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流亡在阿富汗的沙特大亨本·拉登被列为主要嫌疑目标,这不是偶然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流亡在阿富汗的沙特大亨本·拉登被列为主要嫌疑目标,这不是偶然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十分推崇军事"大棒"的国家.自从20世纪初美国提出臭名昭著的"大棒政策"以来,美国就一直在世界各地不断地挥舞军事"大棒"来维护和谋取本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以来尤其明显.当年2月¨日,美国出动战斗机轰炸伊拉克;4月1日,美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7月14日,美国进行第四次导弹拦截实验并获得成功;"9·¨"后,美国将目标锁定为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并于10月7日开始对庇护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连续不断的军事打击;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反导条约>;2002年3月,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被披露,美国竟公然声称在台海发生战事时准备使用核武器;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了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11月1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总额为3930亿美元的2003财政年度国防预算法案.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震慑"行动……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4):19-20
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皮菜目前呼吁美国方面公布击杀基地组织最高头目本·拉登的“准确事实”,以判定击杀拉登行动是否具有“合法性”。皮菜表示,“联合国对恐怖主义表示谴责,但是同时也规定了从事反恐行动的基本准则”。她认为,反恐行动也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击毙了拉登,美军随后对其进行搜身,却只搜到区区500欧元。在拉登最后的日子里,他手头特别拮据,一名巴基斯坦情报官员说,拉登的房子很大,但内部陈设简单,由于缺乏资金从未装修过。据美国情报机构估  相似文献   

6.
海兰 《党建文汇》2002,(14):17-17
自从去年美国与拉登为首的恐怖势力“算账”以来,虽说将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打了个落荒而逃,拉登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也消灭殆尽,但有关拉登手下的传闻还是不时传来,一些恶性的恐怖案件也不断发生。6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来自拉登“基地”组织的7名中层干将目前正在蠢蠢欲动.计划对美国目标进行新一轮打击。《华盛顿邮报》也报道,摩洛哥政府从当地逮捕的3名“基地”组织成员中得到情  相似文献   

7.
聚焦塔利班     
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人民的灾难日,也是世界人民的恐慌日。“双仔塔”的轰然倒塌已成世纪绝响,带给人民的心灵震撼却难以迅速平复。美国认定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包庇该事件的头号嫌疑人恐怖大亨本·拉登,并于10月8日起对阿富汗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那么,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的塔利班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2001年岁末,美军集结重兵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围困在阿富汗南部托拉博拉山谷,从空中和地面轮番发动猛烈进攻,使得拉登命悬一线。但他最后却用了一个简单的骗术就躲过了美军先进的监控设备,成功脱身。  相似文献   

9.
董武 《新视野》2004,(2):78-80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一地位还有所加强,表现在经济地位的稳固和加强、军事力量的加强与提升和称霸世界野心的不断增强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美国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经济领域和外交领域面临的问题,另外还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的长期威胁。  相似文献   

10.
国际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保筠 《新视野》2003,(2):76-78
自2002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和90多个国家结成了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国际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际反恐斗争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尽管世界各国在同恐怖主义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应对恐怖主义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上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迄今为止的国际反恐斗争充其量只能说是获得了初步的阶段性胜利,距离反恐斗争的全面胜利还非常遥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反恐斗争导致全球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言志 《党建文汇》2001,(11):40-40
乌萨马&#183;本&#183;拉登祖籍是也门哈达拉毛省,1955年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其父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拉登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他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胡杉 《新湘评论》2004,(2):42-43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驾机袭击了美国经济、军事标志性的建筑——世贸中心大厦.造成3000多人死亡。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发生在本土的最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突如其来的“9&#183;11”事件给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造成了猛烈冲击和深远影响。从此,反恐防恐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大张旗鼓地强力反恐,反恐成了其内政、外交中的头等大事。分析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发现,反恐既是美国的目的,也已经成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有力手段;美国既希望建立一个多边合作的反恐机制,也常常以反恐为契机推行单边主张;美国称反恐是自卫,但同时强调反恐必须先发制人。美国能最终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吗?反恐将成为美国更加强盛的起点、还是走向衰落的开端?在“9·11”事件近两周年之际,分析美国的反恐战略及其行为,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一、目的还是手段近些年,美国受到了日益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9&#183;11”事件之后,人们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是21世纪中对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作者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本质与根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控制恐怖主义必须走治标治本的道路,建立一个主权平等,公正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最无可争议的接班人正被美国政府悬赏2500万美元通缉的埃及医生扎瓦希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一直被认为是拉登接班人的不二人选。和拉登一样,扎瓦希里也出身富人家庭,1978年从开罗大学获得外科医学硕士学位后,扎瓦希里没有走医学之路,反而加入了当时被政府严禁的穆斯林兄弟会。他参与了1981年刺杀总统萨达特的行动,随后被法庭判处监禁。刑满释放后,扎瓦希里和拉登走到了  相似文献   

