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荷 《党史纵横》2007,(10):20-21
许鹿希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与著名核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弟子劳君展的女儿、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  相似文献   

2.
提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者.然而对于他的夫人许鹿希女士,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她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千金,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解剖学专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1986年6月24日,中央军委决定对隐姓埋名28年的邓稼先解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长篇报道。而这时,这位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已经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35天后,62岁的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他临终留下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时任  相似文献   

4.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大字标题《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文中盛赞他“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可是,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我国研制核武器技术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邓稼先,已经为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35天后,这位杰出的核科学家不幸与世长辞。时任国防部长、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张爱萍将军  相似文献   

5.
邓稼先:为中国"两弹"大漠埋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稼先是新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谓“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死后才名扬天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6.
邓稼先由于功勋卓著,得过许多大奖,不少人问过他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1986年5月,在邓稼先病危期间,远在美国的挚友杨振宁赶回来,到医院看望他。在这次会面中,杨振宁也提到了奖金的事。当时,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回答,奖金是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以为他们在开玩笑。许鹿希说,这是真的。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总数是1万元,单位里平均分配,人人有份儿,是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 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奠基人之一。他长期直接参与与组织领导和主持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试验研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伟长 力学与数学家,政治活动家。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并取得突出成就。 钱三强 原子核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做出杰出贡献。 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物理等方面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一生共主持过15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怀宁县位于皖西南交通要塞,东临安庆,南枕长江。自东晋建县以来,已有1600多年历史,省、府、县同城而治达700余年,史称安徽的"首府首县"。这里人文荟萃、俊才辈出,曾孕育了"千年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现代著名诗人海子等杰出英才。  相似文献   

9.
徐恒足 《前线》2009,(11):60-60
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谢绝恩师和校友挽留,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母校重庆市江津二中,是江津市历史名校,重庆市重点中学,而且还是一所多党派并存的学校。学校242名教职工中,有共产党员80余人,民主党派人士20余人。近几年来,学校党支部在邓稼先精神的激励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学校办学这个根本问题,扎实有效地狠抓学校党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理论建设》2006,(5):F0002-F0002
杯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千古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是杯宁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2.
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两弹”的研制过程中,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献出了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渊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人们把他们称作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之父。但更多的人们,把聂荣臻看作是中国的“两弹之父”,并且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此10年期间,聂荣臻顶着天灾人祸,迎难而上,殚精竭虑,带领科技大军攻坚排难,仅用了5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导弹和原子弹,为发展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怀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千古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是怀宁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县城石牌是徽剧和黄梅戏发祥地,名伶辈出。怀  相似文献   

14.
正"两弹一星"是我国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曾有23位杰出科学家为此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23位元勋中,就有9人曾经在重庆学习与工作过。他们的足迹与往事,永远留在了巴山渝水。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景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他,作为我国现代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光学领域,激光领域、精密机械、仪器仪表、计量科学、标准化技术、国防科技、空间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如此众多的领域里创造了20多个“中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光学第一人; 当人们赞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两弹元勋的伟大功绩的时候,大都还不知道王大珩是何许人,直到1999年“两弹一星”沉甸甸的金质功勋奖章戴在他的胸前的时候,才知道他同样为“两弹一星”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3年,美国抛出“星球大战计划”,举世皆惊,中国该怎么办,他心急如焚,亲自执笔,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等四老联名上书邓小平,由此引发出我国科技界著名的“863计划”……  相似文献   

17.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丝绸之母嫘祖、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众多杰出人物.绵阳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四川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蚕茧、水果生产基地,麦冬、附子、贡桔、山茱萸、银杏、天麻、虫草、杜仲、党参、贝母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远销海内外.近年来,绵阳市委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主动应对中国入世的挑战,以绵阳科技城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令人惊奇的连续15年GDP年均增长15%的"绵阳速度",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嫁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从此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核武器事业.  相似文献   

19.
正张爱萍身陷囹圄叶剑英积极解救20世纪中期,原子弹、导弹等新式武器不断装备各国军队,极大地改变着战争的样式和进程。为适应新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搞"两弹"的决策。根据中央的决策,中央军委于1955年着手研制原子弹和导弹。在筹备会议上中央军委成员的意见不完全一致,叶剑英极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主张搞"两弹",逐步用于部队装备。此后,叶剑英就"两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等问题多次配合  相似文献   

20.
张建伟、邓琮琮合著的《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中国院士制的沿革史,一部中国院士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科学的成就史。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地质之光”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辆国产小汽车的主要设计者孟少农、大庆油田的催生者黄汲清、三峡工程的开路功臣潘家铮……他们以智慧之光串起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又使明天开始向人类展露出迷人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