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戒奢尚俭王君唐太宗李世民自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皇帝位之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实现自己封建统治的政治抱负,非常重视以史为镜,大力提倡戒奢尚俭。尤其是在其天下初定的时期,总是反复研究前朝的历史经验,注重总结历代王朝兴亡的原由。他曾诚恳地...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奋斗》2011,(12):60-60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明君主。在执政期间.他广开言路.善纳良言。为人处世豁达大度,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据《资治通鉴》记载,一统天下后,为了避免重蹈隋朝因乏治腐败而亡的覆辙,于是就秘密派遣手下的亲信去试探,假装贿赂官吏们.结果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没有经受位考验,受贿一匹绢。唐太宗就要将他处决。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帝制时代的政治清平的经典时代.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以他的年号冠名的“贞观(公元627—649年)之治”名留青史,受到广泛称颂。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作为一代英主,毛泽东曾说他“稍逊风骚”,但也仅仅是文采上的“稍逊”,并不影响李世民在毛泽东心中不同凡响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  相似文献   

5.
渴望真诚     
渴望真诚董治顺翻读《魏征谏言译注》。不时被魏征那精辟辟独到的见解,心系社稷的真诚和忠诚,犯颜直谏的勇气所感染,所吸引。1300多年前,隋王朝灭亡后不长时间、李世民登上三位做了唐太宗。他在位23年,蒙魏征等一班忠良之臣辅佐,很快"康复"了隋末战乱的创伤...  相似文献   

6.
由李世民“钱、才观”想到的王定福《资治通鉴》载:有一天,唐朝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宣,饶两个州有银矿,若大量开采,可得钱数百万缗"。而太宗却说:"我贵为天子,最需要的是能为我治理国家出主意的人,如其多得数百万缗的钱财,不如得一贤才。"...  相似文献   

7.
忆朱德元帅     
秦刚 《廉政瞭望》2006,(12):53-53
史料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对臣下说:“有人说,做天子的可自尊自崇,无所畏惧,我则以为应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我每出一言,行一事,都是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生怕难称天意,不合民心。”据说,李世民的这种畏民心理几乎存在于他当皇帝的全过程。唐太宗用合不合民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死囚归来”探赜李永忠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将390名判了死刑的囚犯放回家,并与之约定明年秋季自行到京城引颈就戮。"及期,囚皆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千百年来,这则史料引起不少人的圈点评说,颂扬唐太宗体恤仁慈的...  相似文献   

9.
“鉴”     
“鉴”畅满增鉴者,镜也。古时以青铜为镜,故称青铜镜为"鉴"。唐太宗李世民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资可知兴替"。"鉴"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引以为鉴"中的"鉴"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贤臣除奸     
杨锡龙 《求贤》2011,(8):54-54
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瑾反正是参加了。王硅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在大臣。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被人们视为圣明之君。贞观六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故事传为美谈。正是这样一个人,也还是制造过冤假锚案,  相似文献   

12.
说“治媚”     
唐太宗的司祭郎左司太保为了逢迎谄媚皇上,在李世民狩猎时,预先弄一批獐豹鹿兔之类,专等皇上飞马而至时放出来,使李世民猎物累累,龙颜大悦。就在这时,唐太宗得知猎物是左司太保放出的,立即把他的金雕玉鞍当场折断,官降一  相似文献   

13.
“战胜自我”廉洁自律的关键胡成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是要战胜自我。唯有战胜自我,才能做到廉洁自律。否则,就将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在战胜自我问题上下功夫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照镜",善于自找问题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  相似文献   

14.
胡昌方 《世纪风采》2008,(12):43-43
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最有“羞耻”意识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一次,唐太宗拟出游南山,因怕他人指责而作罢。事后,唐太宗非常羞愧地对魏征坦言:“当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这里的“畏卿嗔”,就是害怕你等生气和不满。当然,唐太宗“畏卿嗔”的事儿,绝非仅此一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他留下的传世箴言。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7,(8)
唯才是举、精于用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高明之处。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拔人物不私于党"。他提拔的人物,既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他还善于发掘潜在的人才,善用"捉刀人"马周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6.
从唐太宗虚心纳谏说起张智永偶翻中国通史,又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卓著政绩。其实,他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虚心纳谏和善于用人。谏议大夫魏征死后,太宗说过两句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在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1):52-53
褚遂良是唐初的大书法家之一.与虞世南、欧阳询等齐名,不仅如此,他还是造诣颇深的史学家.现存二十四史中《隋书》的“志”,即有相当部分出自他的笔下。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褚遂良先任起居郎.后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好理解.就是给皇帝提建议、规劝皇帝过失的官.起居郎是干什么的?唐人杜佑的《通典》解释说。这种官职的工作是专门记录和编写皇帝的《起居注》的。  相似文献   

18.
曾珺 《党的文献》2008,(1):92-93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励精求治,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代盛世"贞观之治",其治政要略一直为后人所赏鉴.贞观盛世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之风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张明扬 《党建文汇》2014,(10):47-47
在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井列敬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相传至今。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曾止于一卡寸下.曰:“此嘉树。”随行的字文士及立刻附和,赞不绝口。太宗正色说道:“魂微尝功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