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冬,湖南华容县生产队长贺凤生到北京向毛泽东告御状。贺凤生的父亲贺晓秋当年曾同毛泽东一起参加了韶山地区农民运动。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贺凤生。贺凤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见毛泽东就把憋了一肚子的话全倒了出来:“主席,您晓得农村现在的情况吗?晓得下面刮‘五风’吗?晓得现在有些干部作风坏吗?您想不想听听这些情况?”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哇,我正需要听听这方面的情况,越具体越好,要真实情况,不要掺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只有贺晓秋的儿子才有这么好的礼物送给我。”贺凤生不假思索地掏出一摞子大跃进集体食堂油印餐票递给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有一次找北京卫戍司令员傅崇碧淡话。毛泽东对傅崇碧说:“我叫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北京的情况,你要讲真话。” 傅崇碧向主席反映最近几天发生的一些事情:“主席呀,现在陈毅的老婆也被他们抓去游街了,还挂着大枷。胡耀邦的腿烂了,王胡子(王震)的家也被砸厂。还有的老干部坐‘喷气式’。戴高帽子游街。” 毛泽东:“这样搞法怎么行?外面还有人贴朱老总的大字报吗?” 毛泽东:“朱毛不能分的呀,没有朱(猪)哪有毛呀?” 傅崇碧又说:“他们把知识分子叫‘臭老九’,把搞原子  相似文献   

3.
自1930年起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与毛泽东交往频繁,关系密切。时值立三“左”倾错误及王明“左”倾路线肆虐党内,曾山在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上,不遗余力地支持毛泽东,使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以实行,扭转了危局。毛泽东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得益于曾山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对纪登奎说:“现在你该到农村看看去了。”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和大区负责人以及9个省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召见了纪登奎,纪登奎向毛泽东汇报了洛矿建设和投产的情况。毛泽东问:“你学习得怎么样啦?” 纪登奎说:“根据主席的指示,我基本学完了高中的文化,中等学校的课程。”毛泽东特别问道:“如  相似文献   

5.
桑顶·多吉拉姆是西藏著名桑顶寺第十二世女活佛.1955年春,她参加“西藏参观团”到内地参观.在北京怀仁堂她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笑着问她:“你多大年龄了?”她红着脸回答:“14岁了.”毛泽东又问:“你的寺庙在哪个地方?”“在浪子卡,羊卓地方,叫桑顶寺.”她刚说完,朱德问道:“是不是在羊卓雍湖边?” 多吉拉姆惊异了,住在北京的大领导对遥远的西藏竟是那么熟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还和她一起合影.佛教讲究福分.她感到莫大的幸福,觉得佛祖的授意,跟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李敏杰  赵仕枢 《湘潮》2006,(10):32-36
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郭鹏,被人们誉为无畏将军。1968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新疆军区的领导同志时,曾紧紧握住郭鹏的手关切地问:“你过去多次负伤,现在身体怎样?”郭鹏回答说:“还好,请主席放心!”晚年的毛泽东仍然惦记着他手下这员身经百战、英勇无畏的虎将。郭鹏先后17次负伤挂彩  相似文献   

7.
秋末冬初,延安不停地刮着北风。 正午时分。凤凰山依山筑建的那座地主宅院的高门楼大门,“吱——!”地被风吹开了。警卫战士忙走了过去,想给术门加闩再关紧。内室却传来了几声亲切的话: “小同志,让敞开咯。你们团长不是说要来吗?” 随着话音,毛泽东披着粗布棉衣,出室立到了院中。 “主席,你被吵醒啦?” “啊?不,不。哎,睡不安神啦!”毛泽东倚着门框向延安老城望着,说:  相似文献   

8.
田家英自幼家贫,当过学徒。奔赴延安后,成为有名的“党内才子”。毛泽东是他理想中的人民领袖,他说:“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那么,是什么使《毛泽东慧眼识田家英》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骇人听闻,不堪回首。然而,“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搞起来的?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这个火是我放起来的!”林彪1966年10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也指出:“这个运动(指“文化大革命”)从头到尾是主席发动的,主席领导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0.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1.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12.
大跃进使河南成了“浮夸风”的“重灾区”。毛泽东把新乡地委书记叫到专列上问:“你那是不是真钢铁?有没有那么多数?”书记一愣,坚决地回答:是真钢铁,有那么多数!修武县17万人成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公社。毛泽东问县委书记:“不拨款给你们,全县党政军民由你全包,你包得了包不了?”书记盘算了一下,说:“我不敢包。” 面对跃进之后的“灾情”,毛泽东想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1947年8月的一天,李银桥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当卫士。见到李银桥,毛主席亲切地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银桥小声说:“不愿意。”空气顿时有些紧张。过了一会儿,主席说:“嗯,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  相似文献   

14.
1939年初秋的一个上午,毛泽东要从住地杨家岭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两地相距约八九华里路程。考虑到安全等问题,马列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特意派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韩世福 4人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   4人只走了一半路程,刚跨上延水河桥头,就和毛泽东相遇了。他们纳闷:主席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毛泽东忙问:“你们 4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么子去 ?”   由于没赶到出发地去接毛泽东, 4人甚觉难堪。邓力群急忙向主席解释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可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摆摆…  相似文献   

15.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设宴,答谢齐白石赠送印章和国画。齐白石愕然,问道:“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笑着对秘书说:“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  相似文献   

17.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生前阅文经常要在文件上画一个圈,即所谓“圈阅”。但是“圈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最近笔者看到一本叶永烈著的采访手记。作者采访过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王力(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武汉七二○事件中红级一时不久又成为阶下囚的王力),问到一些情况。王力说:“依我跟主席多年的经验,感到凡是主席只在文件上画了一个圈的(即所谓‘圈阅’),并不表示完全同意,只是大家赞成,他才同意的。如他觉得写得好,往往批:很  相似文献   

20.
十三、“直闯辕门”不见怪,事实劝醒黄炎培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卫士长阎长林来报:“主席,黄炎培副总理来了。”毛泽东有些奇怪,心想:我今天并没有约他呀!正在这时,黄炎培已经跨进了毛泽东的书房。说实在话,对于党内的同志,就连刘少奇、周恩来等到毛泽东书房找他也要事先用电话联系,惟独对像黄炎培等几位知名的民主人士,当时还没有那些“清规戒律”。为什么黄炎培有这样大的“特权”呢?从解放初期的情况看,从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交往看,确实只有黄炎培等极个别民主人士敢这样同毛泽东说话。这是因为,黄炎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