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慧星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介绍:“田中英夫专攻英美法,是日本著名的英美法学者。竹内昭夫专攻商法,是日本著名的商法学者。如在正常岁月,很难设想两位专业截然不同的学者会共同研究同一课题、合作撰写著作。田中英夫和竹内昭夫之所以能够共同完成本书,与20世纪60年代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和红卫兵造反运动有关。受中国红卫兵造反运动的影响,日本东京大学的造反学生占领了校园,导致学校被迫停课,陷于瘫痪状态。正在英年的田中英夫和竹内昭夫两位教授,不愿虚掷年华,乘机先后出国,远赴美国进修。在哈佛大学校园,二人不期而遇。同在异乡,突然相遇其欣喜可知。一经倾谈,对于日美两国法观念差异之大,深有同感。于是决定共同研究。其研究成果,作为系列论文,于70年代在杂志刊载,便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多年后才出版成书。”  相似文献   

2.
红卫兵运动     
《传承》2006,(Z1)
红卫兵成“文革”主力军“文化大革命”的凶猛烈火,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红卫兵运动点燃的。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5月下旬出现在北京,初时只是惩治社会上的小流氓,尚不是“文革”的主力军。到了8月1日,毛泽东写了一封表示“热烈的支持”的信后,红卫兵运动迅速席卷全国。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他的胳膊上第一次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从此“,红卫兵”的名字变成了正式的名称。红卫兵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966年的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万红卫兵,他们的造反精神得到了伟大领袖的肯定。而数以…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2)
文化大革命初期,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中有两位女性.一是被称作“老佛爷”的聂元梓,另一个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造反派头头谭厚兰。与其他三位造反司令有所不同,谭厚兰在读大学之前有工作经验,是共产党员,造反前正以调干生的身份在北师大读书。她戴一副普通的白框眼镜,身着旧布衫,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有些刻板。不知从何时起,谭厚兰结识了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哲学  相似文献   

4.
齐玉东 《春秋》2013,(5):41-44
翁文灏(1889年-1971年),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中国最著名的地质学家之一。对中国地质学各方面研究皆有贡献,并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第一个撰写中国矿产志、编成第一张全国地质图,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5.
红卫兵运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它发生在世界性的"反文化"背景上,并且获得了形形色色的主要由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左"派党团、群众团体和个人的呼应.我认为目前人们对红卫兵运动的研究,还不大注意这一世界的"反文化"背景,因此也难以深化对这一青年文化现象的认识.考察这一问题,简要地说可以归于这样两个角度:中国红卫兵运动在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同世界性"反文化"青年运动的相似性及其原因;反过来,则是两者的不同性及其原因.拨开不同社会制度的外观,西方叫做"Anti-es-tablishment"(反正统),中国叫做"炮打司令部",两者都如西方当时激进的理论家所归纳的"解放、打破传统和环境的桎梏"."反正统"意味着"造反"成为一种新的价值目标.一种新的行动哲学,因此在家中造父母的反,在学校里造校长教师的反,在社会上造政府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6.
超越具体:当代大学生问题的动力源张士军在当代世界青年问题的研究中,大学生问题是论者涉猎最多的课题之一。这也反证了大学生问题之于社会的影响程度。本世纪6O年代,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美国大学校园的骚乱,加之中国红卫兵的造反运动,引起了西方朝野的极大震...  相似文献   

7.
1964年美国各大学发生暴乱至1968年法国巴黎青年的“五月风暴”,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加之中国红卫兵的造反运动风靡全国,这样,形成了世界性的青年政治群动行为。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仍然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方青年逐步倒戈,投身于报头士列农、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靡下,重金属摇滚乐、闪烁摇滚乐、摇摆舞、霹雳舞等成为青年狂欢的伊甸园。众多的青年亚群体,如“垮掉的一代”、“雅皮士”、“崩克”、“粗  相似文献   

