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弘 《工会论坛》2011,17(1):45-47
胡锦涛在十七大会议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文化为基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人、天人感应的认识堪础上,提出了相当丰富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生态伦理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町持续发展的和许礼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观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观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了无情有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对待天地自然的方式,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提高生态文化素养,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而且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发展循环经济要多从文化上着力,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循环经济与文化哲学、绿色文化、制度文化、人文素质等方面揭示了循环经济的文化内涵,力求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循环经济,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文化价值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正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借鉴西方文化优质成分,在中西文化的接触中,实现消费价值观的转变,以生态文明消费价值观的逐步确立,破解今日世界之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无疑是探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路径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是要实现文化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生成。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主要是通过激发公众的生态意识、普及科学的生态知识、塑造生态化思维方式,实现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生态文化的生成必然立足于此,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功能的核心是做好人的工作,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它们都要以人为本,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提高文明程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首先,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是社区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次,要积极利用社区的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为加快文化建设服务;再次,要正确发挥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为社区发展提供动力和指示方向;最后,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使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关乎民族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促进繁荣和合作的源头,可以带来更好的环境景况。因为按照西方国家以往的经验,尽管其环境情况曾经一度恶化,但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且加上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这些经验应该可以借用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因此,经济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助力。批评者则认为,生态破坏、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等情况的出现都与经济发展有关。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却没有认识到环境的有限性。经济收益不一定会提升环境品质,反而常常成为人们破坏环境的诱因。总的来看,无论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批评者都承认追求经济发展会对环境永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里确实存在无法兼顾的矛盾关系。本期摘译的是时任美国加州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的马克·波芬伯格对印度尼西亚林业政策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波芬伯格通过印度尼西亚林业政策案例的分析,探究了政治经济权力结构与环境永续的关系,提出民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相对公平的参与是环境永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体现的生态精神,尤以《咏水仙》为例,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人们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对立。为此,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认真研究和贯彻马克恩主义生态观,有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导,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就是能够反映和支撑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时俱进"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就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应反映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环境,切实推动和保障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就使这个地区自古代开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单元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多语言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梳理新疆的宗教文化生态环境的特点,发展和恢复其多元和谐的模式,必将对新疆,乃至全国和中亚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全面阐述,第一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源于对发展的反思,对发展理念的提升,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而生态文化是孕育生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反思而提出的新型生活与发展范式.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实践方式,是推进与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人类生态文化的具体样式,蕴含着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文化传承和建设实践.充分发挥生态育人、生态立校与生态服务的功能,是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贵州高原山地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贵州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的交错地带,河流纵横,河网密布,河流湍急,对地表的切割和冲刷严重,因而贵州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调动人类一切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人文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子,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化,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智慧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克服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消费主义具有诱惑性、象征性、浪费性和全球性等特点,不利于人类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消费是反对消费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人类追求自身本质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人们伦理水平的提高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消费的养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对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制,以生态化的消费理念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战略焦点,我国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减排举措。在实施这一系列减排举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组织公众、主动参与、共同行动的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