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国皇 《前沿》2011,(3):161-163
海南黎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的消亡,因此,抢救和保护黎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提出了推进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文刚 《今日海南》2013,(10):34-35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海南省有9项人选,即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打柴舞、临高人偶戏、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相似文献   

3.
黎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是海南具有本土特色的医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医药一样,黎族医药不仅具有医疗价值,还同时具有文化和商业价值.目前黎族医药保护和开发都面临一些困境,只有尽快建立黎族医药的专门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黎族医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海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黎族竹木器乐名列其中。黎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有的缠绵低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优美抒情,有的粗犷雄壮。  相似文献   

5.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6,(4):2-3
正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海南民族地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2006年,海南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三月三"已成为传承和弘扬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成就、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设在素有"养生天堂"之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节  相似文献   

7.
杜伟  杨雪 《今日海南》2007,(9):44-45
黎族民间童话形成于黎族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些童话中的自然美、民俗美、艺术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组成一幅壮美的黎家风情画,是我国众多民族童话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它们完全有资格和实力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土司文化遗产是土司制度运行所产生的系列历史遗迹和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为中央王朝、土司集团与各族民众共同创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复合性。其复合性表现为遗产形态多样、地域性与民族性并置、多元民族文化融会、大传统与小传统互渗、传统与现代交融等。土司文化遗产具有普遍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资源价值。其实现路径一是对土司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再认知;二是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模式和措施;三是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社区发展共赢;四是遗产赋能,文化惠民。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09,(11):4-4
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隹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黎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日,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五指山开幕。近万名全省各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代表、五指山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次活动持续3天,包括"浓情三月三·幸福五指山"主题文艺晚会、黎祖祭祀庆典、原生态民歌对唱、黎锦苗绣技艺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地区旅游推介会、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10余项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物遗产是文化的根,民族的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异彩渐呈。然而,时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就贵州省兴义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12.
于文萍  海棠 《前沿》2012,(1):192-194
大多数老字号失去了市场强者地位,品牌价值被架空,良好的品牌信誉已经不是老字号的显著特征,挖掘并保存老字号身上普遍存在的文化价值是当前政府保护老字号工作的首要任务。老字号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对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繁荣的见证价值,对我国固有企业文化的研究价值,对我国企业和社会民众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刘春玲 《前沿》2012,(5):162-165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深厚,内涵广博,有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和天才的艺术创造,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富含各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具有珍贵的艺术研究价值;是现代艺术创作与创新的活水与源头,具有重要的艺术创造借鉴价值。因此,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承载着各民族历史的同时,也体现了绚丽多姿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薛群慧 《思想战线》2007,33(3):37-41
活态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文化,它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活态文化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存在价值,这是核心价值;二是经济价值,它是存在价值派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存在价值是源,经济价值是流,存在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第20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解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价值,从价值的来源和应用途径划分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内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外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研究、教育和商业价值。基于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解读,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若把五指山独有的自然风景、天然有机茶与黎族文化相结合,呈现在一个以茶为主题、多媒体动态表现的文化走廊里,让游客在此既可观赏自然风光,又可品尝生态有机茶,欣赏民族歌舞,品味黎族传统文化的"慢节奏",将会极大地激发快节奏时代城市人的旅游兴趣,从而提升文化旅游价值品位的有效供给,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高泽强 《新东方》2010,(5):27-3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黎族古籍是黎族文化的载体,全面记录了黎族人民的历史来源、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诸多贵州民族歌曲列为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密切相关,体现了传承与创新、认同感与历史感、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等特点。文章探讨了其蕴含的文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历史、民族团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贵州民族歌曲的传承应从本质、路径、机制三个角度进行探究考察。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有三个条件,但是在普查和保护这些遗产过程中,如何对待遗产的原生态与文化变迁、遗产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以及民间信仰中的某些内容,都是保护中面临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