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源性侵害研究: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性侵害指发生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同学之间以及社会闲散人员到校园中对学生进行的性侵害行为。本文重点讨论在中小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男教师对女学生的性猥亵、性强暴、性虐待。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师源性侵害犯罪具有案发率高、在性侵类案件中所占比重大、农村地区多发、受害人数多、年龄低、遭受性侵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同时,中小学师源性侵害还面临着前期社会预防不足、后期刑事惩罚不力的困境。情境预防通过对师源性侵害案件中"情境性"变量的控制,适用提升犯罪难度、增加犯罪风险、排除犯罪借口三项措施,达到减少犯罪机会,实现中小学师源性侵害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李淳风 《南风窗》2014,(12):64-66
<正>举报,在时间流逝中不定期地"轮回",其中牵涉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品格的坚守与嬗变。个案纠纷,折射出制度的"酱缸"效应,及艺术教育中的另类生态。用中国音乐学院宣传部一位老师的话说,该校"总有那么多热闹"。2004年,青年教师宋飞在央视揭露学校"招生黑幕",轰动一时;10年后的2014年5月,她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但被本校两名教授实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小学女生遭受来自教师性侵害的案件频发,并呈增加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本人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家长责任意识的弱化,学校疏于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因此,提高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清除教师中的败类是防止此类犯罪发生、蔓延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保护和救助未成年性侵被害人,有效预防和减少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自2010年起,上海市逐步将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性侵害案件为主)纳入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受案范围,形成专业化办案机制和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调查取证机制,推动建立了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保护体系和一站式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我的青春、热情以及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潘维松说. 委屈家人成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潘维松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铭记在心,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与"个性体验"放在核心位置上."尽管我所教学生地处深山区,但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潘维松说.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入公众视线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于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的性犯罪,除了对性犯罪者予以严厉惩处外,更为重要的是寻求一条预防性犯罪者再次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免遭潜在性侵害的有效路径,以"惩其未犯,防其未然",而建立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信息公开即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性侵犯罪案件的发生,美国、韩国等国家均设立了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以此实现特殊预防和保护社区安全之目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性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被性侵害案件的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鉴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隐私权保护范畴,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出发,可以适当借鉴域外性犯罪者登记和公告制度,在我国构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登记和有限公开机制,要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定期向司法机关登记,对该类人员中实施严重性犯罪行为或者具有较高再犯风险的犯罪人员,公开其个人信息,以此防范该类人员再犯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公共安全和保障未成年人平安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韩国"N号房间"事件爆发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达74名女性受到性侵,其中还有16名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受害者刚满11岁,加入所谓"房间"共享儿童色情信息的用户竟然多达26万人。此一案件的发生让人触目惊心!有人认为这是韩国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但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国内一些网站也存在大量与儿童有关的色情内容。3月2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正式就新京报等媒体的举报作出回应,表示将严查相关网络。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在互联网已经将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慈溪市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严重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犯罪人员,在其刑满释放后或者假释、缓刑期间,通过相关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公开,这被称为中国版的"梅根法案"。虽然慈溪出台的《办法》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公布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身份信息的做法是具有一定法理基础的。比如,在儿童最大利益原则面前,性侵罪犯的隐私利益应受一定限制;而"梅根法"的背后反映的是国家所面对的伦理选择与基于社会防卫理论,寻求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之间平衡等。应当肯定慈溪实践先行探索的意义,并不断完善该制度,为将来可能的全国性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把性侵害未成年人视为最可恶的犯罪。从临床心理学诊断视角看,性侵害未成年人不仅会对个体造成即时的伤害,也为其成年期的心理障碍埋下祸根。受到性侵害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这种症状会维持数年甚至终生,必须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和介入,在随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中,需要社会的相关机构设计一些更好、更专业的符合未成年人特殊需要的心理援助项目。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反儿童性侵害犯罪立法沿革及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的发生和广泛报道,美国联邦开始制定相应法律来保护儿童不受性侵害,主要有《雅各·威特灵侵害儿童和性暴力罪犯登记法令》、《梅根法》、《帕姆·林彻尔关于性罪犯追踪迹身份识别法令》等,其内容主要包括性犯罪者的登记、公开等制度。其内容不断的完善,但也存在无法得到实际落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丑陋,还是丑陋!华南宾馆的大火,陪唱歌女们的亡命,将这个城市的丑陋再次大白于天下。不久前,《凤凰周刊》刚刚辛辣揭露了这个城市“打假”举报的灰色利益链,那些以举报为生的“线人”,在政府“打假”奖金和不法商家的“赎金”之间,在时时犹豫该选择投向何方。这背后是汕头商业严重的信用危机,背后是这个城市一度震动中国的假发票大案和走私大案。  相似文献   

14.
校园滋扰跟踪是校园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校园犯罪的一种形态。在美国,校园滋扰跟踪是四种常见校园性侵害之一,危害学生的性别平等权、受教育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校园滋扰跟踪与校园性骚扰经常同时发生,但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借助美国学术界对校园滋扰跟踪的研究成果,探讨校园滋扰跟踪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中国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校园性侵害的现状与抗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校园性侵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具有特定的表现特征,在这个现象背后蕴含着儿童安全和校园安全的双重危机,我们应该遵循“零容忍”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性侵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她本应该是都市白领丽人中的一员,她本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她本来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一步步的选择却让她变成了杀人犯……  相似文献   

17.
性侵害是对儿童健康权的严重侵犯.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加强学校性教育、实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增设强制报告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创新强化网络保护制度等诸多方面,为儿童性侵害的防护提供了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频发,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心理救助等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重视惩罚,忽略预防与救济等问题。考量中国的惩罚性立法亦需要完善体系性不足、实践中类似案件不同判等现象。美国相关立法较为完善,其立足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理念,从预防、惩罚、救济三个维度为被害人提供特殊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美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立法为参照,可以发现我国立法在预防、惩罚、救济三个维度的不足之处,并应当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规范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秩序相联系,并随之不断变化,面对新的社会风险给社会秩序形成的威胁,必然会有相应的社会规范作出回应,以满足人们对稳定的社会秩序的需求。慈溪市《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出台就是社会规范对严重的未成年人性侵害风险的回应。新的社会规范在应对风险的同时,不能忽略其本身带来的新风险。信息公开制度风险的控制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风险的理性认识与精算评估为基础,以完善的配套制度和实施机制为必要。就慈溪版"梅根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是合理的实施机制均不完备,因此,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公开制度不宜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缺乏对留守女孩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教育,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农村小学女生被性侵害案件增多,仅今年以来笔者就办理了小学女生被侵害案件多起,涉案女孩达数十人,多为十岁以下或智力障碍儿童,结合案件情况,笔者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