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以往的刑事诉讼法中,对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给予了特别重视,而对犯罪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往往很少关注.被害人只处于证人的地位,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确保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和义务.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其目的在于使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能够正确地使用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完善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犯罪组织相比,有组织犯罪中的被害人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有组织犯罪的受害者具有众多性与分散性,不少侵害行为的发生与被害人自己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关联,加上有组织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且犯罪组织往往自行控制犯罪后的事态,由此增加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难度,导致被害人知情权、程序参与权与被害恢复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建立信息通告制度保障知情权,妥善地运用自首、立功制度并适度地推动合法化进程,解除被害人维权的顾虑,并设立被害人补偿基金,保障被害恢复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拐卖儿童犯罪不仅严重地侵犯了儿童的人身权利,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第,危害社会治安,而且给被拐儿童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既要对罪犯严惩,又要切实保护被害人家庭的合法权益,判决责令罪犯赔偿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就拐卖儿童犯罪附带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张振高梁卫东一犯罪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个人或群体。这里的犯罪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国家现行刑事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由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何为犯罪的规定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一是通过及时、准确地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刑事诉讼法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刑事法制是以犯罪人和国家为中心的,对被害人权益未给予充分重视;刑法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失体现在量刑时排除被害人的意志;刑事诉讼法的一些制度设计可能导致被害人的“二次被害”。传统的国家一犯罪人二元模式与人权保障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难以全面协调,代之以犯罪人一被害人一国家的三元结构将能较好地兼顾犯罪人、被害人、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正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一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诉权保障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予以保护的实际状况,是衡量该国刑事诉讼活动是否文明、公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显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护,一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相应增加被害人一系列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实施后,司法仍关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  相似文献   

9.
性侵害犯罪给受害儿童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传统的刑事司法缺乏专业办案人员、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应有的国家补偿,受害儿童容易遭受二度的伤害.我国应当借鉴境外的司法制度,确立国家补偿机制,制定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办案规则,建立专家参与制或成人陪同制,设立被害人服务机构,为受害儿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层面分析,国家救济体系是指基于法律、政策的保障,对遭受破坏的社会秩序的恢复,其目的旨在填补社会成员遭受侵害之后合法权益的损失。在上述由国家财力支持的救济体系中,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则主要将帮扶对象限定为遭受犯罪侵害的刑事被害人,是指由国家主导并有统一立法,以缓解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行为侵害而遭受到的困难、抚慰其精神创伤、减轻其合法权益所受到的损失为主要目的的救济制度。出于我国当前刑事被害人的巨大基数及保护现状,及早完善立法有着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的几个典型案件体现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限于中国国情,结合相对合理主义的观点,中国应建立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相接轨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侦查环节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固定犯罪证据、促进侦查活动规范化、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职务犯罪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经验的积累和成熟,应将该制度在适用范围上扩展至普通刑事犯罪,在适用对象上扩大至关键证人、被害人,以切实解决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和犯罪嫌疑人翻供等问题,满足人们在法治现代化背景下对诉讼程序正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一是通过及时、准确地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是保障司法机关公正处理刑事案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程序法,但在实践中却仍发生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再次受侵害的现象.只有在司法机关承办人员、刑事诉讼当事人即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权力的平衡,一种权力的相互制约,才能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因此,加强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立法,对于预防公民合法权益再次受到侵害,同时预防相关司法人员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犯罪人、被害人及其他主体之间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犯罪人有机会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尽快改过自新、融入社会,同时使得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有效的补偿,使被害人受犯罪影响的生活能够尽快地恢复常态,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借鉴其合理之处,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来对反人类、反人道的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与之相比,对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具有被害的无辜性、被害的被动性、损害的严重性以及损害难弥补性等几个特征,这几个方面的特征结合在一起,恰恰体现了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与其他刑事犯罪被害人的区别。对于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的救济可以从物质救济、精神支持、制度保障三个方面予以进行,其中物质救济主要有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精神支持主要体现在心理咨询和治疗、情感支持和疏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巩固教育三个方面,制度保障上建议未来的《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中设置专门针对恐怖主义犯罪被害人救济的特定条款。  相似文献   

17.
自从国家代替私人成为控诉犯罪的主要承担者以来,鉴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特殊地位,其权利的保障一直成为刑事案件的重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在为国家利益进行控诉的正义大旗下,显得非常渺小。为此,被害人个人利益的保障成为过去几个世纪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8.
强奸犯罪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我国对强奸犯罪被害人责任的研究尚不深入。强奸犯罪中是否存在被害人责任,承担何种程度上的责任,争议较大,强奸犯罪中被害人责任问题无法也不应回避。研究强奸犯罪被害人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在一些被害人与被告人互动的刑事案中,被害人过错是一个被经常适用的酌定量刑情节,如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和交通肇事等案件。在刑事司法中考虑被害人过错,有利于对被告人进行准确的定罪量刑,更加公平公正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审判实践对于被害人过错由于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法官自由裁量的权限很大,存有司法恣意的嫌疑。究其缘由,除了我国偏重打击和惩罚犯罪的刑事司法理念需要转变之外,主要还在于对被害人过错认定上存在相当的难度和困境,因此,探讨被害人过错的认定标准和规范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进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各项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但是,作为刑事诉讼主体之一的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却时常受到忽视。无论是从保护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保证司法公正的角度还是出于和谐稳定的目的,构建国家补偿制度是必然的、紧迫的。在剖析理论基础,体察现实基础以及阐释价值基础的前提下,在补偿原则、机构、对象、资金、条件和程序等方面构建了具体而且适于操作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