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司的责任机制作为作为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新理念对我国公司以及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以江平教授近期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作的基调发言为基点,联系公司的责任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中国特定的计划经济背景,研究在我国公司的责任机制该如何设置,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法、与公司有关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司制度。  相似文献   

2.
股东提案在西方公司制度发达的国家日益演化为反映相关利益者利益诉求、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有效渠道,但该方式发挥此种作用需要两个前提要件:负责任的投资人和合理的股东提案制度。在我国,市场信息不对称、公益性机构投资者匮乏、股东提案制度发展滞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股东提案制度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发展现状,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培育负责任的投资人和优化股东提案制度,是促进我国公司伦理性决策机制形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规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观念中公司社会责任的宽泛内容,不是公司法所能承受的。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内容的规范,应当与公司法的基本任务相吻合,与公司法的基本制度内容相关联,与公司法的基本属性相适应。因此,可以从基本理念的宣示、主要制度的完善和运作机制的改进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公司法对承担社会责任主体的规定,应当以公司为主体在理念性层面进行概括规范;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为主体在实施性层面进行适度规范。  相似文献   

4.
李敏 《法制与社会》2013,(19):90-91
现代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以及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我国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该规定对立法和司法都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公司社会责任制度,从而不断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总体趋势,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是法的社会化在公司法领域的体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现公司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公司法》的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在法学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立足于公司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及现实情况,本文将从商法的角度,探讨公司社会责任的涵义和我国目前《公司法》所确立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现状,并对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浅探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提出我国应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如何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使其合理有效地协调好公司个体利益与其他社会主体利益,既需要营造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同时也需要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相应的法律设计。  相似文献   

8.
公司人格机理与公司救济体制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共同行为"的法理,公司法律责任制度在责任的宗旨、责任的特质、责任的追究机制等诸方面均与传统的民事责任存有本质上的区别。受"民商合一"体制的制约,我国现行公司立法不存在独立的公司法律责任及公司诉讼制度。为更好地保护公司的利益,我国应构建区别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之外的、独立的公司法律责任与公司诉讼  相似文献   

9.
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本质上说,法律塑造的公司人格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在法律、社会伦理与自我认识层次上的集中反映。相应地,对公司社会责任也可从三个维度予以解构: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是一切公司应尽的最低限度的法定责任,其约束力最强;伦理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则是对公司的外在约束,此种约束机制可以是纯粹倡导性的公司伦理,也可以是介于伦理与法律之间的"软法";而公司内生的超出法律与"软法"之上的社会责任则是纯粹自律性的。三种性质的社会责任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因此,仅有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机制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流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春来 《法学论坛》2006,21(3):138-141
美国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美国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公司职工的责任;(2)对消费者的责任;(3)对资源、环境的责任。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流变史,认为我国也必须重视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公司法的修改,建立起营利目标和社会责任并重的公司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虽然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却没有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救济或诉讼机制,缺乏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故应该对现行《公司法》进行解释和修改,补充完善相关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性规定,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救济机制、建立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不应该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公司发展进步的象征,建立与公司社会责任相适应的公司管理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进步与完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结合的责任体系。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道义特质的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新《公司法》明确了公司在进行赢利活动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结合实践中公司捐赠暴露出的法律问题,从公司治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等入手,进一步完善公司捐赠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发展到今天的公司公民概念,公司社会责任已经深入人心。将公司社会责任落实到公司的日常经营实践中,关键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设计相关制度,进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审计,落实董事相关责任,将信息披露的内容扩展到公司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增加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明确化。  相似文献   

15.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对与其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应当承担的所有责任.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缺乏准确的定位,各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也相对缺乏,立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也相对模糊.为此,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灌输公司社会责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并加强政府、行业协会或利益集团等对公司社会责任担负情况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存在依据作为出发点,就如何使公司社会责任落到实处进行探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思考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公司在现在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公司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的正当性以及特殊性,也是把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责任主体单独研究的意义所在,公司营利性的本质决定了其趋利性的特征,因此,要使公司能够真正履行相应的环境责任就必须设计一套符合其趋利性特征的制度,只有如此才是促使公司切实履行环境责任的长久之道,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公司治理规律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利益区别于股东利益和公共利益,与前者的区别构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与后者的区别则说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有边界的.公司社会责任经董事的商业决策而获得实现,董事对公司的信义义务蕴含着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和协调,董事在商业决策中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实现公司利益最佳化.为促进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立法、司法应建立起对董事践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同时,外部市场的约束机制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从"个人本位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演变,使得公司责任主体虚化。但同时公司社会责任不仅意味着公司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公司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界定为契机,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为视点,立足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分析社会责任的性质,并从一个实用法学的角度,探讨社会责任具体形态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体法规定相对完善,而在诉讼法领域却一直缺少与实体规定相对应的救济程序,导致公司违反社会责任,对社会公共利益构成危害时没有合适的诉讼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因此,构建公益诉讼程序应是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司法实践的重要步骤。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应从立法和实务操作上分别着手,改革我国的诉讼结构,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以期增加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诉性,把公司社会责任真正落实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