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对苏联三次出兵东欧国家的反应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10月和1968年8月,苏联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理由下,三次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兵干涉,引起了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大震动。作为仅次于苏共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先后做出了强烈而又各不相同的三次反应。苏联第一次对波兰的出兵行动,遭到中共的坚决反对而中止;第二次对匈牙利的行动,中共先是同样反对,不久又坚决要求出兵;第三次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出兵,入侵国和被入侵国都遭到了中共最为强烈的公开抨击。中共三次不同的态度,不仅是因为和苏联的关系有了从联盟到对抗的变化,而且也表现出中共在…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不少有作为的人,因自身不足而失利,甚至失去了生命。分析他们的缺点,可为当今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一戒事必躬亲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派  相似文献   

3.
正说新闻是柄双刃剑,因为这柄剑的两面都锋利无比。它在把主持战争的政府捧向顶峰的同时,也把同一个政府逼入了绝境。其实自海湾战争前后,美军的每次军事行动之前,人们都能看到美国新闻界的"涂鸦":入侵巴拿马之前,美国新闻界已经涂黑了"毒枭诺列加";出兵索马里之前,已经涂黑了"军阀艾迪德";出兵海地之前,已经涂黑了"独裁者塞德拉斯";出兵波黑之前,已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党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但用什么名称出兵呢?毛主席与周总理研究后,初拟用"支援军"。然后征求民主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担当成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王昭君承担起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出使西域,化干戈为玉帛,60多年没有打仗,受到后人的称赞。诸葛亮励精图治,日理万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火烧曹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挺身而出,坚决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面对美军对中国东北近邻的入侵和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毕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11)
<正>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征程中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五中全会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十三五"进行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科学谋划的高超智慧,勾绘出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美好蓝图,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一次最新布局,必将指引我们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提出六大发展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帝国主义就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打与不打",中国决策层面临着重大战略抉择。经过反复慎重考虑,中央最终作出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连续五次战役及艰苦卓绝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以打促谈"的阶段,终于赢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廉政瞭望》2008,(6):58-58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忠”与“智”的代表,为后人顶礼膜拜。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更让人津津乐道。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同样如此。由于他在用人方面的六不可取,造成了他死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称雄一时的西蜀,不久即为魏国所灭。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欲发动一次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并要在1950年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长、参战最多的一支王牌部队。  相似文献   

12.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29年初冬,蒋百里的学生唐生智起兵讨伐蒋介石,蒋百里为唐生智"出谋划策",并于同年12月5日通电全国,力劝蒋介石"下野",接着出兵直指南京。次年3月,蒋百里被捕,押解至南京,关押在三元巷军法处的看守所待审。徐志摩闻知蒋百里被捕后,寝食难安。徐志摩为什么和蒋百里的关系如此密切呢?原来,徐志摩和蒋百里不但同为浙江海宁人,而且徐志摩是蒋百里的姑丈的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8日,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发给东北军区和第十三兵团关于组织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在命令的原稿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等。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1,(1):58-58
沈志华在2010年第9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为什么坚持出兵朝鲜?这可分两个阶段来阐述。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登陆仁川以前,毛泽东坚持出兵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原因在于,在那个时间出兵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广东为基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北伐,认为“统一中国,非出兵北伐不为功”。视北伐为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继1922年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孙中山于1924年9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亲自领导的军事斗争。探讨这次北伐,可以加深了解孙中山为中国的统一和振兴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辉业绩,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认识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协防"台湾。随后,他又迅速与蒋介石签订了台湾"防御协定"。在此情况下,毛泽东与中共中央被迫推迟攻台战役,同时决定将攻台总指挥、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三野暨华东军区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粟裕调往东北,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准备出兵援助朝鲜,抗击美军。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如中方不签约,苏联就不好出兵." 1945年2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在他的重庆公馆里踱来踱去,正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而心情烦躁.恰在这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发来一道密电更使他惊得目瞪口呆.密电说:"本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对外公布是专门讨论欧洲战事,实际上是针对亚洲对日作战的事进行磋商,并订有极不利于中国的机密条约.美、英两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妥协屈服,其要点为:一、承认外蒙独立;二、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三、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四、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1)
<正>2014年岁末,由当代京剧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杨赤、袁慧琴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大获好评。这出戏以大唐西北边境民女柳娘新婚之日遭到北荒胡兵掳掠起,展现了唐太宗做出"开放边境,胡汉互市"重大决策,同时果断出兵平叛。继而"德化天下",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并给丝路沿途各国带来福祉的浩瀚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9.
秦刚 《廉政瞭望》2010,(16):53-53
大行德广宝轮转,山川秀丽汇广元。西通古蜀扼要冲,北接汉中望长安。蜀道艰难谪仙惊,绝壁险峻天梯连。千年苴国故迹榭”,百载昭化春梦阑。天下三分蜀汉兴,祁山六出兵戈乱。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周恩来请张学良为红军提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1936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同时,决定派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陈先瑞部第七十四师会合,转进河南,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5月12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秘晤于肤施。会谈中,周恩来向张学良通报了正在酝酿中的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着重地请张学良提供红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提出了七九子弹10万发的单子.要求将其中6万发运送至肤施城,另4万发送给将出陕南之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