人。实务法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因而他们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容易得到人们的承认和共识。与此相反,学院法律人(主要指法学家)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甚至学院法律人自身有时也未意识到自己在法治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社会职责。文章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将法学家定位为批判知识分子角色,并探讨法家家在法治社会里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不作为具有自然的和法律上的不同内涵,对二者的正确辨析是解释其行为性的基础。然而当前各行为理论对不作为之行为性的阐释皆有缺失。跳出传统存在论的窠臼,从社会规范和法价值的角度评价,刑法中的不作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违反法规范的行为,体现的是行为人的目的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在各种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社会系统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对社会系统进行的管理活动,其实质就是对各种社会规范的实现。对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可靠的监督,是使社会规范得到有效遵守的保障。因此,独立有效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是社会建设趋于成熟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日臻完善,大体上已经建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监督、党内纪律检查、行政监察、财务审计等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威监督体系,并初步建成了新闻媒介的舆论监…  相似文献   

15.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日益显著。结构、实体和文化作为构成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体现在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领域,结构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宏观构造、实体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微观组合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而文化则通过对结构和实体施加作用,间接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满足受到个体社会资本结构和资源多寡的影响。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互动效应、信任效应、互惠效应、规范效应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实证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社区服务享受和社会资本建构能力等方面面临居家养老困境。这些困境可以追溯到养老观念变迁、家庭结构变化、城镇化推进、乡土文化变迁等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资本结构及存量的变化。具体而言,农村空巢老人的人际网络不断疏化,信任资源不断流失,所依赖的社会规范不够健全,互惠式能力不断弱化,赖以生存的农村社区发展尚未成熟。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困境,需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从互动、信任、规范和互惠四个维度构建与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中,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行约束与规制,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经济互动,宗教信仰等复杂活动,抑或归结为社会整体事实,追求的是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井然。作为社会赖以维系的强手段,法律总是处于两难的困境之中,其一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疾驶的车轮,其二人们总想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法律本身隐藏的幕后逻辑是维护社会制度的和谐和正常运转,所要做的是不给“越轨者”侥幸得逞的机会,运用的是牙齿的撕裂和咀嚼致使粉碎的功能。对于道德的越轨,受到的惩罚既有道德本身的谴责还有法律的制裁。法律的牙齿对于弥合社会道德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重要目标的法律现代化,依然在努力实现过程中.这一可能缓慢的历史进程恰逢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打破原有熟人社会结构、建构现代陌生人社会的政策措施加速形成法律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这就为平等个体之间以契约关系依规则行为的法律现代化奠定基础.法律现代化需要建构理性、自由、平等的契约观念基础,需要建构形式法治基础;但是在此之前,有必要充分认识法律现代化面临的社会现实,这正是法律社会学所擅长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信任理论的研究日渐成为显学。但目前的信任研究仍很不成体系,还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实际上,较为可取的态度是从主体间性角度来看待信任,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即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在社会生活中要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并促使社会成员之间的高效互动,必须增强人的主体性,坚持人的平等性,并重视有关人际交往的社会规范对人的约束作用。唯其如此,我们对重建社会信任才能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属于调控和管理社会规范体系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作为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制定与执行等必须合乎法律之规定;如果欠缺合法性,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因遭受抵制而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从法律学和公共管理学角度进行探讨,提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要途径,以及在构建法治国家过程中制定公共政策所应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