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威,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合力,本文就此对如何实现政策民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其中政策民主是关 键。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和力,因 此,采取有效途径实现政策民主就成为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如何利用良好的公共政策应对出现的危机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公共危机管理和公共政策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来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公共危机下政策制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则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只有首先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在现在中国的体制下,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置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的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公民和团体平等的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5.
李勇军 《唯实》2007,(11):16-18
政策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主与集中的权衡过程,不同的权衡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政策或政治体制。西方民主体制通过形式民主将政策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家,并强调通过权力的分立来限制这种集中。我国形成的"党委决策、政协协商、人大审议、政府执行"的政策过程模式,要求以坚持与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王寿  王传君 《党史博采》2009,(4):31-31,39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试图提出一些促进公民有效参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是一个民主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以及公民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便是途径之一,它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试图提出一些促进公民有效参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利益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偏离了公共利益的非常态利益。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只要公共政策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就是一种永远的威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政府利益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机制缺陷,为政府利益的介入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低碳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制度体系的建立,如何确立低碳政策制定的核心原则及设计模型是建立低碳政策体系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限塑令”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探索,“限塑令”的政策失范是由于在制定中未能遵循理性原则,表现在对环保成本的界定和分配不合理、所规定的政策覆盖领域不全面、未对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分配、缺少政策执行的矫正机制。低碳政策制定理性原则的维度包括多元协作、社会参与、系统考量、权责明确、持续监管和管理创新等6个方面,应该通过贯彻6“C”原则建立起合理的政策制定模型,并适时地调整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角色,以增强政策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各环节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内民主大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把党的权力机构合理分工、实行党内民主选举、实现党内民主决策和加强党内监督结合起来,必须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保护党员民主权利、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坚持民主的基本目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2.
宿玥 《党政干部学刊》2010,(9):16-17,34
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发展民主政治,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公共政策体系合法性基础,缓解社会矛盾的客观要求。虽然目前在中央和地方层面,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都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仍在渠道、信息、组织等方面存在深层次问题,所以,深入研究完善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的具体路径,发挥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的最大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精英决策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典型模式。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具备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议程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强彬 《求实》2008,(1):70-75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议程犹如一支"漏斗",经它所过滤的政策问题才能进入政策决策的轨道,公共政策的"公共"规定性又表明政策议程的"过滤"根本不同于私人问题的解决,它不应为哪一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所操控,任何影响政策制定和受政策影响的组织和个人都应具有相应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协商民主的引入有助于维护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的公共性、合法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为公共政策议程建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规避公共政策议程建构中的"隐蔽"、"垄断"和"不决策"等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品质并促使其得到顺利贯彻.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学视野中,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特权,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以改善民生为主。也就是说,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保障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不仅是完善党内民主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最终目的。当前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工作中,还存在着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相对淡薄、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在制定、操作上还相对模糊等不合理现象。为更好地发展党内民主,既要在主观上重视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培养,又要在客观上致力于保障制度的精细化建设,两方面齐头并进,才能确保党员民主权利的正常行使,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选举民主的发展,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但由于党内民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向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还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而党际民主作为连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因此,积极推动党际民主发展,有助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作为强调过程性民主的重要民主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学者从20世纪末开始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不断扩展,从不同的视角对协商民主进行阐述.在中国,由于协商民主在中国目前政治架构下不涉及根本的政治体制,对提高中国国内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反而起到促进作用,因而成为中国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话题: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协调多方的价值偏好,使社会的多元利益群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辩论和协商的过程,达致利益表达、利益协调与利益实现.民主恳谈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但民主恳谈与协商民主相比,在理论目标上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主协商形式,民主恳谈的设计和完善无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 :以法治国 ;党政分开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 ;从领导者自身发扬民主作风做起 ;反对官僚主义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