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清楚认识南昌市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推动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城镇化进展加快以来,随着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必将面临日益复杂的人口发展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对的问题更为严峻。因此,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事关我国新时期经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2,(15):43-45
近年来,宁夏通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区建设——重建社会资本的理想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先举 《唯实》2003,(11):76-78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 ,组织网络、信任与规范是其重要表征 ,它们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提高社会效率与活力。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与分布均衡与否 ,决定了政府的绩效、社会效率与活力。转型时期 ,中国的社会资本存量呈现多元化、不均衡、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的状态。社区建设是重建社会资本的理想路径选择。社区建设中要加快社区自组织建设、社区制度建设及民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长庚  王迎春 《探索》2012,(6):145-152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结束的趋势明显,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重构人口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根据人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精神,加快构建以以人为本为战略思想、以合理增加人口数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优化人口结构为战略重点、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战略保障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方世南 《唯实》2014,(6):17-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贯穿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一根主要红线是,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行为创新的合力着力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野,可将社会稳定分为统治型与治理型两种模式。在现代社会,国家制度建设、国家与社会的协调互动以及治理型稳定的实现,三者是同一过程。中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期,运动式的、非制度化的“维稳”模式无法适应构造长期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推动社会稳定从统治型转向治理型,其内在机理是:实现国家自主,规避“掠夺型”或“俘获型”国家现象;实现社会自律,增强社会自组织、自调控的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化、程序化互动,保障两者之间的互促性均衡。  相似文献   

8.
李国平 《前线》2014,(3):90-92
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问题不仅表现为人口自身发展的失衡,也表现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失衡。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确立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目标。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人口内部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摆在北京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3,(9):F0003-F000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庆人口计生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全局和改革发展大局,确定了“4+2”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少生、优生、民生为主线,奋力推进计生民生建设、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人口信息化建设、阳光计生行动四项重点工作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项难点工作),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基本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变,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的人口条件。当前面临的人口均衡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快、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江西省人口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压力:人口规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压力,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老龄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压力,人口素质牵制其他人口要素优化从而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根据生态敏感程度和功能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农业转移人口摒弃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与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以追求社会公正与社会至善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塑造农业转移人口的现代道德人格为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吉林省人口状况,对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筹解决吉林省人口问题要根据地域人口特征制定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和规划,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地方经济,营造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健全管理体制,对城市流动人口实行综合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及生计的保障,包括谋生之道、生活之事及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生建设始终是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凸现了浙江人民艰辛创业、快速改变自己生活状态、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伟大精神,也凸现了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努力为民、艰辛探索的不倦追求,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即三个“同等重要”:百姓创业与政府转型同等重要,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均衡协调与快速发展同等重要。这其中还包括三个“统一”与三个“相对均衡”:人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统一,富民优先与强省发展相统一,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均衡,人与自然发展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阶段小康建设很不均衡,呈现出来较大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阶层差异。就毕节地区来说,超过190万的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居住在贫困乡村,基本上处于低收入阶层,在年均收入低于500元的全区70万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的比例约为8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毕节地区民族乡凸现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小康。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它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合乎党心、顺应民意。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城乡人口流动与农村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基本成均衡态势,这一均衡对流部分地维持着乡村社会的“自治态”和活力;但当代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却呈现出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原传统的消散萎缩和乡村“精英”持续向城市流动新传统的强化凝固的两个成正反切的层面,这一非均衡流动无形中弱化了村民自治的能力,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会.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整套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底气和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8.
人口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且家庭中人口数量的变化也能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在中西家庭的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本文主要是以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来分析中西家庭人口结构的差异对各自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现代城市化与全球城市化并行的压缩型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化率超过50%进入城市型社会的同时,城市社会不和谐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城市体制之外的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城市体制内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特征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强拆问题等方面.和谐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生存权、共用权、环境权、参与权以及城乡均衡发展等5个方面.确立以社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由经济发展主导型向社会建设主导型转变,把社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是实现和谐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秦燕 《新视野》2012,(4):77-80
我国提出社会建设这一历史性命题有着自身的基本逻辑。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成为政府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动因,政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还包括如何统筹社会发展不均衡这一重要问题。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推进社会建设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及统一管理的原则。需要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保证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分配的公平公正,提供完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