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2.
一、老挝语中的梵语、巴利语借词在老挝语众多的外来语中,对老挝语起重要影响的要算梵语和巴利语。梵语和巴利语都是古印度权威性的语言,是古印度向国内外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的主要媒介。显而易见,梵语、巴利语传到老挝,以至成为现代老挝语中主要外来语,和婆罗门教、佛教传到老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公元7世纪起,婆罗门教就通过吴哥王朝时代的柬埔寨传到老挝来。婆罗  相似文献   

3.
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它是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成。经8世纪印度著名哲学家商羯罗改革,逐步形成现代的雏形,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摩诃婆罗多》等,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后逐步形成毗湿奴教、湿婆教和性力派三大派列①。巴厘印度教(Agama Hindu-Bali)②是印度教与印尼巴厘岛本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别具特色的宗教。以往许多介绍巴厘印度教的文章,大多以描写巴厘岛宗教风俗现象为主。但是,倘若要更加客观深入地认识巴厘印度教的实质,还必须顺延印度教在印尼,特别是巴厘岛传播…  相似文献   

4.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制度中,每个种姓集团都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最高种姓是婆罗门,其次是刹帝利,再下面是吠舍,处在底层的是首陀罗。此外,还有一大批不能进入种姓序列、专门从事卑贱和脏累工作的贱民(又称不可接触者)。每个种姓都包括许多亚  相似文献   

5.
在公元十三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以前,柬埔寨并存着婆罗门教、大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一)婆罗门教的传入与发展。公元一世纪婆罗门教随着混填的入侵而传丁进来。扶南王国建立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信奉婆罗门教的人越来越多,婆罗门教在首都和对外贸易的港口,更为流行,这其中商人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跋摩王朝时期,统治者是印度人或其后裔。公元五世纪下半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根本的社会原因,佛教也是如此。原始佛教诞生于列国时期的印度,除了重视哲学和宗教的社会文化特征外,破碎的政治板块以及以婆罗门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催生佛教的主要动力。此后,部派佛教和大小乘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乃至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湮灭,无不体现出印度政治版图的变迁。印度佛教的兴衰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政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早在公元前,上座部佛教和婆罗门教同时传入柬埔寨。公元3世纪左右,大乘佛教传入,并和印度教同时盛行于9—13世纪。14世纪以后,由于泰国的影响,上座部佛教在柬埔寨占据了统治地位。近100多年来,柬埔寨虽经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但佛教在柬埔寨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仍然如故。时至今日,柬埔寨男子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都要剃度一次,以报答佛恩和  相似文献   

8.
泰国的历史文化深受印度婆罗门教的影响,包括宋干节在内的许多节日都起源自印度。宋干节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婆罗门教徒每年规定一个日子到河边洗礼,表示洗涤身上的种种罪恶。但年近古稀、步履艰难的老人,不能与青年人一起到河边沐浴,则由亲属挑水回来为他们洒泼洗罪。这一宗教仪式传到泰国以后,逐渐起了变化。例如,泰国人的宋干节不在4月1日的旧历新年,而在规定为佛历新年的阳历4月13至15日三天举行,他们不到河边沐浴,也不取河水向老人身上洒泼,而用和尚念过经的“圣水”来代替,以表示对长辈的祝福和涤旧迎新。后来,一般青年男女利用这欢度佳节之际,借泼水来表达情意,因此宋干节又被称为“情人节”。  相似文献   

