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平 《党课》2010,(4):75-76
领导干部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讲话的受众面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其中总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甚至别有用心的谣言。这些不符合事实的言论最终都不可能为人们所信服,因为人是有鉴别能力的,那些困惑乃至被迷惑的人总会在一个过程之后认识到事物的真相。这才有流言止于智者的古训,就是说,有智慧的人是不信流言,也不传流言的。  相似文献   

4.
职业道德与精神文明□杨长虹高杰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有些职业是这样高尚,以至于一个人只是为了金钱去从事它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这意味着人类所从事的职业,既不单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不是纯粹的技术性活动,而是内蕴着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想的文...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说过:“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创新,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创新,就是要花小钱办大事;创新,靠的是领导的思路和决策,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以及员工的无私奉献和拼搏进取。如果说矿浆管道工程从决策到隧道贯通体现的一根主线就是开磷人的创新精神的话,那么这种创新精神在安装工作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朴实的话说明社会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在现代社会,群体划分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利益关系。利益群体产生于利益分化。其实,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良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但利益严重分化可能伴生  相似文献   

7.
一、利益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诉求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益关系史,这其中首要的是经济利益关系。自奴隶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就在血腥;屠戮、刀光剑影,战火硝烟中艰难前行,其根源就在于经济利益的不和谐。统治者利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对被统治者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一旦被统治者有了反抗,统治者就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统治工具进行血腥的镇压,同时,也利用手中的文化工具对被统治者进行愚弄。所以,经济利益的不和谐导致了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不和谐,如果说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是他们对经济利益的诉求的话,那么等贵贱则是他们对政治利益的…  相似文献   

8.
从某一侧面说,社会中一切属人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社会中一切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差异或对立。社会要凝聚人心,协调矛盾,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历史前进,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利益导向。本文认为,正确的利益导向就是对需要的因势利导。需要是利益生成的自然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力。合理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开发、刺激和强化人的需要,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如舆论、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将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力引向社会进步方向,从源头上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这就是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决…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人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实现公平”以来,人们对公平的议论多了起来。但是,人们对公平的内涵的理解很不一样,几乎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往往是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议论公平,符合自己的利益、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认为是公平的;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认为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标准不一样,因而怎样才能实现公平,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选择     
选择是历史的、必然的。任何事物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即面临着种种选择。选择可能给你提供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你陷入绝境。这就是说,选择有一个前提。尽管你不可能总是选择对的,但你必须在大多数时候选择对的,否则,你必定遭到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种选择;“非楝实不食,非礼泉不饮”是一种选择;“良禽择木而牺”也是一种选择。当然,这些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正因为正确,才主导了人类社会不断地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前进,人类社会中的各类杰出人物才层出不穷,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选择有对,自然就有…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患先天性眼病的盲残女,当“法轮功”的练习者开始劝我练“法轮功”时,我也曾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大早起来加入到“法轮功”晨练的人群之中。可我一听讲解者说,练“法轮功”的人腹部有个大法轮如何如何起作用,就憋不住笑了。当时我对身边的人说,如果肚子真有大法轮的话,那么五脏六腑哪去了,这么多年我咋没听说过大夫在哪个人的肚子里找到过这种大法轮呢?这纯粹是假话、谎话、骗人的话。“法轮功”的讲解者听到我与他唱反调,便不点名地说,练“法轮功”的人必须心诚才灵,心不诚的人请离开此地,不要影响大家练功。他在前边…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认为,利益对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实现人民的利益,一方面要着力发展经济,努力把“蛋糕”做大并分好;另一方面要兼顾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始终坚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今天,关于反腐败的话已说得够多,重要的是如何做,才能提升反腐败绩效。而治理腐败的第一要件,是刚性钳制而不是入的“思想觉悟”。人类制度的产生,正是为了补救人性缺陷。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反腐败的基点,都不在于“觉悟”或“道德”的自律,  相似文献   

14.
劝君常问“我是谁”育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老子》上的话。王安石对此有了发展。他认为,“知己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他把自知放在了第一位。王安石是高明的。不自知者何以知人?所以又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话。人要做到自知,并不容易。因为,人...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在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顺畅渠道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正当手段提供了土壤。一旦这些空间为“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所占据,成为他们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民意病毒”便会无节制地滋生蔓延。所谓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2,(4):4-4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7.
钟青 《党建文汇》2001,(6):19-19
有些人不会说自己的话而好说别人的话,说套话、大话、空话,乃至假话。比如一写文章就来个“突出一个x字,狠抓两个X方面,增强三个XX性,贯彻四个XX方针”,一开口发言就“某人说”、“某人讲过”等等什么的。这种现象眼下之所以如此普遍,我想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本文想对此作些分析,正确与否,留待专家与读者去作评判。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4):7-7
欲望是一个中性词,谁都有欲望,没有欲望是一个不正的人,有了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之成为杀人的“泥石流”。对于我们共产党干部来说,我们行动的动力就建立在一个崇高目标和“欲望”之上:就是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目标,我们就会抛弃一切杂念,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实现人民富裕,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利益博弈的时代,而这种利益博弈是在利益主体发育非常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出现一种可能性,对“接轨”与“国情”的选择成为利益争夺的一种手段。与国际接轨对自己有利就实行国际接轨,尊重国情对自己有利就强调国情。甚至有人说,牟取利益时使用国际惯例,逃避责任时使用中国特色的国情,这是既得利益者的利剑和盾牌。  相似文献   

20.
大可 《党课》2010,(5):70-72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官员也在变换花样,瞒天过海,腐败手段更加隐蔽,由此滋生出更加隐秘、曲折的捞钱手法来一利用延期的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可谓“人”走而“影”在,被形象地称为“影子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