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我国公用事业领域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提高公用事业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但在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公用事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变成企业垄断经营的风险;二是政府设租机会增加的风险。为了有效地化解这些风险,可以在企业取得公用事业经营权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采取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市政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市政公用事业供给机制的重大改革。实施特许经营后,企业开始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发挥作用,打破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行政垄断,提升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作效率。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与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公共利益维护等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领域经验不足,参与主体合作治理意识淡薄,政府制度供给不足,企业未能有效平衡公共利益和企业利润,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公共利益在改革中受到侵蚀。回归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共性,要在公共利益这一价值支点上,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私合作治理。增加市政公用事业制度供给,保障合作主体的利益,促进合作主体的互动,成为推进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施阳 《青年论坛》2011,(4):114-116
市政公用事业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技术上和观念上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市政公用事业必然由政府来建立和经营,而这易于形成垄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经营市政公用事业的弊端也愈来愈显现。因此,市政公用事业的反垄断规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高吟 《求索》2010,(8):59-61
本文通过对2005-2008年间在深沪两地上市的48家公用事业行业上市公司与852家非公用事业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公用事业行业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他公司相比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公用事业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由于其特殊性而备受政府严格管制等因素决定的。研究发现,公用事业行业的企业债务比率比较低;盈利能力、规模、资产有形性等关键因素对公用事业行业的公司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资产有形性、股权结构等对公用事业行业的企业的作用都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四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用事业属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产业,其业务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垄断和公用性,目前已经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其改革的目标模式无论从所有制结构、市场结构,还是公用事业所实行的特许经营并负有的社会责任,以及政府在公用事业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能方面,都具有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维度,在价值定位上主要是实现公用事业治理公共性和经济性二元价值的发展和合理平衡。在治理结构上,须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公众的角色和职能,逐步构建起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元对话和合作机制。而功能提升的根本路径在于:推进政府监管、企业经营和公众参与的多重制度创新,由此提升城市公用事业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2004,(5):37-37
水、电、气、交通等公用事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普遍希望这些部门能够加快改革步伐.提供更多价廉质优的服务。如何打破垄断,加快公用事业发展,来自城市主政领导、社会中  相似文献   

8.
姜力 《理论月刊》2003,(12):81-83
文章从我国国情、经营性市政公用事业的特点和经营目标等方面入手,分析并提出了经营性市政公用事业实行国有控股和国企直接经营的模式,进而提出规范国有产权治理结构,以经营性市政公用事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投资的市政公用事业生产经营企业为主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主体,同时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投资的生产经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公用事业民营化下的市场价格失灵需要政府的定价监管,但政府定价也会产生政府失灵,需要探寻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制度基础。公用事业定价需要按照“多元”治理的新理念,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参与的多元定价机制;将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作为政府定价的根本目标,并将竞争优先、合理公正、共同决策、公开透明作为定价的原则。根据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目标和原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如招投标制度、公民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价格听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刘戒骄 《传承》2013,(1):24-27
由于公共性和企业性并存,公用事业既有偏离商业化运营的理由,也有要求进行商业化运营的动因。一些因素削弱了其利用市场机制改善绩效的能力,另一些因素又驱使它像其他产业一样进行商业化运营,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特殊的技术障碍和问题。即使是美国和欧洲一些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的国家仍然在探索公用事业发展方式。正因为如此,公用事业被称为“半途的房子”——既不能离开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永生 《求索》2007,(1):114-116
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并席卷全球之后,我国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法制不健全,表现为缺少全面的立法体系、独立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总结西方国家规制改革经验,我们应正确理解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内涵,从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制监督方面入手,加强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政府行为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目前,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二是政府与"代理企业"的博弈;三是权力寻租的诱惑.通过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的价值取向、建立城市公用事业新型的公私合作关系、强化自律和监督评价机制等,可以针对性地化解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13.
政府是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对改革负有重大责任。目前,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政府与"代理企业"的博弈及权力寻租的诱惑等三大困境。必须通过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的价值取向、建立政府与代理企业的新型公私合作关系、强化自律和监督评价机制等措施化解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政公用事业需要加快发展,通过对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回顾,针对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产业化、市场化、民营化是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良好的政府管制体制和机制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制度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用事业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因此,公用事业的民营化与公用事业的特有属性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矛盾。为了防范和控制这些可能的问题和风险,必须树立正确的改革思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民营化进行制度分析,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为民营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董洋 《北京观察》2004,(2):42-43
所有制调整上的"恐私病" 公用事业的民间参与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它涉及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这就必然要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国有经济在公用事业中的比重会有所减少,而公用事业又多为自然垄断型行业,这种变化使一些人担心会影响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担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相继对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并在消除公用事业传统弊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内外学者对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进行了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和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主题和内容以及方法等不同层面对2002年至2015年国外学者对西方各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总结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市政公用事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长期存在的改革困境.决定了这一领域的改革是我国整个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在取得较大的成就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在充分分析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在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我们提出了市政公用事业多中心治理的运行模式。通过权力多向互动的多中心利益整合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网络化均衡管理服务机制等机制的构建,形成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新模式.这对于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下,政府把公用事业的投资或运营业务转给了企业,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损害了公共利益,应允许相关公众、机构与社团提起公益诉讼,追究行为主体的责任。在责任担当方面,如公共利益损害是由政府方引起的,应由政府与企业承担连带责任;如仅由企业方导致,则由企业承担直接赔偿责任,政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污水处理行业相对复杂,特定情况下直接排污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英国公用事业改制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从19世纪的私营开始,经过19世纪中下叶的市营,再到20世纪40年代的国有化进程,逐渐把英国的公用事业与纯粹追求利润的一般工业区分开来,照顾到其公益性目标。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则再度把城市公用事业出售给了私人。在这个看似圆圈形的发展进程中,涉及公用事业的两次转型。这几次转型中的公正性主要是通过三个原则来保证的:一是依据法律来实行公用事业的转型;二是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照顾私人的利益,防止侵犯私有财产的权益。由此基本上做到了既保护了公众的利益,保障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又大体保护了国有资产,防止其贬值或无端流失。当然,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