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风潮激荡的岁月,云南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辛亥革命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云南作为边远省份,表现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辛亥革命前云南讲武堂是革命的据点。河口起义、"重九起义"、"援川""援黔""援藏"军事行动、护国首义、组织"靖国军"反对张勋复辟,云南人民在辛亥革命各个时期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相似文献   

2.
在南昌起义中,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朱德充分利用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滇军中集聚的人脉资源,对驻赣滇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充分准备,为保存起义部队革命火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一个建筑的核心精神,是有其历史发展渊源的,建筑精神中的一些特征其实也与历史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从现存讲武堂的主体建筑可以看出,讲武堂整体设计古朴庄严,充分体现了讲武堂"坚忍刻苦"的校训。从建筑学角度说,云南陆军讲武堂是设计师打造中西方建筑完美合璧的一个精美范例。本文对讲武堂的建筑风格作了文化的赏析。  相似文献   

4.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民族地区成功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党在起义期间立足左右江地区革命实际,坚持理论掌握群众,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交融;坚持民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坚持尊重差异,改革陈规陋习。这些探索是党早期在民族地区系统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尝试,其经验为党在以后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为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样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起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影响、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经过革命斗争的锤炼和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少数民族的革命骨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时期,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组织、发动少数民族群众支持、参与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表现在:确立新型民族关系,增进了各族人民对党和人民军队的认同;拓宽培养渠道,锻造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发动武装斗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动员参军参战,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形成斗敌合力,保证了武装部队的安全和斗争的开展;确保部队供给,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7.
罗易发展了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 ,殖民地民族革命有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在他作为共产国际首席代表派驻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思想 ,并在实践中预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运动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一革命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爱国、强国、民主的思想,对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中国各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始终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发展。当前,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优良传统的内涵和现实价值,梳理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优良传统与党建理论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发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优良传统,采取多种形式丰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始终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纵观中共三代领导人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不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框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建立,翻开了我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崭新一页。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民族政策的发展既取得巨大成就,也遭受过挫折。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新时期民族政策体系完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内在联系。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条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使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与建立民族国家的革命目标,明确了中国内部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得到了升华,它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奠定了中国各革命阶级合作的基础,唤醒了亿万中国民众投身中国革命以及融入国际主义情怀,塑造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永不枯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密切结合的产物,保证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九二一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和后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发展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功绩,它与此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两者又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必须研究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在历史上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吸取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继承辛亥革命精神及遗志而发言光大之。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创造过古代人类最辉煌的历史。但到了近代却落伍了,被视为一头“睡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它结束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成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使中华民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觉醒,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振兴的共同精神支柱;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尤其在四川境内时,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形成了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雏形,为以后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工作的生命所在.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积极探索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明确把解决民族问题列为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1928年6月,党的六大专门作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指出正确解决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要意义.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著名的西征战役中,西征红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民族统战工作,成功地在宁夏回民聚居区团结了广大回、汉族群众和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团结了东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打击了马鸿逵部队,开拓了宁夏生动活泼的革命局面,将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全国革命大本营。红军西征的伟大胜利,对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以及宁夏人民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