8.
“文革”10年间,异乎寻常的现象迭出。其中之一,就是群众组织创办的报刊铺天盖地,这与全国官方报刊种数锐减恰恰相反。据初步估算,类似《红卫兵》、《东方红》、《造反者》这样的红卫兵报刊,竟有5000种之多。这些报刊是山头林立的各红卫兵组织的喉舌,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狂热浪潮下的变异文化现象。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年,然在其初创、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轶闻。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7,(1)
在山东省安丘市城里村住着一位日籍侨民武中美津枝(中国名字武雅芹),她那温顺贤良的性格,和睦幸福的家庭,在城内广为人知。她也是日军侵华的受害者,从1944年跟随丈夫参加开拓团,到达中国吉林省桦甸县庙岑村,虽历经日军投降、随队流动、贫病交加、儿折夫丧、两次改嫁、跟夫下乡等波折,并遭遇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磨难,但她意志坚强,热爱第二祖国,努力拼搏,硬是挺过来了。她至今仍是拿“绿卡”的日本侨民,留居中国50余年,堪称贤妻良母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音乐杨健红卫兵歌曲的音乐背景——工农兵文艺运动中的群众音乐红卫兵歌曲不是在“文革”运动的某一天突然产生出来的,它必然是某一种音乐继承与发展的产物。红卫兵歌曲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艺术继承,是自1962年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在出任外交官员期间,接触到英美法。他在《日本杂事诗》、使美时期以及《日本国志》中表达了对于英美法的认知与理解。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借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之成效,初步表达了对于英美政制的认可。在出使美国期间,黄遵宪不仅利用英美法为华侨在排华运动中据理力争,而且通过切身观察对美国的法治给予较高的评价。最终,黄遵宪结合美国政制的观察以及日本的成功经验,认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应是未来中国政制改革的方向,并对英美法治给出了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陈益源 《台声》2013,(11):85-87
对于汪毅夫会长,我和许许多多的台湾学者一样,早就景仰已久。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1869—1923年)的曾孙;他是闽台文史研究的大名家,著作等身;他当过大陆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福建省的副省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学者从政而义不失学者本色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续)杨健红卫兵话剧与工农兵文艺的关系红卫兵戏剧总体上是学生业余戏剧运动的范畴。它不可能不受到“文革”前夕的工农兵文艺和阶级斗争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1966年运动初,广泛兴起的红卫兵早期文艺宣传活动:对口词、三句半、锣鼓群,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自从1996年发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以来,一直从事休闲问题的研究,并将“休闲”这个论题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以“我的休闲生活”为题向世界著名企业家进言企业管理和个人事业的双修要义,其“休闲之中定输赢,长使对手泪满襟”已经成为世界职场高层的至理名言;在消费主义至上的美国,休闲研究炙手可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杰弗瑞·戈比教授撰写的(《你生命中的休闲》,成为美国学术界罕见的畅销书;在竞争激烈、充满了紧张感的时下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史》是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重点教材 ,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 ,汇聚了国内19所高校的30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学者参与撰写 ,共163万字。该教材是近20年出版的最优秀的文学史著作 ,体现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有重大学术价值。该书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贯彻批判继承的精神 ,全面系统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展现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 ,在充分吸取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全书共四卷、九编。其主要观点、学术贡献及理论创新有…  相似文献   

16.
一在近十年来我国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变迁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崛起无疑是最重大的事态之一.和战后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一样,这首先是一种自然过程.当五十年代初生育高峰的一代进入社会时,迎来了动荡不宁的六十年代.十年前,当文革的一代用伤痕文学、朦胧诗、街头画展和民间政治继续表现他们的存在时,一位外国记者不无善意地向中国领导人告诫:这些不学无术、一身造反精神的"红卫兵"是危险的一代,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必须"拔掉他们身上的雷管".社会迅速地变化了.传统体制结构、经济基础、价  相似文献   

17.
台胞王凤阁以画表乡情郑合才日前,新野县政协副主席、台属鲁古玺收到了寄自台湾的一册装帧精美的画集,这是他岳父王凤阁先生刚刚出版的第三部个人专辑画册。王凤阁先生1948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校艺术专科,入台后任教职。1959年师从台湾著名国画大师傅狷夫,专攻...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在百度上输入翁文灏三个字,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对钓鱼列岛主权存在争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学者认为,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该列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方学者和官员也声称日本对该列岛(日方称为尖阁列岛)的主权具有历史和法律依据。真理只有一个,究竟谁是谁非?这需要学者进行研究,进而拿出可靠的历史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即便是在日本国内,也有人明文指出,钓鱼列岛是属于中国的。在1972年10月日本现代评论社出版的《“尖阁”列岛——钓鱼诸岛的历史的解明》一书中,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先生以《钓鱼诸岛的历史与所有权》一文,阐…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09,(11):92-92
陈弘毅、侯学宾、李道晴在《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中国思想史在总体上充斥着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拒绝和批判。二十一世纪初,儒学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似乎开始改变。当今中国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蒋庆反对将西方式的民主引入中国。另外一位在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学者康晓光也如此认为,他倡议用儒家的仁政来代替民主。另一方面,二十世纪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们却完全接受在西方演化而来的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