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政府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上访问题,但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信访问题并未因此成为“过去”。其中不少人反反复复上访,最终赴京找“包青天”,于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国家信访局、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权威部门的人民来访接待室,经常是上访人熙熙攘攘,被称为“信访洪流”。有些信访大省还专门派出大量“截访大兵”,“拦截”在各信访接待室附近的上访人员。 上访,尤其对于重复上访的人来说,反反复复地上访,代价几何?对政府而言,信访这面“挡风的墙”,还要在政府与上访民众之间耸立多久?  相似文献   

2.
“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江西省丰城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这一做法引起职工强烈不满,继而引发连续上访。看到这则“上访要罚款”的消息,笔者大吃一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新华社8月30日的一则报道:最高人  相似文献   

3.
21岁的刘志刚进了医院,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面对许多专家对“非医疗事故结论”的质疑,刘志刚的父亲刘百里踏上了漫漫上访之路。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法院进京上访人数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据粗略统计,其中上访老户占一半以上。上访老户,是摆在各级法院领导和干警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用“棘手”和“头疼”来形容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上访老户虽然相对人数不多,但其活动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上访老户已经日益  相似文献   

5.
曾金文 《法制与社会》2010,(35):289-290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七年以中央一号文的形式聚焦“三农”,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出现的上访问题,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好。本文从增城农民上访问题的特点、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7.
听说我要写在京上访者的文章,国家某部机关报的记者古玉力找到了我:“要说上访,我比你了解得多,你不用找别人采访了,找我就得了,我给你说一说我这十年来上访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上访救济的功能转化及其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哭诉的权利上访的话语和语境,无论在传统社会,抑或当代中国,都包涵着特定关于救济的内涵和信息。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天赋权利的话,那么上访则是那种至少在程序意义上不可也不能剥夺的权利,从传统社会的“京控”到当代社会的“信访”,无不贯彻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上访十年录     
1998年5月12日,因事故致残上访告状整整10年的花甲老人郭士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手捧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陈伟华送达的“原审中级法院适用法律不当”的裁定书,郭士新哽噎了。回想自己三次进京常住省城的10年上访路,沉冤已久的郭士新感慨万分,已是满头白发的他,终于盼来了事故致残索赔得到妥善解决的这一天。  相似文献   

10.
76岁的丁大娘趟过了人生太多的急流与险滩,晚年仍孓然一身。在孤苦伶仃的岁月里,她替蒙冤受难者伸张正义。32年来,70多次到北京上访,帮别人“落实”了38场官司——  相似文献   

11.
歪招邪人──一位“上访专业户”的自白顺利这是发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真实故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了主人翁的真实姓名,姑且称他为C。C原是德富村一个贫穷农民,但近年却利用上访,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且选择了帮人上访这一稀有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上访”不是一件好事,但在全国各地每天都奔走着的上访者中,的确有一些是在为公众的利益奔走呼号的。本文中的三名“上访代表”,几年间不惜冒着难以预测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顶风冒雪,四处奔波,吃苦受累,在刚刚为全厂近百名“一刀切”职工讨回149万元的经济补偿时,孰料却被几  相似文献   

13.
25例人格障碍上访案例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金达 《法医学杂志》2002,18(3):169-170,172
上访案例的鉴定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比例相对较少,此方面的报道也较少。我院自1986年成立司法鉴定室以来,至1998年年底,鉴定的上访案例共49例,其中诊断为“人格障碍”的约占上访案例的一半(51.02%)。现对本组案例的鉴定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合其人格特征、分型及鉴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供参考。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分析样本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安康医院1986年~1998年底的鉴定资料。逐例回顾性复习了鉴定诊断结论为“人格障碍”,或在鉴定分析中明确被鉴定人的行为与其人格显著偏离正常有关,而诊断结论为目前“无精神病”,…  相似文献   

14.
孙林凤 《内蒙古检察》2007,(2):58-59,50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近些年来,根河市院从解决上访群众实际困难入手,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全力做好涉法上访案件的息诉工作,用殷殷真情和高效工作赢得了上访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为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以来,控申部门连获两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的荣誉称号。2005年成功息诉了一起多年越级、进京上访案。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反腐败工作的任务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注意解决“热点”问题,及时化解上访因素,大大减少了重复、越级和集体上访,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为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实践中,他们从抓超前预测预防入手,建立了防止上访的三种制度:一是信访苗头性问题报告制度。乡镇(区直单位)党委、纪委,每月向区委、区纪委报告一次上访苗头性问题,重大的上访苗头随时报告。其内容包括有可能发生上访的单位、重点人物、原因和解决的措施等,由区委统一协调.纪委督查落实。去年2月,朱里…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大转型时期,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异化,“群众上访”高潮迭起且形式激烈,严重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子,突现出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公关意识贫瘠的困境。通过对这种困境的发生机制与深层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快地方政府公共关系建设是解决“群众上访”问题有效途径,并且给出了地方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夏炎 《政府法制》2010,(10):36-37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击鼓鸣冤”的情景,似乎只要一敲鼓,无论主管官员是否情愿,都必须受理百姓的诉状。古代老百姓告状真的如此容易吗?一个平头老百姓“上访”到皇帝面前,这中间的路到底有多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集体上访的人数和规模逐渐增大,已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处理集体上访的做法有很多,但主要离不开以下三步。一、分析成因分析成因是化解集体上访的前提。分析成因主要分析两个方面,一是上访群众方面,二是信访工作人员方面。在上访群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理重复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客观存在,但多次举报后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结果群众很不满意,群众就会借助群体力量促使问题的解决,这就形成了集体上访,甚至越级上访。(2)有理无序上访。有些有理的上访群众对信访法规了解不多,出于某种原因不愿单独上访,认…  相似文献   

19.
李阳 《中国审判》2014,(12):90-91
近几年来,上访案件的增多,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同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上访问题,减少上访案件,提高审判质量,树立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是当前司法工作和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10月11日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上屯镇张清寨村5位上访村民2年到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以来,有关村民上访构不构成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5位被一审判刑的村民已提出上诉,张清寨的不少村民也在到处为他们申诉.事实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近期赴唐河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