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重大之问,黄宗羲之问、黄炎培之问、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等。这些提出问题的,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研究人文科学的,也有研究自然科学的。虽然这些发人深省的"历史之问"视角不同,但有一个共性特点,皆为学者之问,又都是问别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有三个"是不是"之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观察报》5月27日刊登社论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采访,言谈间最为关注的却是教育。他说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而将目光投向教育时,这位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深重的忧虑。他这样问:"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任正非的命题无意间回答了钱学森多年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与中国文化接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此后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科学界及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进行了许多探讨.近期,楚渔先生出版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再次触及这个问题.在目前"儒学热"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楚渔先生的见解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物化     
周杨林  周扬清 《湘潮》2012,(6):146-14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直指中国高等教育弊端,更是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目标政治化,使教育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属性;情感的沙漠化使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教育正走上"唯理性主义"的歧路,成为追名逐利的手段;视角的世俗化使教育全身心地浸泡在世俗的浑水中,丧失了其应有的崇高与神圣。  相似文献   

5.
王玉川 《江淮》2012,(3):8-10
(一)上世纪30年代,英国人李约瑟在其专著《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一个著名的"难题":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之问,一直成为中国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外来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提出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西方科学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而中国的圣哲没有走这两步。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现在问法库县的农民一个问题:"你幸福吗?"那么绝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就是"幸福!"如果你继续问:"老乡,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他们会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难事有人办。"为推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县直机关包村工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转变机关作风,着力解决服务群众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法库县在县直各部门及驻法库中省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佛教在中国,就是这样,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校在"产官学"密切配合的社会支持体系下,摸索出了一些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产官学"的密切协作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一套重要有效的服务体系。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应重塑产官学三方合力,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  相似文献   

11.
喻丹 《当代贵州》2010,(5):63-63
<正>笔者每年春运期间都要为乡下外出打工的亲戚买几张火车票,今年也如是。在火车站售票口,递过身份证去。售票员问:"是你乘车吗?"笔者答:"不是。"售票员说:"代买火车票需要持乘车人本人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典范。他在奠基中国航天事业、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创新国民经济结构学、创建系统科学、发展地理科学等诸多领域,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在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钱学森的人生历程与科学成就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值此钱学森归国60周年之际,破解"钱学森之问",探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方略,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之问。李约瑟著作《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近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1月6日《东方早报》刊登张洪彬的书评文章说,李约瑟对这一难题的论述,大体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地理上的。欧洲实际上是一个群岛,一直有独立城邦的传统,对自己不能生产的商品有持续的欲望。而中国是一大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所准备,第二炮兵某团政委于海峰还是有些紧张,主席台下,数百名官兵的眼睛都盯着他。"改革开放让我们富起来了,可为什么现在的房子这么贵,军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位士官急匆匆地站了起来大声提问道。这是2008年2月21日下午6时,第二炮兵某团"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21,(7):46-46
今年是钱学森院士诞辰110周年。16年前,他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也成为困扰中国教育界的头号命题。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天铎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天铎直指,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一些难题,其中高校"官本位"现象在社会上饱受诟病,高校中有关教学、研究管理、薪酬福利等大小事务,大多由学校行政官员决定,教授无法支配,有学者称其为"高校衙门化",这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障碍。  相似文献   

16.
讽刺幽默     
少女的回答有人问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你为什么嫁给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少女反问道:"如果有人给你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你能不关心支票上的兑现日期吗?"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被媒体热炒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尚无统一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清楚的;社会上盛行的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应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治病之道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可为什么你最有名?"  相似文献   

19.
谈读书     
<正>一、为什么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和思想最经济的方法。如读《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才花几十元钱,用几天的时间,你知道了中国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科学文化方面的差距以及问题和原因。如果不是读书,而是要通过到多国实地考察、分析研究获取这些知识和思想,在时间、资金和社会条件上等等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读书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不出家门就能获取世界范围的知识和思想,而且是时间、资金和社会经历的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遇到什么问题都说:这很正常。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说明了自己见多识广,又能说明别人少见多怪,从而确立自己的专家地位。例如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足球,搞了这么多年改革,现在连伊拉克都踢不过?"你可以说:"这很正常,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