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评论》2008,26(2):41-48
版权赋予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利,有助于作者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从而克服或减轻诱致性限制行为对表达自由的影响,进而促进表达自由的实现。版权制度,不仅促进了独立表达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来源;版权制度通过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市场的权利,促进了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发展,为自治社团的形成和运作奠定了基础,为公共讨论提供了平台,为市民社会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实现表达自由和市民社会之理想对版权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即版权不能阻碍思想和信息的自由传播,并应保证公众享有为非商业目的自由使用版权作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版权生态与版权创新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献 《知识产权》2006,16(6):27-32
“版权生态”是指版权生长的环境以及版权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它包括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即版权的制度生态与产业生态。外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文化、制度、技术和经济,内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作品、技术和业态。版权生态为揭示版权制度的生长规律,考察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对于改革版权制度,引导产业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巍 《中国版权》2022,(1):39-44
版权金融是发展版权经济与版权产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解析了版权金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版权金融的机制、相关政策和创新实践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版权金融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体现,其运行有自身特殊的机制。我国版权金融政策主要分布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文化金融等相关政策中,推动了版权金融和版权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和相关主体在版权金融工具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及IP资本市场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反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版权制度建立已有相当的时间,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了调整,结构趋于成熟,丰富的建设经验对于我们的版权制度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美国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加强版权的立法保护,除了有其司法实践的需要之外,重点在于通过制度的调整促进其国内的产业变革及其经济发展,版权制度的改革最直接的经济目标就是促进其国内的版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的家族和西方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法体系,就必须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机遇,形成一个强大的自治团体,培育我们的市民社会,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和互动发展 ,奠定了法治运行的基础 ,即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导致了法律至上 ;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与制衡提供了权利保障 ;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与整合衍生了理性规则秩序 ;具有自由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 ,就必须重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 ,并实现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相似文献   

7.
多元的社会,它的主体包括个人与国家。本文指出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实际上也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应是一个与国家和个人相区别的独立主体,赋予它权利对保护个人权利、控制国家权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个人、社会、国家的基本关系出发,对市民社会的权利生成机制和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另一个侧面讲,论述市民社会的权利并不是本文的终极价值,本文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论述社会权利生成的原理解析个人、社会、国家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并立的矛盾发展,构成了西方国家法治的基础和根据。宪法正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不断斗争发展的产物,它使权力和权利都服从于普遍有效的良法规则,从而实现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从市民社会理论角度分析和审视宪法发展的深层历史脉络和渊源,我们发现:宪法主要是社会法或社会根本法。基于对宪法性质社会法的界定,以市民社会的建构驱动中国诸多制度性的宪法保障,明确国家权力行使的根据、范围、界限。  相似文献   

10.
版权与公共领域作为版权法体系下重要的两极,二者相互哺育、互为滋养.公共领域哺育了版权作品的诞生,版权对公共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反哺意义.通过独有的生产性功能和保证作品开放,以及通过促进作者分工与竞争和吸引创作投资等,版权在促进作者创作独立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现有作品集合越丰富,知识形式越发达,由潜在部分通过时间变迁而来的公共领域就会越繁荣多元.因此,版权、公共领域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是宪政价值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仰赖过往文化滋养通向文明繁荣彼岸的必然所需.在未来我国版权立法时应注意在版权授权与公共领域的保留之间坚守适度的平衡,如此,版权法才能以一种有机复合的方式促进我们的文化可持续地向前拓展.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构建中国民法的社会基础不仅仅在于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私域社会张扬权利更是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在阐明市民社会和民法的特性及二者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私域社会——乡土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私域社会之于市民社会的差距,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实现从乡土社会到市民社会的彻底转变,是构建中国民法社会基础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Copyright law trades off the costs of limit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against the benefits of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create inform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may disturb the balance between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What policy strategy should be followed by a national government given that effective systems of DRM may develop and given that legislation and policy-making increasingly take place at the level of the European Union? Because the quality of the protection that can be obtained by DRM is uncertain, two scenarios are developed. The scenarios require different policy reactions. Alternative policy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落实在宪政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邓小平"一国两制"、"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建设人民共和及其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一国两制"是民族包容性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人民共和及和谐社会的内涵;"一国两制"使一国内四个法域的不同社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是人民共和及高度和谐社会的体现;"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其内涵,也是人民共和及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是人类高度和谐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9亿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乡村是农村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离不开平安乡村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卢海君 《北方法学》2010,4(2):49-60
同一般实用艺术作品一样,建筑作品也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但其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实用艺术作品的特殊性。在美国,自1990年建筑作品版权保护法出台之后,建筑作品成为单独的一个版权客体种类,建筑作品从实用物品和可分离性标准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齐延平  于柏华 《法学论坛》2003,18(1):109-112,78
法治的生成自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根基 ,“乡土中国”构成了中国法治建构的当然前提。市民社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文化疆界的普世性的一面 ,但它对于中国法治进程具体场景的解释力又是有限度的。可能的中国法治理路将彰显于历史进程的非线性思路之中。  相似文献   

18.
版权产业与版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梅 《知识产权》2006,16(3):12-14,15-17
版权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科技尖端产品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的管理,包含版权的管理。文化产业机制的运行,需要将版权盘活。版权制度是对人类智力创造活动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促进版权产业发展,要调整好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好版权的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关系;要处理好政府引导推动与企业自我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recent expansion of copyright law worldwide has sparked efforts to defend the ‘public domain’ of non-propertized information, often on the ground that an expansive public domain is a condition of a ‘free culture’. Ye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why the public domain is worth defending, what exactly a free culture is, and what role (if any) authors’ rights might play in relation to it. From the standard liberal perspective shared by many critics of copyright expansionism,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expression by means of marketable property rights in authors’ works serves as an engine of progress towards a fully competitive ‘marketplace of ideas’ – though only if balanced by an extensive public domain from which users may draw in the exercise of their own expressivity.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arguably richer, conception of what a free culture is and how authors’ rights underpin it emerges from a direct engagement with the philosophy of Immanuel Kant. For Kant, progress towards a fully emancipated (i.e. a ‘mature’ or ‘enlightened’) culture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critical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at public communication demands: individual expressive freedom is only a condition, not constitutive, of this ‘freedom to make public use of one’s reason in all matters’. The main thesis defended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when Kant’s writings on publicity (critical public debate) are read in relation to his writings on the legal organization of publishing, a necessary connection emerges between authors’ rights – as distinct from copyrights – and what Jürgen Habermas and others have named the public sphere. I conclude that it is the public sphere, and not the public domain as such, that should serve as the key reference point in any evaluation of copyright law’s role in relation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free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何平 《行政与法》2012,(1):19-22
表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对公民表达权的保护显得相对不足,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公民表达权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表达权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