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朝晖 《世纪桥》2008,(9):68-69
《局外人》是一部心灵探索小说,主人公莫尔索看似十分荒诞的行为,其实是他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荒诞所作出的理性选择。莫尔索认识到人类形而上世界中的空虚,唯一的真理就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尘世中的理想、追求、神圣、伟大都是虚无缥缈的,他不再区分事物间的差别,不再有追求,他不必选择也无从选择,他只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转而采取满足自己本能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胡军 《新视野》2005,(3):65-67
战争频繁发生,恐怖袭击时断时续,但世界需要安宁,人们企盼和平.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哲学和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突出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助长了以对立、征服为手段来解决纷争的行为习惯.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多样性,追求和谐和平,认为和谐统一不仅是世界的原初状态,而且是事物生存依存的模式,也是事物进化发展的归宿.文章提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和"以道观之"的处世境界,能够成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可供选择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继承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并将其发屣为"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兼济"是白居易的终生追求,"独善"是他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修持方法.白氏这一人生哲学,既是时现实的妥协,又是基于对严酷现实的冷静思考后理智的退让.  相似文献   

4.
宋夕宁  王刚 《理论学刊》2002,(5):124-125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剧本中 ,虽然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舞台形象等各个方面都使用了荒诞的描写手法 ,但是他为我们揭示出的这个孤独无助、只有绝望地等待才能生存下去的世界却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庞倩  李曦珍 《求实》2013,(Z1):292-294
<正>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身残志坚有着特殊情感的作家,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将小说与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相结合,写出了伤残者的真实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却超越了伤残者对自身的悲观情绪。他的文字由于有自己亲身的体验,因此贯穿着一种温情,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他创作的《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存在意义的寓言故事。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影片往往喜欢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将历史的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微观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注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与众不同与人大精神的特立独行.进入新世纪,人大人又浓墨重彩,打造新的人大精神,这些精神包括: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精神,"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纲领等.一流大学的精神是普遍的、世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其他大学精神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丰富和发展着世界性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实则为大学人的精神,关键是应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是"生活世界"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将"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相互阐释,发展了"生活世界"理论.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活世界缺失,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脱绝对科学主义,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必须坚持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以增强教育实效;必须充分实现生活世界的内在与外在结构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背景下,人类自觉符号设计需要遵守一些共同的行为秩序.反映在具体的创造、设计中就需要坚持诸如"大众"的主体选择、"对话"的现实操作、"多元"的路径状态、"审美"的价值尺度、"方便"的实践功能以及"和谐"的目标追求等原则.精通并掌握之,方能在此语境下反观自身设计行为并借以找到更为理性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人类文化创造之路.  相似文献   

9.
宋志坚 《唯实》2012,(10):94-95
一江曾培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当前的出版业"在相当程度上,不再是思想的选择,文化的选择,情趣的选择,品位的选择,而是成了金钱的选择,经济效益的选择";他还批评当下的不少出版人"不能潜心于文化,而是热衷于搞快餐化、低俗化的浅陋读物"。  相似文献   

10.
浅析行政价值观的三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把"价值观"和各种各样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系统,总是在值不值得去认知、去实践的行为选择的背后起作用.有些行为虽然值得选择,但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却有层次高低的差别,有其相互冲突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行为进行再选择,同样需要"价值观"起作用.由此可见,"价值观"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标准、天平和尺度.行政价值观是对行政行为的价值进行评价、选择的尺度,也就是公共行政部门和公务员个体对行政实践活动、行政行为进行选择的尺度.  相似文献   

11.
1927年,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分共"、"清共",腥风血雨遍及中华大地,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面对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有的共产党员产生了动摇情绪.当有人问及许光达是否退党时,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是我苦苦追求和探索才找到的,她是我惟一的选择,我要为她奋斗终身,誓死不退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尽快融入全球化世界的同时,如何加强国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十一五规划"、"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基于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从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规范角度,研究其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前提与基础。他认为,社会行为主体都是处于交往活动中的主体,任何个体的行为都可以归结到交往层面上。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得以进行的境域,交往活动深度根植于“生活世界”之中。他在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说:“在生活世界之中,他们能够交互地提出要求,以致他们的表达和世界(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协调;在其中他们能够批判和证实这些有效性要求,排除他们的不一致并取得认同。”简言之,生活世界就是交往行为活动的背景,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沟通﹑对话和协商以达成共识的世界。正如…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11)
零和思维是追求"世界梦"的最大障碍,习近平指出零和思维的许多不良表现,告诫我们引起注意,并且针对这些国际心理表现采取不同的应对,以通达全球和平。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2000,(6):5-8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根本看法,这就是世界观。不过在不同的人身上,世界观的表现各有差异。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采取的态度就不同,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方式、目标选择、价值判断和人生追求,而且决定着一个党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从而最终影响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6.
对腐败成因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泽平 《唯实》2001,(1):42-46
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历史上对腐败成因的探索大致有三种类型,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都未能很好地揭示腐败行为是如何由可能变成现实的.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公职人员选择腐败行为与公众选择反腐败行为都是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过程,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并就此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票决制是投票表决机制,由主体、客体、规则等要素构成。票决制是人类民主实践的一项伟大成果,具有工具性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推进我国民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票决制属于集体选择的"人治"行为,存在着投票权寻租、拉票、使用不当、少数人操纵、多数人暴政、投票走过场等腐败风险,需要采取重视多元主体权益、完善"人治"的法治基础、改善信息不对称、提升票决主体觉悟等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8.
他叫范志明,今年42岁,是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一名普通职工,2005年3月,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河南濮阳来到了这里,成为兵团百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这7年里,使他深深感受到在团场这块热土上,兵团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几代人的奋斗使得亘古不毛之地变成了万亩良田,并且执着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他为他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骄傲,也促使他以信念为方向,化知识为动力,铸理想为钢犁,为团场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周玉萍 《学习论坛》2008,24(11):31-33
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描绘了一幅自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包括人应该以"自然"为基本的生存状态,顺应自然,采取"无为"方式治国,追求小国寡民的目标模式等.自然主义社会理想蕴涵着对社会发展和当政者行为的反思,对人类幸福、人类自由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等,它提供了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们应当重视这种思想,吸取它的合理成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谨防集体决策中的群体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决策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方式.但集体决策不一定就是科学决策.在集体决策时,即使经验再丰富的管理者组成的团队也有可能犯下幼稚的错误,共同选择一个失败案,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思维的陷阱.群体思维理论的创始人詹尼斯(Janis)认为:群体思维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当人们深涉于一个内聚的小团体中而且其成员为追求达成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换的行动方案时,他们就坠入这一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在集体决策中决策成员因某种原因而追求表面一致,导致决策失败的思维方式.历史上,因为集体决策中的群体思维现象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很多,如: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文化大革命,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