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的发展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了先河;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战略是扭转时局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战略是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胡锦涛同志的发展战略是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的发展战略的创新。各个时代发展战略是相互联系的。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总结了形成和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认识到研究我国发展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发展,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理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陆卫荣 《学理论》2011,(7):33-35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然选择。要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要构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以党建科学化为主要目标的党建战略、以科学执政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体的执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以科学核心导向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产业工人在工人阶级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工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身兼重任。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肩负起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6.
梁剑峰 《理论探索》2007,2(6):40-42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制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重点与非重点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辩证法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遵循的认识论原则.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纯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充分认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而且需要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和建设目标。一、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关键是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逻辑关系。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产业的形势下,研究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建设,结合区域资源、探索个性化的文化产业模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许多地方的工作重点。在此,我们针对区域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和发展模式创新问题做一些分析。一、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产业战略文化发展战略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而文化产业战略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许多省市和一些地级市都相应地提出“十一五”期间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等等设想。在实践中,应当怎样…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科学提升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大胆借鉴国外社会规划的主要作法的战略依据;必须坚持客观性、人民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开放性的战略原则;必须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战略程序;必须发挥科学预测社会建设走向、正确执行社会建设决策、科学管理社会事务、预防社会风险、凝聚社会共识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秦元海的文章指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具体分析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立论依据、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结构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雪  赵文忠 《学理论》2010,(11):13-16
根据国外以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所采取的战略,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应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战略模式,即采取全面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农垦地方区域信息化无缝对接、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化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制定和实施社会和谐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这些论断,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现代化架构的突破,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拓展,制定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必须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依据,实施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必须创新党的治国方略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国遵从知识产权文化的发展规律,在坚持政府引导、协同发展、传承与吸纳相结合的思想下,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已经从探索时期、发展时期进入到战略时期,未来的任务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的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近年来,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南省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加快河南省文化发展,要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文化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体制创新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名牌提升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资源集聚战略,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的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情况表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选择了一种内源式的政治发展战略.论文以内源式政治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点为起点,从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动力来源等方面论证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是内源式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核战略思想既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核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为:有效的自卫防御战略;有限的核威慑战略;核不扩散战略;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国防建设(包括核武器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2,(1)
中国共产党人战略定力的生成既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武装、战略信念的坚定、自我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至高追求的人民性等一般逻辑维度。更因长期的革命、建设、新时代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格局洞察力、战略趋势预见力、战略拐点判断力、战略策略运用力的锤炼与养成,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战略定力生成的逻辑向度。深入梳理历史,多层次、多视角研究战略定力,对当前强化党的领导力建设和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驱动战略,探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突破我国城市长期处于低端劣势发展困境,实现城市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嵌入创新驱动战略的城市创新要素分析,深入研究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企业主导的工业创新带动城市发展的混合式创新、市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三种不同模式,并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离不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要点主要包括:实施西部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农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政府对基础知识和产业共性技术的直接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8)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后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