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人数很多,已经足够引起政府、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必须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劳动力回流现象有一个通盘的考察和分析。单凭现象分析,往往流于表面,我们需要通盘考虑中国的整体经济社会形势,特别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乡村建设实践来考察劳动力转移与回流。总体上分析,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还是基于理性的经济效益分析。为了发挥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积极效应,降低其消极效应,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的总体统筹的基础上做到地方层面的因地制宜,并且积极发挥农村劳动力输出地方政府的政策作为,发挥好回流劳动力在农业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对原流出地所带来的社会治安潜在风险正逐渐增加。农民工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带来了农村社会失范、相对剥夺感强烈等社会治安困境,解决农村劳动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社会治安调和路径的具体思路是: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城市人才反哺农村;健全农村社会应急联动机制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侧结构;鼓励回流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据测算 ,1985年~ 2 0 0 1年 ,金堂县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 15 0万人次 ,平均每年转移9 4万人次 ;16年累计创收 5 2亿元 ,平均每年创收 3 2 5亿元。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大量资金、技术的回流 ,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极大地促进了金堂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金堂农村劳动力及其劳务输出的现状金堂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从第五次…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劳动力向种植业回流现象,由此说明了辽宁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文章从现行制度、农民自身等多方面对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增加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转移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文针对福建省劳动力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的现状,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福建省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外来劳动力流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0-2009年外来劳动力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6.82%。  相似文献   

7.
加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开发和一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我国目前西部地区数量众多而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的人力资源状况不能适应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从实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建立系统教育工程及重视中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达到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支撑点 ,整体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铜仁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受到劳动者本身的观念更新不够、技术能力不足、缺乏苦干实干精神等方面的制约。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影响,科学转移农村劳动力,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资源结构极不合理,逐渐老龄化,且后继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井研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留住、引入、开发、教育农村劳动力,极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但对西部来说现代农业有其特殊内涵和发展路径.居住分散、观念落后、缺乏发展经济的内在驱动力等是影响西部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所以,改变传统扶贫方式,培养新型农民,从政府主导式的人口有效集中入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等是西部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避免五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从业,加剧了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趋势,致使部分农村老人陷入无人养老的困境。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大力发展西部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立健全小城镇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向小城镇聚集迁移,利用小城镇规模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辟出一条新的养老方式。通过小城镇养老与已有的养老方式相结,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大量农民工回流,增加了原本劳动力资源就有剩余的农村各方面的压力。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亟待我们关注及解决的难题。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成为困扰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有效途径。(一)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林口县为例,本世纪初,我们再次认真地审视了县情;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依靠传统农业,仍然是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距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认为,发展西部农村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西部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是个非常紧要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方面.一、发展西部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急需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1、西部农村是我国重点贫困带,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其脱贫的必由之路.所谓的西部贫困,主要贫困在农村.目前,我国的529个贫困县,8000万贫困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育不足,致使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建设应当发挥政府职能和产业组织政策的诱导性作用,在西部农村确立差别化、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模式,以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作出的一项伟大战略部署。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力资源。研究西部大开发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构筑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是加速西部农村发展,赶超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捷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务经济,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兴产业。尽快把劳务经济培育成为农村新兴支柱产业,应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最热点、最尖锐、最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其具有一张女性面孔,为此应重点关注女性贫困人口话题。为厘清我国女性劳动力人口多维贫困状况,基于CGSS2018数据,从经济、教育、健康、资产、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6个维度,构建针对女性劳动力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在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资产和教育4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超过50%;在经济、教育和健康3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劳动力群体;大部分女性劳动力面临4个维度及以上的贫困问题;年龄在45~55岁、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女性劳动力群体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我们应从家庭、社会和政策三个层面纾解女性劳动力多维贫困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大规模女性劳动力贫困人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 ,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作者认为 ,准确把握《决定》精神 ,要在双向流动上做文章。即在宏观层面上 ,必须切实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 ,拓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渠道 ;必须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就业的渠道。在微观层面上 ,必须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 ,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就业形式、提高就业能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加速解决 ,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