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韬 《世纪桥》2008,(21):5-6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韬 《世纪桥》2008,(12):5-6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劳动者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探索,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这一探索包括:提出了“人人起来负责”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工人参加管理”的企业制度;试行了“三结合”的国家机关的改革等。毛泽东探索的方向是正确的,也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农村劳动力分配的战略原则,探究了这一思想的宗旨,解析了毛泽东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了这一思想对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要求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资源在市场进行有效配置,我们在改革中应正确处理劳动力有效配置与劳动者主人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作了很多论述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从毛泽东的角度认识苏联模式 ,学术界却很少论及。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对苏联模式作了大量评价。苏共二十大前 ,毛泽东全面肯定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后 ,毛泽东开始反思苏联模式。中苏论战中 ,毛泽东全力维护苏联模式。他虽然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 ,试图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 ,但最终还是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也使得劳动者常处于弱势地位。一些用工单位在充分利用着廉价劳动力的同时,却无视《劳动法》。采取种种手段损害穷动者的合法权益,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形成了要团结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这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与对待资本主义,争取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主要认识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历史轨迹:1919年至1929年,共产国际对崭露头角的毛泽东初生好感,并夹杂着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同认识;1930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在党内具体事务处理上存留某些不同意见,但对屡遭主观主义排挤的毛泽东积极支持,并广泛宣传其业绩和思想;1940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坚持自主的毛泽东渐生疑虑,并加剧至对中共性质的质疑。系统呈现这一脉络对于全面评价共产国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思想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到基本肯定 ,再到彻底否定 ,即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留下的经验教训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春来 《世纪桥》2011,(21):11-13
如何对待非公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如何对待非公经济的问题,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完成三大改造是两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回顾这一时期毛泽东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对研究党对非公经济的认识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凤欣 《世纪桥》2013,(12):12-13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但交往策略却是复杂多变。从“中立美国”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双方关系的不断破裂,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及其策略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15.
赵凤欣 《世纪桥》2013,(9):12-13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但交往策略却是复杂多变。从“中立美国”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双方关系的不断破裂,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及其策略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16.
游民存在于古今中外的社会中。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其力量之强大、成分之复杂,前所未有,形成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能否成功解决游民问题,是任何政权都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成功地将其消融于新的社会秩序当中。通过解读毛泽东对游民无产者认识的历史流变,大抵可以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对游民阶层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赵刚 《党史文苑》2009,(8):42-44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毛泽东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与政策.这种思维方式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有益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经过一段反复后,再次走向彻底否定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论述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经过一段反复后,再次走向彻底否定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论述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毛泽东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与政策。这种思维方式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有益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