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明 《今日民族》2014,(12):10-13
听说地处滇南的通海县有一支蒙古族后裔,是30年前我做学生的时候。很快就实地去看了,几个同学到那里一住十多天,从生活习俗到故事小调,挨家挨户刨了个遍。那次调查,留下几点够深的印象,感觉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后来又往来匆匆地去过几次,想探询的仍然还是当年那些有趣的话题:一个似乎只应该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连在一起的民族,数百年间,如何在远离本民族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异地他乡坚持下来,  相似文献   

2.
<正>出了故宫北门,往东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有一条林荫道,这里是明皇城东华门遗址,2001年建成。也是在那时候,北京的居委会前面加上了"社区"两个字,还来了一批新人。时光荏苒,遗址公园更绿了、更美了,曾经的"新人"都成了"老同志"。皇城根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刘美英还记得,她刚到居委会工作时,有人断言"你们干几天就得跑",如今再见说的是"美英,真不错,能坚持到现在"。当初,社区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19年间,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呤,呤,呤,咣当咣当……"清晨,人车行驶的咣当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钦州市钦北区稔子坪煤矿的矿工们坐在人车上,揉揉惺忪的睡眼,稀稀拉拉地交谈几句,便沿着长达千米的漆黑通道,缓缓驶向地下400米深处的矿井。这个长长的通道连接着两个世界: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个光亮,一个幽暗。在这两重世界之间,梁开善来回穿梭了22年。干一行爱一行梁开善出生在钦北区大垌镇一个普通的农  相似文献   

4.
秋雨 《今日海南》2014,(6):24-24
<正>馕,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馕与维吾尔族人已有两千多年的渊源。直到今天,维吾尔族人结婚,新郎和新娘要吃醮着盐水的馕,象征着有福同享、白头偕老。第一次吃馕,是几年前到新疆开会。几天前,我在海口市海甸二东路邮政嘉园边,一家名叫"帕尔哈提"的新疆餐厅,也吃到了正宗新疆馕。帕尔哈提,是餐厅男主人的名字。我去采访时没有见到他,他50岁的妻子热情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7,(8)
正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是云南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云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探索出了"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特色脱贫之路。到2016年底,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0.43万人。实施6大工程。去年以来,云南省着力实施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  相似文献   

7.
坚守的幸福     
掐指一算,自2007年考上费城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以来,我已经足足"坚守"了近六个年头,这个岗位在别人眼里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得看得起自己,要有作为。6年了,我累并快乐着!6年多来,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一个参与者、一个建设者,我走遍了全街道所有的村(社区),走访残疾人及其亲属3000多人次,为了方便联系,我每到一户残疾人家中,都把印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8.
西学的引进与东方本土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一个多元文化重叠的复杂文化系统。东西各异的文化体系在不断的碰撞、认同、包容和繁衍的过程中经历了"变迁"与"重建"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在几千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在"变迁"中进行"重建"和在"重建"中不断"变迁"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了当下滋生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独特的西学学术话语体系。本文首先深入讨论西学引进过程中的传承与演变;其次,论述西学在中国本土发展的传播与影响;最后,通过梳理西方学术的脉络,透视出中西学术彼此借鉴和互补的多元与共存的状态。总结出由这三个维度的视角下构成的西学东渐的变迁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7,(10):34-41
40年前,一场以"文化"为名的大革命彻底打碎了中国5000年的文明与传统。然而,砸碎一个旧世界,却并未建立起一个新世界。这一历程,伴随着无数人的精神迷失。从十年创痛中蹒跚走出的"后三届"学子们,由此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精神的废墟、思想的重建、文化的坚守。即便彷徨、悲凉却也难以褪去其根固的理想主义:心忧天下、匹夫有责。所以,他们在70年代书写出反思历史的"伤痕文学";在80年代初展开了"人道主义与异化"大讨论;在90年代可重新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直至21世纪重拾传统,带动国学热的思潮……人生几经沉浮,一次次从轻信到幻灭的生活体验,使"后三届"对社会现象有了清醒而坚定的判别能力。"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注重学术;在官学与私学之间,弘扬私学;在俗文化与雅文化之间,坚持雅文化。"一代知识分子在理性的选择中,实现着对人文精神的自觉坚守。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文化立场"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是需要每个中国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出发点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文化"一词贯穿于十九大报告全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6日,重庆永川区板桥镇花房子村民樊华云看到一条新闻:习近平会见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受表彰代表,一个名字让他兴奋起来:李科定,永川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樊华云翻出几年前存下的手机号码打过去,彼时李科定正在北京,前一天受到表彰接见,正要乘飞机返回重庆。此后几天,樊华云在村里逢人便说:"受灾时来板桥送物资的李科长,去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13.
贵在坚守     
正十多年前,我们跟随一个民间摄影队到贵州采风。在偏远的小山村,汽车无路可走,只能靠村里有限的摩托车往返接人。可一路上我们的手机信号很好,一位摄影师不由对着山顶上高高的基站感叹道:"中国移动能把铁塔竖到这个地方,真是了不起!"看了本期封面报道《新时代"驿使"故事》,终于知道移动人是如何将铁塔竖到悬崖关隘、雪域高原之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肩扛手抬、攀爬调试的事迹让人钦佩,但更打动我们的是这些  相似文献   