9.
印度教与印度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种姓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分工形式 ,它同时也是一种印度教的教阶制度。它被古印度的婆罗门经书赋予宗教上的“神圣”起源 ,又从印度教的神、哲学中获得了一种玄秘的“合理性”证明 ,且切合于印度教宗教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 ,以此能够在印度社会中长久地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10.
要想确切地指出婆罗门教是何时和如何传入老挝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知道,公元6世纪扶南为其北部的属国真腊所征服,后来真腊又分为两部,即上真腊(安南西部的老挝)和下真腊,因而婆罗门教在老挝广为传播,为大多数民众所信奉。在公元8或9世纪,老挝成为柬埔寨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老挝尤其是万象和琅勃拉邦,间接地接受了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结果婆罗门教(湿婆教、毗湿奴教)在这些地区得到了繁荣。婆罗门教在老挝的盛行,可以由该国的碑铭和文物得到证明。拉孔山(老挝)的梵文碑刻由六行诗组成,包括三个诗节,用赞歌的韵律写成,刻在拉孔山顶部沙岩石柱的东北  相似文献   

11.
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可以追溯到吠陀文明时期。对女权文化持包容态度的吠陀文明促进了中南半岛母系社会礼俗的发展,直到素可泰时期,泰民族仍然盛行女权文化。自阿育陀耶王朝起至曼谷王朝初期,泰民族统治者借鉴古高棉的做法,较大程度上吸收了婆罗门教文化。婆罗门教对泰人原初的女权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男尊女卑在礼法制度上体现出来,但由于传播的局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中上层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涅”与婆罗门教的“解脱”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的最高修行目的是达到“涅”;婆罗门教的最高修行目的则是获得“解脱”。“涅”与“解脱”虽是两个不同宗教追求的最高目的,但它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二者的同异与关联对...  相似文献   

13.
柬埔寨总人口约为六百多万,主要宗教是小乘佛教,国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该教。伊斯兰教徒在柬约有十多万人;天主教徒约有七万人。至于曾在柬历史上盛行过的婆罗门教,其宗教仪式除保留在历代的王室宫庭外,目前只存在于极少数印度侨民中。此外,部分华侨和越侨信奉多神教,他们崇拜的偶象甚多,如:道教的鬼神;大乘  相似文献   

14.
泰国的主要节日,除了国际性节日以外,都具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色彩。泰国官方以及生产、生活、教学等活动,均以阳历纪月、纪日,而佛教、婆罗门教则使用阴历,所以,非佛教、婆罗门教节日使用阳历,佛教、婆罗门教节日使用阴历。泰国阴历正月初一比阳历元月一日早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 元旦 阳历1月1日。过去,泰国按婆罗门教习惯,曾先后以阴历5月初1 (朔日)和阳历4月1日为元旦,从1940年起,才改为按国际习惯,以阳历1月1日为元旦。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7日,印度总统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副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印度独立以来的第十任总统。7月25日,纳拉亚南正式接替现任总统夏尔马出任了印度总统。纳拉亚南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贱民阶层的总统。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将人们划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四大种姓由高到低彼此分割,  相似文献   

16.
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印度古代政教关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 )时期 ,几乎已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离的政治格局 ,各门宗教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和平相处、正常竞争的关系。在印度的伊斯兰王朝时期 ,虽然某些时候存在明显的宗教压制 ,但宗教的多元化局面也是其间的常事  相似文献   

18.
浅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它对印度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看法和规定、宗教改革家和印度政府为解决妇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印度妇女在印度的现实处境来揭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地位和处境的影响 ,并指出解决印度妇女问题要靠整个印度社会的世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9.
印度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婆罗门教时代直到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度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各宗教之间基本上也能够做到相互共存与和平竞争。随着英国占领印度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逐步走向了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并出现了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建国的穆斯林分离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穆斯林所特有的宗教认同自始至终起到了一种枢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是一块勤劳人民与万能神灵共同生息的富饶宝地。古印度人民同宗教关系之密切,他们创造的宗教种类繁多,斑澜多彩。从最初的吠陀教、婆罗门教,以后又演化出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以及各宗教又产生众多支派和令人眼花缭乱悠久而精致的宗教典制。在中世纪,次大陆又接受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即我国所称之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伊斯兰教的传入对次大陆产生的影响,为各宗教之最。现在印度除绝大多数信奉印度教,尚有近亿的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把包括在“古印度”概念中的南亚次大陆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