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毛泽东81岁生日之夜,与周恩来再次长谈,不知东方既白。周恩来返京,毛泽东的“长沙决策”得到圆满实现12月26日,是毛泽东81岁诞辰。这一天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单独进行了长谈,专门谈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观看湘剧《园丁之歌》,情不自禁为之鼓掌.当女服务员告知"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时,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是出好戏"  相似文献   

3.
1974年7月至1975年4月,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先后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在此期间,特别是在长沙停留的114天,毛泽东作出了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重大决策——推出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取代中共十  相似文献   

4.
薛庆超 《党史纵横》2006,(12):37-42
“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毛泽东果断决策“,请来一个军师,叫邓小平”,提议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中共十大以后,王洪文的种种不良素质开始显露端倪。历来“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毛泽东考虑重新选择接班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反复比较、反复权衡,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邓小平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具有长期的指挥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具有“文革”前连续10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中共中央第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具有国际舞台上同苏联霸权主义做斗争的丰富经验。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内政外交无不精通,并且办事果…  相似文献   

5.
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曾说:“‘四人帮’这个词是毛主席在逝世前一两年提出来  相似文献   

6.
(接上文)当天晚上,江青在钓鱼台17号楼私下召集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密谋,派人于第二天飞到长沙向毛泽东告状。江青说,邓小平所以这样吵架,就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反对“文化大革命”。张春桥也说,邓小平所以跳出来,可能是与四届人大人事安排及对总参谋长的提名有关,这是一次总爆发。王洪文说,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有气,不支持新生事物。姚文元则在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与毛泽东深夜长谈,作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四届人大早在几年前就准备召开,1970年庐山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为筹备召开四届人大作准备,因为出了林彪集团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天才论”而大闹庐山的严重事件,不得不改变了原来的议程。1971年又发生了林彪叛逃事件,不得不再一次改变了党和国家既定工作日程的正常进行。直到1974年,筹备召开与三届人大已经相隔9年的四届人大才有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0,(13):55-56
毛泽东心里很清楚吸烟有害健康,但已经上瘾的他无法戒掉。为了减少吸烟对他身体的伤害,保健医生只好弄了一些烟嘴给他,并告诉他烟嘴可以过滤尼古丁。毛泽东虽然不愿意,但考虑到配合保健医生的工作,而且烟对身体的伤害他也渐渐感觉到了,所以后来还是采纳了保健医生的意见,并慢慢习惯了用烟嘴。同时工作人员还建议他把一支烟折成两半,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0,(13):54-55
在毛泽东遗物中还有一样特殊的物品——简易烤烟箱,那是身边工作人员特意为毛泽东制作的。北方的冬天,气候干燥,烟卷水分蒸发后吸起来平淡无味。有一次,毛泽东抽烟时对工作人员说:"在我们南方,冬天切烟丝时要喷上几口水,要不然就不好抽。"还说:"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卷烟弄湿一点。"  相似文献   

10.
唐利 《新湘评论》2010,(17):59-60
毛泽东的藏书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收藏。他从延安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藏书库,藏书正式形成规模,是进入北京特别是中南海之后.毛泽东藏书如此之多并收藏得很好,与他有一位出色的图书管理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丽丽 《新湘评论》2010,(19):52-54
上交礼品登记表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毛泽东遗物中,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单据,它承载着世界人民对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伟人的爱戴,承载着新中国开国领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崇高风范。这就是毛泽东的上交礼品登记表。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10,(11):48-50
见证毛泽东繁忙工作的还有办公桌上一盏绿色的台灯。这盏景泰蓝台灯高36厘米,淡绿色绢布制成的灯罩呈波浪形的褶皱。灯柱为瓷质,上有规则图案。台灯的开关和电源线装在用细木制成的底座上。台灯经常通宵达旦地亮着,由于彻夜照明,灯罩曾被烤燃。它映照出开国领袖毛泽东为国事辛勤操劳的身影。正如当时一首流行歌所唱:“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伟大的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3.
李丽 《新湘评论》2010,(11):48-49
一张长达124厘米的特大黄色木桌一如既往地摆在丰泽园菊香书屋办公室的西窗下。丰泽园是一处四合院式的建筑,园内有颐年堂、澄怀堂和菊香书屋。菊香书屋是毛泽东1949年至1966年8月的居所。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0,(11):48-50
见证毛泽东繁忙工作的还有办公桌上一盏绿色的台灯。这盏景泰蓝台灯高36厘米,淡绿色绢布制成的灯罩呈波浪形的褶皱。灯柱为瓷质,上有规则图案。台灯的开关和电源线装在用细木制成的底座上。台灯经常通宵达旦地亮着,由于彻夜照明,灯罩曾被烤燃。它映照出开国领袖毛泽东为国事辛勤操劳的身影。正如当时一首流行歌所唱:“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伟大的领袖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5.
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空前团结的一次大会。但在会议上,有一件事也颇使毛泽东伤脑筋,那就是在选举中共中央委员时,毛泽东和中央的领导同志.为了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一道工作.力主选曾在党的历史上犯过严重“左”倾错误的王明为中央委员。当时,大多数同  相似文献   

16.
毛宁科 《学习导报》2010,(23):51-52
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了取得决策的第一手材料,他经常深入各地,有些年份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京城以外度过,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0,(11):50-50
铅笔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种书写工具。他办公桌的西头放着待办的文件,办公用纸放在了与文件相近的地方,而桌子中间部分的前边,放着的就是“文房四宝”——笔、墨、砚及铜墨盒。在办公桌的中间还放着一个旧的、那种小学生用的脱了漆的铁皮铅笔盒,里面总是放着长长短短的十来支中等硬度的铅笔。每天,值班卫士准时把铅笔削好,放在铅笔盒子里。毛泽东历来注意节俭不愿浪费,只要铅笔能拿得住,他绝不允许扔掉,所以铅笔盒里总是有些短短的铅笔头。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0,(11):50-50
铅笔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种书写工具。他办公桌的西头放着待办的文件,办公用纸放在了与文件相近的地方,而桌子中间部分的前边,放着的就是“文房四宝”——笔、墨、砚及铜墨盒。在办公桌的中间还放着一个旧的、那种小学生用的脱了漆的铁皮铅笔盒,里面总是放着长长短短的十来支中等硬度的铅笔。每天,值班卫士准时把铅笔削好,放在铅笔盒子里。毛泽东历来注意节俭不愿浪费,只要铅笔能拿得住,他绝不允许扔掉,所以铅笔盒里总是有些短短的铅笔头。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10,(7):48-48
毛泽东穿着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和随意。所以居家办公时他最喜欢穿的还是那种看上去非常“老土”的黑布鞋。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0,(11):51-5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走遍大江南北,关心人民生活,血吸虫病让他夜不能寐,洪灾让他连写三个批示,下定决心根治淮河。到了晚年,毛泽东身患白内障、肺心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尽管身体孱弱,但他依旧心系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