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生态保育的基石,如何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减缓保护区设立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和谐发展是限制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生态补偿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参数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各博弈方策略的演化方向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并与博弈双方支付矩阵的参数相关,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金额、降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本、提高自然保护区因保护而获得的综合效益、加大社区居民不保护及管理部门不补偿的监管力度,有助于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政策,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各利益主体参与和合作,有利于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孟扬 《时事报告》2010,(5):72-73
磐安位于浙江中部山区,经济上属欠发达地区,生态上属自然保护区,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等四大水系的发源地,能否保护好水源,事关下游4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如何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同生态环保结合起来,协调好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一个需统筹考虑的问题。1995年,经批准,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了一个异地扶贫开发区——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区内税收全部归磐安县所有。  相似文献   

3.
正在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发展的背景下,生态保护补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或重要工具,在平衡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从最初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开始,对象逐渐扩大到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流域等领域,到现在几乎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保护区的困境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我国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2700多个各种级别的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境保护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与不断增长的保护需求相比,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系统仍显不足,首先是系统不能覆盖国土内所有需要保护的区域,其次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势所趋,中国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近年来,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在不断发力。从"APEC蓝"到"两会蓝",环境治理再次成为2015热议话题,而旨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生态补偿政策,则备受各方关注。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中的一个亮点是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九段沙是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之后的上海第四个沙岛,也是长江口外、东海海域最新形成的岛屿。2000年3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管。同年8月,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成立,开始承担筹备九段沙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20,(8):21-2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遇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当前,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主要是依靠政府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市场参与不够,影响了政策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发挥社区保护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认识社区保护地社区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区一样,都属于自然保护地的范畴。相比而言,自然保护区是受到最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地,社区保护地则同时兼顾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国最早的社区保护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西汉刘歆编著的《山海经》记载着战国时期不同方位的300余座山,这些山中据说很多都有山神,山神的喜怒影响着当地山民们的庄稼收成、牲畜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被信奉而不能随意进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资源由于其"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性"理论的影响,导致了环境保护的成果由他人享用而保护人自己却收益甚少的现象的发生。自然保护区发挥的效益由国家和全民享有,损失却仅由保护区居民承担,为了应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应运而生。探索该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公民权利义务对等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反馈保护区问题后,保护区以立法的手段解决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清退违法侵占、开展生态修复。如今,红树林有增加的迹象。树影斑斓,一片茂密的红树林在海岸边上生长,这一道自然的屏障保护着海堤。据了解,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它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全省情况看,山区的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于沿海地区,这除了区位劣势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区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12,(2):50-51
正今后,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应该在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政府补偿模式;二是强制推行市场模式。目前,北京市整体上生态功能还比较弱。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森林碳汇功能低、生态修复与改造任务艰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尽管近年来,北京市已在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但生态补偿机制还是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五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9月8日,浙江省金华市的两个乡镇签订了一个特殊的协议,住在两条溪水下游的傅村镇每年向上游的源东乡交5万元,期限两年。这笔钱是对源东乡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下游用水安全以及为此而造成的财政收入减少的补偿。这就是简单的生态补偿。此后,浙江省政府在2005年9月出台了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法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向阳 《人民论坛》2015,(8):116-118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当前,需要针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有效筹集足够资金用于环境恢复与建设,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奖励,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广大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惩戒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耕地生态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必须重视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农民耕地生态建设和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转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红松洼等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已经国务院审定,现予发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对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布的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古生物遗迹,保护濒危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要构建生态有价可沽的制度体系,让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有甜头、不吃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作者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概念、内容以及我国在这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生态保护利益补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促进环境正义与社会公平的一种利益协调手段,是由国家或者其他受益组织和个人,对给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的主体进行补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具有结合自愿与强制、开启了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结构等特点。但是,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末端补偿机制存在滞后性、资金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缺乏协同等。为此,可以从确立合理化补偿的标准、加强多元化补偿方式的整体性衔接等方面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