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6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全省上下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县域经济已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好局面,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目前,瓦房店、海城、庄河、普兰店、大石桥、东港、开原共7个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我省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江苏县域经济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昆山之路”依靠对外开放开辟发展的新天地,“江阴板块”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迅速崛起,张家港精神广为流传、享誉全国。江苏大地在经济大潮中所展现出来的“百舸争流图”,县域经济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前10名中,有6个是江苏省的。2001年,江苏58个县(市)创造GDP5385.79亿元,占全省GDP总额的56.6%;财政收入387.8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6.4%。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技兴县(市)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措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付诸实施。实践也证明了科技兴县(市)不仅是推动县域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同时对促进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结合本人五年多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抓好科技兴县(市)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建设经济强县的必由之路县是我国基本的行政单元。我国2200多个县(市)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创造的 GDP 占全国的64%。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也是四川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稳则全省稳、县域活则全省活。贵州各县级行政区因地制宜,选准“赛道”,瞄准—个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将优势产业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单项冠军”。本期当代关注聚焦贵州县域经济“单项冠军”相关县(市)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6.
省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县域突破”战略,是纵观吉林省改革开放20年,横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所得,提得恰逢其时,切中要害。发展县域经济,就是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坚持传统产业和培植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龙头企业和推进家庭经营并重,借助外力导入和依托自身长入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的经济枢纽作用,发展农业、资源、区域一体化经济。县域经济的特性是整体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在我县,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定位于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开放经济、集约经济和多元经济。一、廓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县域经济的目…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8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排名跃升至第18位;连续3年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入选2012中国县(市)级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要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筑多点多极支撑的牢  相似文献   

8.
胡扬帆 《新湘评论》2006,(12):48-49
山东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板块之一。2005年的全国百强县(市)中,山东占20个,居全国第二位。笔者近期有机会在山东挂职学习,觉得山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做法对我们湖南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资料卡片     
排序县域经济单位竞争力动态竞争力等级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发展环境金手指资料库22处新增世界遗产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一)备忘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0世纪50年代授予)(二)姓名时任职务授衔时间761排行榜2007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二)《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7卷)》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7,(21):32-34
党的十六大以来,灵武市抓住煤炭及石油天然气、羊绒、红枣三大特色资源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4.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4369万元。据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价结果,灵武市从上届第123位跃升至84位,成为宁夏第二个跻身西部百强的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7,(22):30-31
2006年,青铜峡市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是宁夏惟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在近年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青铜峡市的位次保持了持续攀升的势头,在最近揭晓的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由上届的西部百强县(市)第56位上升到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被推选为全国县域科学发展典型范例。一个山区县市之所以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基本经验就是坚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4月中旬,笔者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宜都市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宜都在统筹城乡中,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广汉是全国和四川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体改委确定的改革试点市.近年来,广汉市委、市政府,立足县情,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实践和探索中,广汉以改革为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县域资源,围绕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个重点,大力推进全市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和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新跨越,探索出一条西部平原地区跨越式发展之路.对广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灵武市抓住煤炭及石油天然气、羊绒、红枣三大特色资源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4.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4369万元。据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价结果,灵武市从上届第123位跃升至84位,成为宁夏第二个跻身西部百强的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15.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两年多来,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两年翻一番,在全省30强中前移5个位次,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青州市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列第87位。  相似文献   

16.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09,(15):15-15
平罗县域经济获科学发展创新范例 7月26日,在湖南长沙新鲜出炉的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中,平罗县因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做法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范例,成为全国参评的2001个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据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平罗县全国排名第461名,较去年上升64位,位列西部78名,上升15位。作为高耗能工业支持的平罗县能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今年全国县域经济评比中名次不退反进,靠的就是在应对危机、科学发展方面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少军  张务锋 《求是》2012,(15):59-60
山东临沂是千万人口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人民群众,一心一意抓发展、倾心尽力保民生、齐心协力促和谐,加快建设"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一、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实现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经济发展是保民生、促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由于历史原因,临沂市县域经济薄弱,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短板。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和组织推动,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荆门市东宝区跻身全省22个第一类县(市、区)中,位列第7。东宝区块头不大,在土地、财税、融资等多种权限上也远不及一般县市,但其犹如一只小老虎,辟蹊径、抄近道,使得近些年来县域经济稳健发展: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区),四度进入全省县域经  相似文献   

19.
万里长江,出三峡奔腾而至;百曲清江,挽群山逶迤入画。在长江和清江交汇处,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县城——宜都市。说它“小”,因为它的总面积只有1357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39.4万;说它“充满传奇色彩”,因为它由一个山区小县扶摇直上,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湖北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无数的荣誉证明了宜都持续领跑的强劲势头,其县域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促进了大量惠民政策的推进,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惠,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县域城市中的幸福之都。  相似文献   

20.
赵海渊 《实践》2013,(6):27-28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发展路径之一。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2012年,全区101个旗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