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应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高尔基苦难的童年为人熟知。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时也说:“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些成就。”  相似文献   

2.
柳青 《学习导报》2014,(24):27-27
据报道,微软的研究人员通过统计1.8亿人之间的300亿个电子信息后宣布,“六度分离”理论是成立的。所谓“六度分离”理论,就是说地球上60多亿人之间的任意两个人,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建立起联系。“六度分离”理论让人联想到当下的微信“朋友圈”。一个简单的微信软件,将你的朋友,以及朋友之外的盘根错节、五花八门的人“圈”到了一起,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朋友圈”里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丰富多彩,却不免鱼龙混杂。  相似文献   

3.
做人与做官是紧密相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人品修养,强调“先修身而后求能”,“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得势于一时,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人,尤其是要有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各级干部。本文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简要论述,认为各级干部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认识省上下功夫,成为一个想干事的人”是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成为一个能干事的人”是实现跨越的关键动力:“在勤政廉政上下功夫,成为一个干成事的人”是实现跨越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工作,都希望遇到一个心胸开阔的领导。而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怎样的容人之量呢?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应该站在“沧海不择细流”和“有容乃大”两种观点上去看待个人胸怀和工作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做到“六容。”  相似文献   

6.
“知识能给人智慧”,这是我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学习知识犹如吸取营养,其作用很难说就固定在某一个方面,有时收获是直接的,人自身可以感觉到,即在有意识情况下得到的;而有时收获是间接的,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得到的。古人云:“开卷有益”、“触类旁通”,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褚朝新 《廉政瞭望》2014,(22):45-45
最近,贪腐新闻太多,目力所及,少有写出新意的文章。审丑疲劳,让老百姓对官场贪腐“习以为常”。现在,贪官家里藏2亿元现金还能让人觉得惊悚,再过一阵子,恐怕类似消息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了。 看多了,其实也能看出一些门道。比如,诸多贪腐新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马贪官大多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域内是个“能吏”,很容易让人恍惚生出“官越能干越容易坏”的感概来。  相似文献   

8.
一个贪官锒铛入狱后,在反思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你是谁?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将走向何处?”这类拷问灵魂式的自我剖析、自问自责似乎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种痛苦的自审内省或许是精神成熟的征兆,是走向清醒的标志。一个人,尽管不可能洞观自己的将来,预知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然而却能凭借这种检视自我的“清醒”,去观照以往自己的生命轨迹,从而明了此刻自己为什么会站在这里,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常言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而芸芸众生能够真正做到“自知”且“自胜”的却为数不多。有些人,知人的智慧特别发达,而自知的能力却异常欠缺。知…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10.
咱们中国一向以“人口众多”为荣。确实,这“人口众多”是哪一个国家也比不了、赶不上的、从古到今,我们对“人多”是极重视的。大概是基于对“人多势众”的认识吧,汉语中就有不少褒扬“人多”的成语,比如“众擎易举”(意为众人用力托举,东西就容易举起来)、“众煦漂山”(意为许多人一起吹气,能把大山吹动)等。至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成语,更是被人们视为信条挂在嘴边,深信不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12.
在以“三减”(“减人”:精简党委班子职数,“减层”:减少副书记职数,“减线”:扩大党政交叉任职比例)为重心的换届工作中,在领导班子配备制度改革推行的框架下,在我省“十一五”规划全面启动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能不能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能不能经受住换届的考验,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3.
“霸得蛮”,一个带些乡野气的词,无从考究它的来历,却已成了邵东人的自称。邵东人解释:“聪明、敢干、能吃苦。”  相似文献   

14.
李晋 《当代贵州》2008,(15):51-51
一直以来,纳雍县张家湾镇教育总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任人唯贤、任人为才”的要求,选准苗子“跟踪记录,精心培养,成熟发展,确保过硬”,围绕“给想干事的人一个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一个平台,给干成事的人一个地位”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霸得蛮”,一个带些乡野气的词,无从考究它的来历,却已成了邵东人的自称。邵东人解释:“聪明、敢干、能吃苦。”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知人善任的领导者为“伯乐”,往往大加颂扬,却很少为知人善免的领导者拍手叫好。笔者认为,为切实解决一些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彻底搬掉“太平椅”、打破“铁交椅”,在一定程度上,善免比善任更难能可贵。长期以来,在一些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里,有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任职一届,甚至几届,江山依旧,却仍能在位上混饭吃;有的人只唯上、不唯下、不唯实,把一个地方或单位搞得乱糟糟,却仍能继续“呆”下去,实在呆不下去了,或易地为官、或“冷处理”之后,又“东山再起”。如此只任不免,带来诸多害处。所以,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  相似文献   

17.
“庸者下”,毫无疑问。问题在于:“能者”是否一定应“上”? 有一个名叫劳伦斯·J·彼德的老外说过:在任何阶层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他  相似文献   

18.
做人与做官     
有人说,做人有“做人之本”,当官有“当官之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其实,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做人”与“做官”是统一的。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当然,好人不一定能当个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好人。 好人的标准不是严格统一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心地善良是好人,为人正派是好A,乐于助人是好人……。毛泽东同志有一段著名论述,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应该是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标准。 “官”是什么?“官”首先是人。党和人民给与他一定…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法治行为方式表现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才是真的“法治”.领导干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具备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人治”与“法治”这两种治国方式,孰优孰劣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可是如果没有“法治”的具体实践和运用,难免又会落入“人治”的窠臼,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领导干部的塑造和要求可以避免“人大于法”的出现,至少能降低或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他与胡锦涛总书记有过“十面之缘”,虽然他看不到总书记的样子。但他说:“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人,因为他的手很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