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另类文化是一种偏离了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它强调独特差异,具有鲜明的相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青年人身上,这是由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青年人心理特点决定的,对此社会应该保持一种宽容和爱护的心态,积极担当起引导的责任,使青年人做出明智的选择,投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青年人特定的生活方式。青年文化在物质形式上突出表现为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价值观念上则大多呈现为务实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并体现为对特定话语体系的追求;青年人更多地认同非正式组织,而逐渐走向不同的阶层。在发展趋势上,青年文化在相当时间内仍会保持现有的特点,同时,更加紧密地与市场相结合,与成人社会和主流文化相靠近。同时,由于青年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在未来社会里,其发展趋向仍有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浅析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亚文化通常表达了青年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他们用自成一体的符号来营造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在大众传媒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力量悬殊决定了前者对后者的解码仅仅停留在自身,而不能将其影响施加于其上.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青年的参与可以直接冲击甚至改变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这是技术变革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文化的表层到社会的价值观,无一例外的深受青年亚文化的影响。青年人的文化反哺现象,既是社会急速变迁的结果,同时又对这个时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在肯定其对社会主流文化建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反抗与背离主流文化的“异构文化”现象正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它孕育于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失态、媒介行为、盲目从众和文化重构.要以历史的眼光客观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消解产生该文化现象的土壤,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80年代申期,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并正在悄悄地改变和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方式、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积极方面看,它在揭示社会现象方面有一定广度,对现实抱有一种冷静清理的态度,揭露了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它以商业化、大众化和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现代高科技的复制技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众文化以一种游戏的姿态拆解着主流文化意识,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以感官刺激为主要内容,简单的满足人们寻求刺激的欲望。"媚俗"又成为它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中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警匪言情片、电视肥皂剧等)、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的高校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它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二文化空间”,这是高校德育建设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9.
敬业精神是指人们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积极投入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敬业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是一定社会文化精神在社会职业道德领域里的集中反映,是与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种主流文化孕育了与中国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的有关研究表明,青年人的思想最直接地受到他们所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小环境的影响。它往往可以影响青年人对以后的事业、人生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看法。也就是说,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环境。 一、校园文化的特点适宜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 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就其广义而言,大学校园文化包含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包含学校的物质文化,还包含学校的组织制度文化;狭义上是师生  相似文献   

11.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青年人,他们思想活跃、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这是九十年代青年人的本质和主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们也暴露出许多的弱点和不足。首先,由于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虽然头脑敏锐、  相似文献   

12.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科学性。一种文化,只有在客观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的时候,才具有先进性。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上。二是时代性。先进文化是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它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国先…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之间通过"利益"构筑了一种和谐互动、良性循环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有助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为改善民生引领方向。从两者辩证关系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民生概念进行多维度透视,可以发现文化民生概念之所以产生于今天,是因为它同时具备了逻辑、历史与现实三大前提条件:民生概念本身的宽泛性特征为文化民生的产生提供了生发可能与生长空间;中国社会民生实践是一种从物质性民生向非物质性民生、从单一性民生向总体性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文化民生正是这种实践的历史结果与表现;彰显文化的民生追求,补足民生的文化短板,以及维护人民的文化安全。三者共同构成了文化民生产生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的政治素质包括 :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参与能力等。其中政治参与能力也即政治参与性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青年的政治参与性是指青年对于国家政治事务的态度、参与政治性活动能力的发挥和对政治成就的追求。它既是青年人的政治需要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引发政治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也是青年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现实表现。它对青年人的政治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 ,使之形成一定的政治行为。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青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从某种程度上 ,预示着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18.
流浪地球》引发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讨论。这一讨论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我们从中发现了通过科幻电影张扬中国价值的可能性。科幻电影本质是文化工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它的价值必须附着于文化工业的消费性质之上,通过经济效应开辟文化道路,并巧妙地包装着主流意识形态。《流浪地球》的中国身份展现了一种特殊的爱国主义情怀,但从文化工业角度来看,这一科幻爱国主义明显还局限在国内文化市场,一旦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强烈的“中国”色彩反而削弱了它的影响力,这其实不是一种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科幻爱国主义应该兼顾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两方面,寻找合适的中国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手法,提升国际文化市场份额。因而,只有具有科幻国际主义视野才能造就真正的科幻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亚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其通过时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渲染,诱使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解析青少年违法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和原因,构建相应的防控路径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迪斯科文化施加的影响,有一些是属于观念性的,有一些则是属于实践性的。华夏版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没有例外。一方面,立足于日常规则世界对迪斯科所做出的种种定义和判断,无疑是对迪斯科的一种曲解,是一种来自中国主流社会的观念性影响。另一方面,按照规则社会的秩序和法则,对迪斯科所施加的各种处置手段,则无疑是一种实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