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民主主义文化论的形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密切联系实际,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当时西化派进行文化批判的产物。这种文化批判主要体现在:在文化特征的认识上,批判了西化派过分强调文化时代性、世界性而轻视文化民族性的观点,注重三者的统一;在文化演进依据的分析上,批判了西化派文化决定论的进化史观,主张承认文化反作用的唯物史观;在中西文化差异性的比较上,批判了西化派过分注重发展差异性的比较,坚持发展差异性和性质差异性相统一的衡量标准;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批判了西化派文化整体观下的全盘西化论,强调可析分下的中国化"扬弃";在中国文化现代化方向的构想上,批判西化派的西方文化现代化论,倡导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发展中介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方向。从思想史的维度梳理和考察这一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对西化派开展文化批判并从中获取一些启示,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5,(12)
中西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摩擦的集中表征。中西文化冲突主要通过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表现出来。文化本身的扩张与防御机制、文化内容的非对等性、国人的"保守主义"和反对"西化"思想影响、文化交往的不平等性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与摩擦,对社会伦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文化渗透以达到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道德沦丧的现象接踵而至。眼下我国道德文化传统如何缵衍是德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落实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及文化与德育的交互作用,试探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文化渊源看,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升华.他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学为先"、"善教得民"的思想,突出强调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他还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贵师重傅"、"师严而道尊"等文化思想,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关于教育目的、方向及途径等问题上,邓小平也汲取了传统文化思想之精华,去其糟粕,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要坚持"三个面向"以及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等先进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形势非常严峻。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科学判断,站在战略的高度,正确评估和分析了西方"西化、分化"战略的影响和特点,并就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进行反"西化、分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其基本精神和原则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纽带"思想是江泽民传统文化观的核心思想,是江泽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功能的全新定位。全面梳理和系统把握其"文化纽带"思想可以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和平崛起找到深层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找到思想养料;可以促使我们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文化背景,发挥传统文化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的作用;可以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队伍,调动、维护、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以后,日益走向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越发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唯一真理,并以此审视中国思想界,凡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均视为"反动","反对一切"成为常用语。但1936年后,原来所反对的大都成了联合的对象,"联合一切"成为口号。在这一进程中,左翼知识分子对世界文化的认识,从资社之分又回到中外之别;对中国固有文化的认识,从单以"封建"相称又回到古代、传统等说法;对自由主义的认识,从视其为"帮凶"到承认其"有一长"。这些用语的变化是思想变化的明证,明显受到中共政治斗争策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中国一大奇人的辜鸿铭坚持中国文化优越论,坚持儒家传统文化,并极力为中国传统旧俗辩护,以其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这一独特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中,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表面上看虽然有背于当时"西学东用"潮流,但他以独特的视野,凭借自身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致力于英汉儒经这一并不为世人关注的工作,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但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明显的偏颇之处,他对文明的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的评价也存在偏狭,这是评价辜鸿铭文化观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创作的小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一方"耙耧山脉"成为了他创新传统文化、诉说生命意识、寻找精神归宿之地。基于原型批评理论,阎连科以激活、置换民间原型的方式,从"追梦"的主题原型"、英雄"人物原型和"离去——变形——归来"的结构原型三个方面,深刻而真实地描绘出我国农民在某种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求学、求生、求发展的艺术世界,凸显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深刻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之下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创造性地把传统文化融合进当下的文化语境与社会环境,通过激活和置换变形一些古老而永恒的原型,或许就是一条寻找精神信仰和生存哲学的文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艳 《理论与当代》2004,(9):42-42,4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开放性问题。建立具有民族性、开放性兼备的文化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任务。一、主动地与世界文化交融充分体现了精神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上的开放,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内在要求。马…  相似文献   

14.
汪志强 《探索》2001,1(1):19-22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国土壤中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超越历史来塑造自己.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5.
王诚宏 《世纪桥》2008,(3):147-148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创新当代中国的文化?如何推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笔者以为,一是必须传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积极吸收整合人类文化长处,不断强壮自身活力;二是必须弘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大胆进行文化价值观念更新,不断实现自我优化;三是必须把握民族文化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断抵御西化冲击。  相似文献   

16.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他又说:“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  相似文献   

18.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西方政治文化的本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力度,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竭力向我国输入、渗透西方政治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广大理论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要理性面对西方政治文化的涌入和渗透,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目的和本质,提高大学生分析和鉴别西方政治文化的能力;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自觉抵御西方政治文化侵蚀的信念,克服西方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文化安全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自由主义西化论、新保守主义和腐朽没落主义是内部因素;和平演变和文化殖民主义是外部因素。因此,全力应对这些挑战,规划和构筑21世纪文化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成为时代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思想领域表现为自由主义(西化派)与保守主义(国粹派)的对立.一般地说,西化派着眼于文化的时代性,国粹派则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这在五四文化论战中充分的表现出来.西化派把东西文化差异归结为进化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新旧差别,取消了民族性的地位和意义.国粹派的主张虽体现着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