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很多西方学者都以负面的眼光来评价卢梭的政治思想,如人民主权思想、公意思想,认为其思想为日后的血腥革命、恐怖政策和极权独裁统治提供了理论铺垫,从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一幕幕.但是通过从平等与公意、政治与道德、人民主权等方面对卢梭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带来人民主权被僭越的不是卢梭的思想而是某些卢梭思想的所谓"朋友"和"敌人".  相似文献   

2.
"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理论的核心,他试图通过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来构建其所认为的理想政府。卢梭的"公意"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意"是主权者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也是最高意志;"公意"不可能永远都是全体一致的同意。卢梭"公意"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深刻影响了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西方思想界尤其是对康德和黑格尔构建的"自由意志"学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卢梭主权学说的理论前提是自然权利理论和社会契约学说.卢梭将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称为"主权者",而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由于卢梭把公意与众意、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在理论基础和结论上存在矛盾,也没有明确指出谁的意志代表公意,所以既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也带有神秘性和唯心性.在保守主义者眼里,卢梭代表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代表了对权威、秩序与传统的挑战,代表了个人主义的极度泛滥.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既引进了贡斯当、伯林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卢梭学说的批评,但也出现了崔之元等不少学者为卢梭辩护.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光芒及其理论缺陷,仍然给我们以启迪,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卢梭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将自由与强制统一起来,表达了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观点。卢梭从人的自主性重新界定自由,区分了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认为社会自由就是服从公意,自由只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他看来,公民在共同体中通过服从公意就实现了自身的自由,而一位游离于政治共同体之外的人则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卢梭借助"公意"概念诠释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并把法治的国家即共和国看成是最有效的政体。卢梭继承了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共和主义传统,可谓是"18世纪的马基雅维里"。  相似文献   

5.
王健  任自然 《世纪桥》2009,(1):97-98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从公意的前提和归宿是自由和平等、公意的产生方式是全体公民大会的投票、公意的体现形式是法律、公意的执行机构是政府这四个方面对“公意”这个概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以及平民阶级的代言人,针对封建专制,他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政治自由是他的自由观的集中体现。卢梭认为,平等、公意、法律、强制是实现这种自由的保证,而这种自由与平等也是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观平等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虽然卢梭的政治自由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一些思想家对此批评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它却给人类带来了政治觉醒。  相似文献   

7.
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专制政治形态和观念的对立面,人民主权理论在卢梭那里得到了集中、系统的表述。它是现代社会建构政治秩序的根本原则。然而,绝对主义的观念以及理论的可操作性阙如,构成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限度。而今,人类实践的智慧早已突破了这种限度,代议制民主和宪政成为贯彻人民主权原则的现实归依。  相似文献   

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公意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形成后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公共意志。以博弈论观之,公意理论的分析逻辑在于:公意来源于人类捍卫自由的共同需要,确立于集体签订的合约,执行于一种设计精巧的政治机制,实现于外在的强制性法律,延续于可操作的选举权利,异化于走火入魔的人类理性。公意理论在当代世界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维护政治公平和推进自由民主;另一方面却又导致诸多恶行,比如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9.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即“社会契约”的产物.在他看来,这种自由是一种契约的自由,是由社会公意所确定、约束和限制的自由.因为卢梭对公共意志的推崇,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社会契约论》一书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我国对于政务公开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在21世纪将倍受重视,成为热门话题。一、实施政务公开的法理基础及必要性卢梭认为,国家是根据人们订立契约组成的,大家必须服从公意。所谓公意就是最高权力即主权,主权应当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第2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对公民而言,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从另一方面,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佛逊曾说:“政府的基础,源于民意。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使民意正确。…  相似文献   

11.
马飞翔 《唯实》2002,(4):44-47
卢梭自由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彻底的民主和自由,这也是卢梭最大的渴望。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巨大难题。这难题来自于其思想基础——公意本身的难题;来自于个人自由的难题;来自于政治自由的难题;来自于自由思想在实践上的难题。这些难题让卢梭的自由思想在现代社会好像走向他的反面——独裁和专制。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权思想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社会现实政治关系的启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毛泽东的人民主权思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然而,对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的透彻理解不是表现在理论研究者的著述里,而是明明白白地显示于人民主权的主体——中国城乡老百姓的思想和情感之中。与近几年席卷神州大地的毛泽东热相伴随,人民主权思想再次渗透到中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管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毛泽东人民主权思想意义重大,一些有关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报刊和书籍中,也见到有心者专门将人民主权思想立论,但许多论述多抽象的概念演绎、繁琐的推理立论,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公意说是贯穿于《社会契约论》一书的线索,也是他的许多其他重要理论主张的前提.公意是否具有正当性,在卢梭的整个学说体系中极为重要.不过,卢梭本人对公意的阐述十分模糊抽象而又难以界定,致使后世学者对他的公意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争议,总体上可以分成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两派.根据当代诠释学的观点,两派均具有合理性,不能采取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卢梭式民主的三大理论基石分别为:人民主权;人民授权;人民统治。本文以卢梭式民主作为切入点,通过反思卢梭式民主力图揭示出授权、限权和人民评价作为构成现代民主过程三大要素的原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学意义上,主权是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人民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道德力量与政治合法性,没有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权必然面临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人民主权决定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实体表现,其职能在于体现与保障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的抽象性、不可分割性与国家主权的具体性、分权制衡性等之间的区别与统一,是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中的宪政由来与本质。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差异耐人寻味,双方在价值旨趣上虽然都强调“社会契约”对个性价值——自由、平等、财产、安全等“自然权利”的保护,但在具体路向上却各趋一途。在洛克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一种历史进步,因此,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有利于每个人在公共权力的庇佑下获得更大发展;最好的国家是能保障个人“自然权利”的政治制度,这当然非“人民主权”的民主政体莫属。而依据卢梭的视角,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向“社会状态”意味着人的“社会——理性”异化,所以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解决异化问题;最好的国家是符合社会“公意”并克服“众意”(人们出于私心而杂合的异化理性)的民主制度,只有它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民主权”国家。卢棱的学说强调克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7.
洛克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代表。在我国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洛克是议会主权论者而不是人民主权论者,其实,洛克比卢梭更早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洛克认为议会权力只是针对行政权力而言才是最高的,对于人民权力而言,议会不具有最高权力,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主权者。在洛克的政治理论中,自由、法治和民主是统一的、共生的。没有自由、法治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同样,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法治,三者的关系是不可分离且互为前提、互为保障的。在我国理论界存在着自由、法治、民主何者优先的激烈争论,洛克在这方面的思想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从规范的意义上说,自由、法治和民主并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而从实际操作的实证意义上说,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采取何者优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都作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预设.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时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洛克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要旨在于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卢梭则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后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相似文献   

19.
国家作为一个现代概念,源自欧洲,发端于16世纪,至18世纪末大体成熟。现代国家的形成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民族、主权、宪政民主。文章考察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些主要作家,如马基亚维里、博丹、格老修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有关国家的论述,以此来探寻现代国家成长的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探索》2012,(5):40-43,51
在合法性的概念方面,西方最早从理论上明确论及合法性问题的是卢梭,继卢梭之后,马克斯.韦伯开创了经验主义合法性研究范式,并得到李普赛特、伊斯顿等进一步发展,但也遭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批判和反思。在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方面,卢梭认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公意目标的展现;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提出了合法性的三种基础;戴维.伊斯顿把合法性的基础归于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三方面。在合法性维护理论方面,主要有李普塞特的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关系理论,伊斯顿的"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重建式合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