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吴展明、周昌武二同志搜集整理的《侗乡好事酒歌》(获黔东南自治州社科二等奖),是在贵州三穗、镇远、天柱、锦屏、玉屏和湖南新晃、芷江、会同、靖县等侗族北部方言区浩如烟海的好事酒歌中精选出来的。它为研究人员研究侗族文化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又可返回于民间继续广泛地流传,从而促进新侗歌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通读《侗乡好事酒歌》后,我得到的印象是:内容丰富,价值多样,语言活泼。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丰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重点文化产业建设情况,委员们现场视察了汉皇祖陵、二坝湿地、渊子湖等工程建设情况,详细了解重点文化产业工程的实施情况。委员们对重点文化产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提出要进一步立足挖掘汉文化、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汉文化、大沙河生态文化、黄河故道文化和道教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产业工作要进  相似文献   

3.
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成为民族的传统风尚;人们都以会唱歌为荣,善歌者受人称赞,歌师更是人们所敬佩。勤劳、勇敢、智慧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4.
改流后随着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得到大范围、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土家自身民族文化面临多重挤压,既有官方的压力,也有民间佛教、道教的竞争,既有政治的压力,也有经济文化的困境。土家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而显局促困难。有鉴于此,土家文化做出自我调适与回应:土家文化以弱者姿态作出较大"让步",在物质、制度层面以顺应、合作的方式让渡出一定的文化区间而大量地吸纳、接受汉文化,但在文化的核心层即精神信仰领域坚守住自己固有的文化阵地,民族文化的根脉坚韧地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5.
<正> 一般汉文化的研究者,往往只把目光局限于中国境内的民族文化,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域外的其他国家与民族受汉文化影响,并用汉文表述的文化却注意不够。这种偏狭的目光无疑妨碍了我们研究领域的拓展。据笔者了解,比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片面性并已经开始尽自己的努力以开拓汉文化研究新局面、颇见成效的学者,就有法国国立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的华裔研究员陈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文化主权概念出现在主权理论当中,并逐步发展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国际竞争在文化层面上的直接反映.近年来,围绕西方汉学学者提出的"新汉文化圈"观点,东亚国家频频发生文化主权激烈争执,使我国国家主权中的文化主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新汉文化圈"历史连带因素与国际关系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位于亚、澳两大洲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处,地理环境的相对开放,使东南亚国家很早就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交往和联系。外来移民不断涌入,异域文化竞相传播,形成了今天东南亚多元民族结构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在文化上也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受到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汉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几次大的冲击,而又以汉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文化[1] 所具有的多元性,集中地体现了上述三种文化的影响。新、马、泰三国同属与中国不直接接壤、但与中国的交流开始得很早的东南亚国家;三国的华人华侨数量及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东南亚国家中很突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随着双方的交流和华人的迁移,传播到了这些国家。因此,新、马、泰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可比性,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五、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汉文化对清水江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明代以前,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关系松弛,经济关系闭塞,汉文化的影响浅微;明王朝在贵州建省之后,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特别是施行屯田,相当多的汉族军民相继迁入,使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有了明显的增进;明末至清前期,封建王朝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次第推行“改土归流”之后,清水江下游的地主经济和以木材为主产品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大量汉族商人远涉千里涌入屏锦地区,使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呈现突进态势。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地方,但青龙洞古建筑群并非完全是汉文化的成果,它不仅具有苗族的吊脚楼建筑元素,而且还凸显着侗族建筑的三数文化、三角数文化元素及"天人合一"的宜居环境理念。体现了多民族聚集区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相互借鉴、和谐相处特点,是夷夏交融的地方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为民族建筑艺术增添了亮丽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化”,历代学人从不同角度多有精辟之论。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和唐朝胡汉文化冲突、碰撞及融合双向选择的考察 ,期能阐明文化的时代性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2)
<正>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进入台湾有两个途径,一是官方所为,以维持统治秩序,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主办官学和科举考试为主;二是闽粤移民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技艺等。因为来台湾开发的大多是男性移民,移民女性奇缺,所以逐渐冲开官方禁婚限制与台湾少数民族女性通婚,台湾少数民族也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移民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2.
仫佬族传统文化主要由本地土著文化、汉文化和壮族文化等几部分构成,他是在长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化内部的共融性。  相似文献   

13.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特别是鼓楼建筑艺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对鼓楼文化的研究,已经不仅仅限于侗民族内部或国内同行,国外学者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凡到侗乡观光游览或考察的国内外旅游者,参观侗族鼓楼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6,(17)
正继承了长征精神的通道人,正在立足生态文化优势,以旅游二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为发展推手,全力打造生态之城、山水之城、民俗之城、养老之城、好运之城,推动"全域旅游"破冰前行、扬帆出海渠水河畔,侗歌悠扬;万佛山下,红歌嘹亮。82年前,3万长征红军在这里用生命谱写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82年后,24万侗乡儿女在这里用汗水和智慧续写"旅游带发展,全面奔小  相似文献   

15.
在汉文化中,谐音文化影响特别突出,它对汉文化中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非常深远,大量传统吉祥图案的元素来源和构成形式与汉语谐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传统谐音图案构思奇特,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体现了设计者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谐音的运用把汉民族含蓄内敛的心理特点巧妙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到过侗乡的人,都喜欢把侗乡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这话一点不假。在侗乡,男女老少都爱歌善歌,能歌者倍受人们尊重。侗族民间歌曲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一类是侗族民间单声部歌曲。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相似文献   

17.
车寨鼓楼是榕江县三宝侗乡唯一幸存的鼓楼。楼建于前清光绪十七年,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她目击了清王朝的崩溃,看到了蒋家政权的覆灭,历经战乱、匪劫、瘟疫、水火等无数次的人祸天灾,于一九四九年与侗族人民一道获得解放。解放后,三宝侗乡  相似文献   

18.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君雷 《人民论坛》2010,(12):163-165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