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白领加盟蓝领渐成时尚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中国人才热线对全国11个省市的几千名年轻白领(其中一半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重个人发展和前途胜于重薪酬”,他们中许多人已不在乎去国企还是去外企,是当蓝领还是当白领,是进写字楼还是进厂房车间,只要适合自己发展,便是最佳选择。而由教育部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中国大学生择业首选的排在前30名的单位大多是企业,而且许多人早就做好了进班组、下基层当蓝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大学生择业首选企业为目标,有如下的理由。其一,适合自己发展的便是…  相似文献   

2.
王丹 《前沿》2014,(13):18-19
随着加快改革渐进步伐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各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行业、市场要求的实用型“高级蓝领”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级企业蓝领”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高级企业蓝领”对职业教育系统、行业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实用型“高级企业蓝领”的这一途径,为推动企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提出来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高技能人才培养也被提到了国家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打造高技能人才还存在四大瓶颈。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部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高技能人才,以彻底扭转我国“高级蓝领”人才短缺现状。据了解,这50万技师,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未来三年培养五十万高级蓝领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5.2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90%以上的是“贴牌”产品;中国企业如果继续给世界“打工”,会有沦为外国品牌附属特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制造”就成了社会关注最多的话题。为此目前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认为,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进入了“中国制造时代”。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心安理得戴上世界“制造基地”高帽的同时,中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顽疾,正在黯淡其世界“制造基地”的光环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尤其是低中端制造业在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业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良多。但是,在中国低中端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增加收入和成本增加的矛盾、产业升级与工人素质偏低的矛盾、严格管理与工人自由发展的矛盾等问题。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的匹配,推进低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工匠精神?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却只有21个。因此,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15)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对世界和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沦为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这也是中华民族遭受奴役和压迫的血泪史。早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中国却依旧  相似文献   

10.
加入 WTO 后,世界制造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新世纪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的制造业正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武汉作为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的内陆中心城市,愈来愈吸引世界及中国各地投资者关注的目光。武汉正面临着建设华中地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绝好机遇。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则将成为构建华中地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必然承担者。在武汉新经济增长带中,开发区以其鲜明的制造业特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亮点。早在1993  相似文献   

11.
新论摘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客观分析全球经济,中国现在还说不上是“世界工厂”,而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 他说,1999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20%,日本占15%,中国只占5%,出口额远在美、德、日等国之下,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真正大而强的企业不多。200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1家,都不是制造业。中国出口产品构成中,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7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还不足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世界工厂".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完全具备将来成为"世界工厂"的潜能,体现在一是中国完全能够逐步达到成为"世界工厂"所需要具备的经济规模;二是中国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规模;三是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制度环境保障.但要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要调整和优化结构,推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激活机制,使制造业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能够率先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要为制造业企业的更新改造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14.
辛尚 《时事报告》2011,(6):40-41
前不久,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201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占比达到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按产出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生产国。对中国人来说,这称得上是让入自豪的好消息。也有一些人虽然对相关数据表示认可,但却对结论表示怀疑——中国真的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蓝领消费潜力巨大,却一直被媒体和社会舆论忽视,目前该阶层所拥有的消费资源及其消费文化,几乎是中国绝大多数消费品企业的集体盲点……”——北京零点研究集团和深圳飞亚达最新联合发布《中国新蓝领:一个传统新阶级和他们的消费文化调查报告》。由此,蓝领消费新概念在中国首次高调“现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还没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首先,生产力整体水平还不高。表面上看,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在全球22类制造业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类为第一,有15类为  相似文献   

17.
伴随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至中国。尽管中国具有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潜力和能力,但目前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所拥有的人力成本、市场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变迁潜力等后发优势中,同时伴生着后发劣势,构成了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最大障碍。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后发劣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及时克服。  相似文献   

18.
朱北娜 《群众》2013,(12):I0039-I0040
棉纺织制造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龙头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纺纱、织布能力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基本上都会在中国采购原料或进行贴牌生产。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2011年以来,棉纺企业遇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困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小康》2012,(10):8-9
正专家点评保障房再反思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冯长春今年保障房建设速度快于往年,但是有关保障房建设反思依旧很多。由于地方保障房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所以在各地方上报的保障房数量中,有一半是单位企业建房,这种建房最容易沦为福利分房。有的学者建议将小产权房也  相似文献   

20.
兰世惠  吴红 《前沿》2005,(5):213-215
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都发生在外敌入侵、民族独立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但两国对此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做法, 以致产生了不同结局: 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则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