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创新以及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的热点之一。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新一代浪潮,其发展与应用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就图书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开创了新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加速推进了各国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转型,将会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本文通过修正的“钻石模型”,从物联网产业的高级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发展战略以及政府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是世界各国新的发展契机,物联网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纵观发达国家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性技术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是当前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环节。相比而言,我国物联网及其产业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其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产业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为此,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应在物联网产业链诸多环节予以完善,促成物联网纵横产业联动一体化,确保我国物联网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其基本特征。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每一层体系都有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目前,物联网在山西主要被应用于自然生态环境、工商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山西物联网的发展应结合本省实际,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在服务转型发展上,要利用物联网打造绿色低碳的煤炭产业:在服务安全发展上,要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在服务和谐发展上,要利用物联网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并已经具有初步的产业基础,典型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水利、智能农业、智能工业与智能交通四个方面。但与物联网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观念差距、产业规模差距、技术差距、人才差距。制约长株潭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发展规划存在短板、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组织协调机制、缺乏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平台四个方面。"政策引导+技术主导+需求传导"将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模式,"明确定位、合理组织、平台建设、应用拉动、技术突破、优化环境"是将物联网纳入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物证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大趋势是智能化,综合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可对物证进行智能化识别、登记、使用、监控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RFID与ZigBee相结合的室内无线定位技术,可实现自动获取、管理物证实时可控的状态信息,防止物证被盗或丢失,提高管理和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被很多国家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我国也将物联网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并加大了物联网研发和建设的力度。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当前北京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状况,分析研究制约北京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提出推进北京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通过构建测评城市智慧水平的七要素指标体系,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出发,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慧城市的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医疗建设、小区建设、服务建设、文化建设和农林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影响。进而给出从广度、深度、稳定性、通用性等视角多方位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薇 《侨园》2011,(7):33
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物联网"这个概念,当时叫"传感网",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0,(6):27-27
物联网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在其发布的《1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又名传感网,是指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CPS)等设备和技术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是近一两年来人们广泛谈论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深圳市在大规模开展社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一、信息产业的基本含义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信息产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深圳特区建设十五年来,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O%左右。但提起信息产业,人们往往只想到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的制造业,这是对信息产…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物联网被视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而寄予厚望,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到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日本的"i-Japan计划",再到"感知中国",席卷世界的物联网浪潮扑面而来,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正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实现经济从低谷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物联网被视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而寄予厚望,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到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日本的“i—Japan计划”,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8年5月28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这是"区块链"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标志着"区块链"正式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同。早在2016年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曾这样解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杰  陈玺名 《理论探讨》2022,(1):159-164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重要举措之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区块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二者融合既是国家的政策方向,又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可通过信息共享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存在的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主体合作不稳定、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通过识别参与主体信用水平、系统化处理主体信息、溯源追踪农产品和资金流、预测产业链潜在风险、建立产业链运行反馈机制等路径,推进农业产业链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6)
现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已经迎来了局部机械化、无土栽培等生产模式,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到来,无疑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物联网智慧农业"是目前农业生产的顶层状态,它完全满足了当前我市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市农业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有效转变,也将推动我市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更高水平。所以说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暨农业物联网产业是我市农业目前唯一有效而快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物联网环境下,更多、更真实、更准确并具备人身属性的信息可以被实时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依赖有效的用户协议,也需要物联网服务提供商避免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在对物联网设备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使用前,需要对所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去隐私化处理。另外,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也应当针对物联网的新特性及时制定并更新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与图书馆信息工作取向赵玉雯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全世界信息服务业1991年产值高达2030亿美元,而我国同...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物联网技术引起的生产力的变革和物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产品为主导的经济,是一种应用性创新型经济,是一种开放式和谐发展的经济.物联网经济学是以物联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是研究物联网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和研究物联网经济所需要解决的经济学问题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经济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人才智力的主要聚集地。企业发展的激烈竞争呼唤产业组织的支撑,人才素质的提升呼唤产业舞台的搭建,市场竞争的发展,迫切需要产业的联盟,迫切需求区域内实现产业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作为一个地区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中,如何在打造产业经济中激活产业人才的活力,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