16.
●朝鲜经济那么紧张,它怎么能打仗呢?日本随便拿出万分之一的武器就能把朝鲜灭掉,怎么能说朝鲜成胁日本呢?日本的武器装备、军费都能把朝鲜天地铺一遍,不是朝鲜威胁了日本,而是相反。 ●本·拉登为何长期“抓不住”,因为美国需要这把“达摩克利斯剑”长期悬在它需要干涉的国家头上。 ●美国如果真对日本好.就应该帮日本把北方四岛拿回来,可美国从未热心过此事,想必美国对日本重新进入台湾也会有更多的戎备。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发生后,为打击恐怖主义,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接着,美国又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试图以武力消除恐怖主义.然而,时至今日,虽然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已被推翻,但恐怖活动在许多地方仍愈演愈烈.从俄罗斯的车臣到海湾的沙特阿拉伯,从北非的摩洛哥到中东的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从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到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接连发生了多起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恐怖袭击目标直指美国,恐怖主义活动仍在蔓延并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9·11"事件爆发以来,全球经历了一个十多年的反恐时代,对国际格局和当代国际关系都构成了深刻的影响。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开始调整美国反恐政策,变全球反恐为局部反恐,变打击一切恐怖主义为打击反美恐怖主义,变重海外反恐为强调本土反恐,变反恐战争为反恐特种战。这些反恐措施并没有阻止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  相似文献   

19.
因庇护美国指认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首要嫌疑人”本·拉登而正遭受美英联合军事打击的西亚国家阿富汗,自1838年以来经历了三次英军入侵,十年抗苏战争以及无以数计的内战,几乎是200年硝烟不散、战火常燃。那么,这个贫穷的内陆山国为什么如此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个中原因值得世人探析。 一、部族争战留下动荡的种子 阿富汗这个国名,据说是由传说中全体阿富汗人的祖先的名字“阿富汗纳”(Mfghana)和波斯语“图象”(stan)组合而成。历史上最早提到阿富汗地区,是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的嗣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在阿富汗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和平 《新视野》2004,(1):75-77
2003年即将走进历史。这是一个冲突与合作交织、热情向理智挑战、绝望与希望轮替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以其远超海湾战争的高科技内涵令人叹为观止,与此同时,全球反战力量则以空前的壮举深深地震撼了人类的良知。在这一年里,猖獗一时的SARS病毒突袭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从另一个层面警示了全球化时代日益凸显的全球问题。这一年朝鲜核问题再成焦点;车臣问题成了俄罗斯母亲身上难愈的溃疡;中东地区阿以“怨怨相报”陷入恶性循环;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变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新温床。美国新保守主义政客“民主改造伊拉克”的热望撞到了中东地区现实的冰山之上,腾起的云雾使喧嚣一时的“新帝国主义论”黯然无光。最近国际政治的事态发展似乎表明,“9·11”事件后严重失衡的美国全球战略的钟摆开始回摆,至少,“先发制人”不再是美国外交嘹亮的号角。这样的变化,使2003年有了特殊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