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风建设》2000,(5):17-17
丹麦女王纵身跳下俑阵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兵马俑时。提出要下坑去参观。这在博物馆历史上还没有先例。既然女王提出。该馆人员只好作为特例满足她。没等工作人员搬来梯子,她已纵身跳入兵马俑1.5米的深坑中。女王激动地说:“从没见过这样振奋人心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正1月8日,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宣布放弃皇室身份时,整个世界的群众都觉得这个瓜实在是太大了。夫妇二人声明,自己的此番决定是为皇室的不断发展之中增添新的角色,并表示他们将"继续全力支持女王殿下。"数日沉默后,女王终于"坐不住了"。1月13日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并告知公众"我准了"。言辞中有不少对哈里夫妇  相似文献   

3.
正她是"二十世纪采访女王""世界第一女记者",因1980年采访邓小平在中国声名鹊起;她强硬地与世界对话,敢爱敢恨,永远无所畏惧,即使面对上帝,也从不妥协;她曾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1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其作品《风云人物采访录》已成为美国大学新闻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法拉奇说,"做一名记者,对我来说,意味着做一个不听话的人;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5.
丹麦是君主立宪国家,女王是国家元首和三军司令,享有崇高的宪法地位,但王宫极为平实。它由四座普通的老式建筑组成,风格简单朴素,宛如民房。没有森严的警卫,没有高筑的宫墙,没有辉煌的宫殿,甚至连一个封闭的院落都没有。在丹麦,人人平等、官民一致的观念很深。哥本哈根是欧洲有名的自行车城,大街上专有自行车道,骑车的人们络绎不绝。事实上,丹麦平均每家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但不知是出于健身还是出于环保的目的,人们酷爱骑自行车。更令人吃惊的是,政府的部长们也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和中央政府的门外,都停放着一大片自行车…  相似文献   

6.
刘歌  李静涛 《新湘评论》2013,(22):57-59
英国女王的“礼服总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君主,她典雅的衣饰、雍容大方的发型都充满高贵气息。而这一切,都和她的私人助理安吉拉·凯利密不可分。她负责女王服饰、珠宝、化妆等事宜,也是女王的忘年交。凯利1952年出生在英国默西塞德郡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名吊车司机,母亲是护士。凯利擅长家政,1992年10月,她在柏林当英国驻德大使的女佣,曾为来大使家做客的女王服务。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4,(5):6-6
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王夫亨里克亲王一行来到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首位在任时参观该馆的西方元首。丹麦女王夫妇参观了纪念馆内的辛德贝格花圃,并接见曾受助于辛德贝格的87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苏国宝。丹麦女王还为馆内的和平树培土浇水,并亲手插上一支黄玫瑰,象征中丹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8.
正在丹麦,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办公桌上插满大大小小的国旗,并且这天既非是国旗日也不是女王的生日,你只需要微笑地走上前去对他说一句"Happybirthday",运气好的话,你或许还可以收到他亲手制作、插着小国旗的杯子蛋糕。丹麦人喜欢把他们的白色十字红旗称为"丹麦的力量"。相传在1219年6月的一次战役中,上天施给时任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一面白色红字旗,使丹麦军队从困境中转败为胜,自此这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国旗,算一下至今已  相似文献   

9.
<正>清明节到了,我多么思念在天堂里的妈妈。妈妈已经离开我十年了,我多想知道妈妈在天堂里是否过得好。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坚信,母亲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尽管她的外表是那样的平凡,命运是那样的坎坷,人生是那样的平庸,但她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俗话说,胎儿"七活八不活",我是八个月早产的。母亲生下我后,有人劝她,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贵州》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对"她"情有独钟,并时时在吮吸着"她"的"芬芳"。无论内容还是文笔,《当代贵州》都是那样的典雅优美,特别是版面编排,图文并茂、图  相似文献   