14.
<正>他们衣衫褴褛,他们饥寒交迫,他们终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就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也是我们赤峰市救助管理站的全体职工用爱心和良心去服务的对象。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是亲人,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们,是我们的职责。用心的坚守,只为帮助更多的人。面对着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救助站的每一名职工几十年如一日,时刻践行"爱心沟通、人性关怀"的工作理念,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无私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3,(12):40-41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梁河等县的阿昌族,是个人口只有二万多人的民族。长期以来,阿昌族和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杂居,因此生活、文化各方面都受到这些民族的影响。在婚姻习俗上,由于受傣族影响,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流行串姑娘的习俗与傣族相似,但在具体做法上又与傣族不同。泼水节来到时,阿昌族和傣族同日欢庆。这一天,如果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便会主动上前要求晚上去串门。如果得到姑娘的同意,小伙子当晚就约上几个伙伴,到姑娘的寨子里去。姑娘事先必须问清与小伙子同来的有几个人,好在同寨的姑娘中找陪客,…  相似文献   

16.
沙洲 《今日民族》2021,(12):24-26
1979年6月6日,对于生活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许多百姓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确认基诺族是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既是我国最后一个被识别的单一民族,也是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和11个"直过民族"之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基诺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跨千年".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费孝通和顾颉刚之间曾经有过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之争。这实际上触及到了人类学的有关于"一"和"多"这一基本问题的讨论。费孝通晚年试图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关系观念,去对此既有争执对立加以弥合,由此而发展出适用于中国语境的核心概念,并注意到了一个有着其自身历史进程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策略选择。而今天,我们如果能注意到国家的一统和民族的多样是同时共在这一点,那人类学的"一"和"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可能就是我们理解自身民族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1月3日早上9点,景哈乡小学的青年教师M已经梳妆完毕,等待着一场盛会的到来。今天是景哈乡一年一度的"嘎汤帕"节。每年这个时候,乡里热闹非凡,今年,乡里要举行两场文艺演出,M就是这两场演出的4个主持人之一。几天以前,乡里就开始为"嘎汤帕"做准备,进乡的公路两旁,插上了印有"欢度""嘎汤帕"字样  相似文献   

19.
5月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世纪讲坛,全国政协委员、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应邀为北大师生演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历史的车轮将我们载入21世纪的门槛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纽约“街舞”到中国“超女”,从微软布局中国到联想收购IBM——面对这些令人[花缭乱的“新奇”,我们在回忆与对比中,常有恍若隔世之感。然而,当我们认真回顾自身创业过程的时候,当我们翻开凝汇了18家美国高瞻远瞩型企业创业真经《基业常青》的时候,当我们在企业的成功中刻意地去寻找企…  相似文献   

20.
<正>孙飒梅说,她有一位同事,刚退休不久,在监测站的中心实验室呆了30多年,从来没挪过位置。从1982年毕业,走进厦门市环境监测站那一天起,孙飒梅在环保岗位也已32年了。或许没有一个人的30年,一代人的30年,甚至几代人的30年坚守,就没有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