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3.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城。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建宁是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驻地。第二、四、五次反“围剿”中,建宁人民为了支援红军战斗,先后有7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400余人参加赤卫军。有4000多人捐躯沙场,165位苏区干部光荣牺牲。建宁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留下了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5.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7.
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师3个多团,解放了建宁城,这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5个胜仗。当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  相似文献   

8.
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建宁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其间建宁有8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建宁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其问建宁有8000多儿女参加了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红船纪事]强敌跟追下盘旋式打圈子战法,是毛泽东在敌强我弱时指挥作战的特点之一。从井冈山斗争到开始长征,可以概括为四次反进剿,三次反会剿,五次反围剿的过程,除第五次反围剿都采用了盘旋式打圈子的战法。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善于跟敌人周旋,善于打游击战,是世界上游击战争顶尖级的高手。  相似文献   

11.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12.
建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了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各级地方武装。1933年1月,成立了领导建宁、黎川、泰宁三县的中共建宁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反围剿比较全面地尝试和集中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中十大军事原则主要思想,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红军战略战术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乃至当代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遵义!遵义!》阎欣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本书围绕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手法记述了中央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退出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召开,在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历史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  相似文献   

15.
建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17.
《如梦令·元旦》入选三明十大城市名片,这是三明“中央苏区”文化的一次升华。同时,也给正在全力打造红色品牌的建宁,又增添了一道光彩。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创作于建宁。请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诗词集》(1996年9月出版)《如梦令·元旦》注释:“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在福建省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后,  相似文献   

18.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建宁创建革命根据地60周年,配合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全县人民进行革命传统的再教育,建宁县党史研究室、老区办、革命纪念馆联合编印了《建宁革命故事》。该书收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杨尚昆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宁斗争实践的故事;收集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建宁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积极配  相似文献   

20.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泰宁县,注定要载入共和国的斗争史册。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1932年10月,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