11.
天下     
《廉政瞭望》2013,(1):14-15
丹麦文化大臣餐饮超支遂辞职丹麦媒体日前爆料,文化大臣乌菲·埃尔贝克任职后在其配偶工作的一所艺术学校举办了五场文化活动,花费18万丹麦克朗(约合3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款项都用在公款吃喝上。一周后,埃尔贝克引咎辞职。丹麦近日蝉联"世界最清廉国  相似文献   

12.
正她被称为"小人物里的泰斗",尽管长期担当绿叶演员,演的都是"小角色",但她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她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年长的"影后",在84岁高龄,凭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荣获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她还是银幕上的不老松,已至耄耋之年,仍旧在拍摄电影、电视剧,活跃在银幕、荧屏上。  相似文献   

13.
现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的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女儿,也是世界最著名的500人和世界2000名杰出科学家之一,全国"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全国政协委员。前不久,记者在海军总医院采访了她。交谈中,冯理达特别提到了自己入党的历程,她说:"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对中国共产党从了解到热爱,再到执著追随,历经风雨不改志。"  相似文献   

14.
中证 《党员文摘》2009,(11):44-44
今年5月.我随团去丹麦考察.在哥本哈根短短三天的旅程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哥本哈根人的低碳生活。当地接待我们的官员纳什先生说.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2008年.哥本哈根在英国《Monocle》杂志所评的“世界20个最佳城市”中.以生活质素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排列榜首.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360万丹麦人的投票选举,近日,由梅特·弗雷德里克森领导的社会民主党以25.9%的得票率成为第一大党,她本人也以41岁的年龄成为丹麦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虽说"姜是老的辣",但其实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中,不乏年轻有为的人存在。从31岁当选奥地利总理的库尔茨、39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到41岁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刚上任的梅特,都是政坛年轻化的例子。这些年轻面孔依靠高颜值、亲和的社交形象和戳中人心的政策纲领,在与老派政治家们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4年《当代贵州》创刊起,我就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在锦屏县林业部门工作,如今退休在家,我仍然阅读《当代贵州》。十多年来,我感觉《当代贵州》越办越好,尤其是封面专题非常有看头。比如,今年7月23日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纪念日,《当代贵州》在纪念日到来之际及时策划报道了"恋上黔东南"这一封面专题(2016年第28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考古学家根据一颗牙齿及其DNA检验,证实存放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中的一具木乃伊,乃是古埃及第十八代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遗体。哈特谢普苏特是图斯摩西斯一世的女儿。父亲死后,她辗转获得王位,成为在位最久的埃及女王,其权势远大于众所周知的"埃及艳后"克利奥佩托拉。根据记载,她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不仅都穿着男装,而且还会戴假胡子。这种"男性认同"的装扮,多少是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地位,表示她是真正的法老,是太阳神的嫡系子嗣。在古埃及,只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童话之国”丹麦连续摘得两个“世界冠军”:一是丹麦当选为“最幸福国家”.二是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以9 3分的清廉指数并列第一,荣获2010年度“世界最清廉国家”的殊荣.“世界第一清廉国”是怎样炼成的?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的朋友是位老师,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教,在她给孩子们念这首诗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啜泣声,她循声看去,只见一名女生泪流满面。女生站了起来,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而我们一年也见不到他们一面。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她注意  相似文献   

20.
刘宗美 《当代贵州》2007,(14):55-55
每当邮递员到来时。我习惯第一个拿到并翻开阅读的是我多年的朋友——《当代贵州》。多年的相伴和阅读,我从当代贵州得到了很多.她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反映贵州发展的文章。还有反映贵州的山水、人文风情文章。而且也有来自省外的声音。使我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得到启迪。找到指引自己进步的向导。最值得赞许的是“资讯”栏目.短短两个页码.就让我了解到了国内省内的重要信息,还能让我从专家的观点中得到有益的思考。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她”培养了我,并祝福“她”越办越好,同时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会热爱“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