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实践美学派的核心观点,在我国美学史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观点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内涵?以秦观词为具体的阐释对象,从创造美与审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具有丰富的内涵。秦观词根源于秦观的实践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凝结着秦观的复杂感情与思想、性格与气质、智慧与才能,是秦观本质力量的体现。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通过感知审美对象来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秦观词作为审美对象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审美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类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人的类本质●王双桥人是类的存在物。研究人的本质,首先就要研究人的类本质。所谓人的类本质,亦即人类的本质,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一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关于人的类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的论述,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劳...  相似文献   

3.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和类存在物决定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对象性的关系。在这种对象性的关系中 ,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之成为历史客体 ,而历史客体又是人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 ,人可以直观自身的物质本质力量、思维能力、情感力量和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李连科、刘奔同志的文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答郝晓光同志》(《光明日报》1987年2月2日),指出我在《对所谓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光明日报》1987年1月5日)一文中遗漏了马克思著作中的一段话——“如果  相似文献   

5.
张杰 《前沿》2007,42(9):12-15
马克思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的本质的概念:一是人的应然本质,即"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二是人的实然本质,即"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概念不是彼此孤立没有联系的,而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其内在逻辑上全面考察人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说,人决不能商品化。我国近年来也出现某些人把人商品化的不良现象,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必须防止人的商品化,要发展文化教育,塑造“文化人”,充实、提高人的本质,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指人为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将自己的本质属性、内在需要、能力创造等主体性元素能动地、客体化地施加于自然界和社会,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和进步,都必须外化自身的本质力量。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成为可能的现实途径,人在实践过程中外化自己的本质力量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保持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前提下,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得到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预设了“经济人”、明确了市场经济人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分别考察经济运行诸环节中劳动主体、交换主体、分配主体和消费主体由当代市场经济机制所内引出的、后者又作用于前者的经济行为、内驱动力、行为特点和行为效应,得出对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的内在本质和行为规律的若干认识,然后提出整合性的思路。劳动主体是经济人的第一个基本角色。从理论层面看,“物质生产一般”对经济人有三个层面的基本界定。第一,创造物质资料的劳动,是人的身体利用工具作用于物质对象的过程,它创造出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  相似文献   

9.
在冯契那里,人的本质的发展内在地包含四个方面: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本然界向事实界、可能界、价值界之间的转化;真、善、美的统一和发展;自由的发展和实现.它们共同体现了基于实践的本体论、认识论的统一基础上的本质和存在辩证的综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决定了人的素质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本质的完善和丰富。通过对人的本质与人的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根本上就是完善和丰富人的本质,要把社会实践做为人才素质提高的动力,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本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执政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发展观,就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一致性,保持党的执政地位与社会公仆角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孟庆东 《人民论坛》2010,(7):208-209
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决定了人的素质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本质的完善和丰富。通过对人的本质与人的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根本上就是完善和丰富人的本质,要把社会实践做为人才素质提高的动力,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人的问题的讨论热潮,人性和人的本质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几年之后,人的问题的讨论经过短时期的沉默又突然爆发出新的高潮。不过,和上次讨论有所不同,这次议论的中心不是人性和人的本质,而是人的主体性问题。循着几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人性到人的本质再到人的主体性的思维轨迹,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今天主体性讨论是几年前人性、人的本质讨论的深入发展、简单重复、抑或是倒退?本文拟就此谈点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的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类本质,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人的类本质。这样,人的类本质不再是什么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由人自身创造又不断超越的自我创生的过程,从而与本质主义的观点有了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人的信息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雨 《前沿》2002,(5):23-26
新世纪带来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新的理解。在工业时代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具体的 ,处于不断发展过程 ,为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信息时代 ,信息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人在实践活动上 ,其本质是对信息的掌握、分析、创新和利用。社会关系呈现出广泛性、平等性、多元性、即时性、虚拟性、平面性、选择性等特点 ,人的本质是同社会本质相一致的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在 2 1世纪 ,中国政府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性的自觉复归。  相似文献   

16.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主宰。可是要把人放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去,人简直不可捉摸。人是极其复杂的,复杂到有时连自己都不能解释自己。到底什么是人的本质呢?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的本质不是指某一个人的,而是一切人的;人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抽象的,而是极为现实的,是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思想关系等的总和。首先,这是对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新世纪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探索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锋华  岳伟 《前沿》2010,(3):28-30
本质主义是一种先在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这种本质去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范式。本质主义思维的弊端汇聚成一点,那就是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简化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井然有序、僵死不变的确定性世界。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来看"人",所看到的是一幅幅抽象化、实体化的形象。为了改变人的形象,我们需要改变认识"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高一学生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等,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个难点,讲清人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一、开讲——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以旧导新要讲清“人的本质是什么”,先须弄清“什么是人的本质”。沪编实验本对人的本质的概念未作交代,缺了一个层次,使新课题的提出显得比较突然。如何较自然地由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面对难题,我曾设想先给学生介绍“本质”、“人的本质”的概念,然后再导入新课。这样讲起来也许较顺口,但学生对概念中提及的“内  相似文献   

20.
黄萍  贾作璋 《前沿》2012,(2):48-49
马克思从类本质和个人的具体现实的本质两个层面深刻揭示出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生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人的本质"认识,指导形成不同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科学理论理应指导人们形成"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