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把手"队伍构成及素质呈现出新的特点,位高权重的"一把手"腐败以及由此产生的"塌方式腐败"影响恶劣,"一把手"监督难成为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制度性腐败"在社会现实中愈演愈烈,如果放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治理"制度性腐败",必须着力打造制度文化,完善制度设计,狠抓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约束,"一把手"腐败的现象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究其原因,一是权力失衡,二是监督失效,三是管理失控,四是教育失误,五是自律失败.针对我国现行反腐败制度上的缺陷,要借鉴国内外经验,进行大胆创新,建立"不敢为"、"不可为"、"不需为"、"不欲为"的反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4.
蔡正平 《党建》2020,(3):63-64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明目张胆大肆敛财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在严防重管之下,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却由明转暗、改头换面,衍生出种种新的变异。打着送"土特产"旗号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的隐性腐败便是其中一类。笔者梳理近年来通报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现,被烟、酒、茶等"土特产"撂倒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土特产"隐性腐败的危害性、破坏性不容小觑,值得我们警醒和防范。  相似文献   

5.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催生出一种新型的关系—寻租关系,寻求政治经济特权和给予相应特权。在这个过程中,"关系"为腐败发生提供了铺垫,它解决了腐败发生的"桥"和"船"的问题。分析"关系"行为对腐败产生的影响,能够为防治腐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在中国官场,职位分类尚未立法,政务官的意志决定事务官员的地位、权力分配和待遇,副职分工由"一把手"决定,部下的权位由"一把手"调配。因此,一个机关就像一个"小一统"的小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在小朝廷里,"一把手"决定副职的权力轻重,决定部下的升迁贬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微腐败"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大量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本文基于对新疆兵团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归纳梳理职工群众身边"微腐败"的新特点,剖析基层"微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指物体腐烂,行为堕落。广义的腐败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行为,由于直接触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最受人民群众的憎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行为进行了有效打击,"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务员"亚腐败"治理的伦理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为了遏制选人用人腐败,杭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规范初始提名、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等"。但是,毕竟预防选人用人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突破。就杭州所采取的具体预防举措而言,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来看,都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而反腐倡廉的成效又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根本在于搞好制度建设."无机可乘"的权力运行监控体系,"望而生畏"的反腐倡廉体系以及"洁身自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朱文鸿 《实践》2010,(4):55-56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反对腐败,对贪官污吏从不姑息。但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既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更要有刻不容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实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3,(4):11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反腐"再成热词。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和"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均被明确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坚持反对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廖仁斌指出,网络反腐在将一些贪官拉下马的同时,着谣言泛滥、语言暴力等负  相似文献   

14.
陈虎 《唯实》2012,(11):69-73
"反贿赂条款"和"会计条款"构成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核心内容。我国对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反贿赂条款",认为其是该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近年来,在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海外贿赂行为的查处中,"会计条款"的作用日益彰显。分析美国"会计条款"的实用主义法理学基础,应当认为,加强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是控制跨国公司犯罪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亚腐败”:不可小视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腐败"是个尚未来得及收入<辞海>的新名词.社会学上的"亚腐败"和医学上的"亚健康"颇为类似."亚健康"是说人的健康状况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间.和"亚健康"一样,"亚腐败"也是这么一种状态,说他腐败了吧,他还真没搂没贪没占没卖官买官:说他没腐败吧,他还真的利用职权之便享受了一些在老百姓眼里,在纪律规定面前不应该享受的东西或是干了一些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王春 《廉政瞭望》2011,(3):15-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  相似文献   

18.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1):66-67
印度的腐败,"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这是该国去年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14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变形或隐藏已经成为高压反腐后的一种"新常态",甚至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腐败模式",从而影响社会稳定。本文正是聚焦在这一问题上,对腐败的变形进行了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腐败进行文化和制度上的反思。研究得出:并不是我们没有制约腐败的方式,而是我们没有有效落实。同时,群众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故而腐败才在有些官员中屡禁不绝。要注重群众网络举报的参与性,以此来完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亚洲上将在3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欲强国,必先强军。好作风出战斗力,是一个铁律。晚清以来,八旗子弟遛狗架鸟,醉享太平,耗尽了当年的朝气、锐气、虎气,遇有战事,败如山倒。"扶大厦之将倾",靠的是湘军和淮军,"法宝"则是曾国藩强调的"军人以气为先",带兵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