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鉴定结论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真实,程序规范和实体真实是其必备的两个方面。其中鉴定的实体真实是基础,鉴定的程序规范是保障。依据不完整的鉴定资料作出的鉴定结论在证据能力上存有瑕疵,必然会弱化其证明力。证据规则的引入,证明标准的正确理解与证明价值的重新认知与选择,一定程度扩大了传统“鉴定结论”的外延。法官和诉讼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和质证、认证,并不仅局限于结论本身,而应围绕该结论形成的主体、程序、材料来源以及具体依据展开,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才能确实得以保障,鉴定结论才能回归为“科学判决”。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中鉴定结论的效力研究实质是考察鉴定结论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实践中鉴定结论事实层面的证明力饱受质疑,要恢复它须就鉴定绳索论的认定引入对抗机制;同时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也并非一一对应的,具备事实层面证明力的鉴定结论仅仅是法官认定医疗结构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而非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3.
医疗纠纷中鉴定结论的效力研究实质是考察鉴定结论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实践中鉴定结论事实层面的证明力饱受质疑,要恢复它须就鉴定绳索论的认定引入对抗机制;同时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也并非一一对应的,具备事实层面证明力的鉴定结论仅仅是法官认定医疗结构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而非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4.
苏岩 《法制与社会》2013,(25):85-86
补强证据规则是经过长期的诉讼实践得出的对于案件事实其证明作用的证据的证明力大小的判断标准。在法官判断事实的大陆法系国家里,补强证据规则和传闻证据规则等证据证明力规则一道,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过程起约束作用。而在英美法国家中,补强证据规则更是被视为避免陪审团在认定事实时候被任何一方当事人所误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不仅带来了司法鉴定体制的变化,而且促成了相关证据规则的完善。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种类,"鉴定意见"不再具有"鉴定结论"的效力,而要像其他证据一样,在证明力和证据能力方面经受法庭上的审查过程。违背法定的鉴定主体资格、鉴定程序、鉴真方法或鉴定文书的形式要件,鉴定人所提供的鉴定意见应被排除于法庭之外。有关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不仅维护了法律程序的实施,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增强该证据的证明力。从未来刑事证据法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宏观层面的司法体制和中观层面的鉴定程序方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处于微观层面的鉴定证据规则才能有更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6.
撩开鉴定结论的"神秘面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鉴定结论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或技能,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作出的判断或推论.鉴定结论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鉴定结论形成的方式有逻辑判断、经验判断和规范评价.从本质上看,鉴定结论属于"专家意见".目前,鉴定中使用的鉴定标准有3种基于个人经验的主观性标准、基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客观性标准和基于建构主义的社会普遍接受标准.在诉讼中,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不能对鉴定结论预设过高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鉴定体制中,鉴定权分配的不尽合理、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尚存不足,使鉴定人和鉴定结论缺乏应有的中立性,从而易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质疑。证据规则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规定尚不完善,缺乏消解质疑的有效机制和手段,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却得不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8.
彭小珊  王传超 《法制与社会》2013,(13):114-116,120
DNA鉴定技术有着强大的同一认定功能,文中具体讨论了DNA鉴定的技术原理与精准度。DNA鉴定结论与其他诉讼证据相结合,成为了法庭科学的强有力武器。但从法庭科学实践来看,DNA鉴定结论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也是证据的一种,将DNA鉴定结论应用到司法领域时还需经审查判断,建立严格的采信标准,使之与司法规则相契合,并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DNA鉴定数据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证据规则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规范证据收集、证据审查和证据评价的规则,规范证明力的规则和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程序为内容的规则和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范围为内容的规则。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在立法形式上,法典与司法解释并存;在规则性质上,多种类型的证据规则并存;在证据规则的内容上过于粗疏,缺少严格而审慎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个诉讼案例的简单介绍。就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所涉及的当事人是否有权自行委托鉴定、自行委托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证明力大小及鉴定人回避等有关问题。提出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鉴定结论的证明效力问题鉴定结论,是接受委托或者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的人,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通过分析、检验、鉴别、判断作出的书面结论意见。在行政诉讼中常见的有医疗事故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药品质量鉴定、审计分析鉴定等等。在讨论鉴定结论证明效力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佳证据规则曾是英国普通法上最为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作为普通法传统上的证据规则之一,最佳证据规则的实质内涵是,某一特定的有关案件事实,只能采取能够寻找到的最为令人信服和最有说服力的有关最佳证据方式予以证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将最佳证据规则定义为,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并都具有证明力,不同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下,有关各个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所作出的认定规则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也经常出现当事人就同一待证事实提供数份证据都具有证明力,不同的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因此,在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确立行政诉讼的最佳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的图像电子证据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生活和刑事诉讼过程中,电子形式的图像证据已经较为常见。对这种与传统的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新型证据形态,需要从证据规则、证明过程等角度进行新的探索。图像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离不开刑事鉴定和法庭科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为传统的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明理论提供了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取决于:①鉴定人;②鉴定所依据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③被鉴定的客观材料是否满足鉴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司法鉴定技术科学性的讨论目的在于向法官等未经本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员提供一个从专业科学技术角度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用物证鉴定结论证明犯罪需要经过推理过程,将物证来源鉴定结论转化为嫌疑人行为推论,后者再作为法律事实证明嫌疑人是否有罪。物证鉴定证据应用的递进证明关系,可以用由依次推理关系连接的物证来源结论层、行为推论层和定罪层构成的物证鉴定层级模型描述。该模型可直观表达和评估物证鉴定结论证据应用效力。  相似文献   

16.
鉴定结论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鉴定结论的认证规则包括鉴定结论认证的证据能力规则和鉴定结论认证的证明力规则,前者主要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中立性规则、事实问题规则、专门性问题规则;后者主要有鉴定结论的证明力优位规则和鉴定结论之间的法律地位同等规则。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鉴定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最佳证据规则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佳证据规则曾是英国普通法上最为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作为普通法传统上的证据规则之一,最佳证据规则的实质内涵是:某一特定的有关案件事实,只能采取能够寻找到的最为令人信服和最有说服力的有关最佳证据方式予以证明。①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将最佳证据规则定义为: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并都具有证明力,不同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下,有关各个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所作出的认定规则的规定。②在行政诉讼中,也经常出现当事人就同一待证事实提供数份都具有证明力的证据,不同的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对于规则适用中的解释、裁量和漏洞填补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证据规则的适用中应探寻其规范目的.在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探寻中,应尊重立法者所确定的规范目的,但在立法者目的不符合现实需求或者明显不合理时,司法者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正.应深入发掘证据规则的实质目的,对于具有多元规范目的的证据规则,应合理选择其首要目的或优先目的.总体上看,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维护司法正义、保障公民权利;保障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对证明力评价进行规范、指引;保障当事人质证、询问等程序性权利;合理设置证明负担.  相似文献   

20.
刑事鉴定结论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首先对鉴定结论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指出鉴定结论的作用在于补充事实裁判者在专门问题上认识能力的不足;鉴定结论是一种证据,而非最终结论;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产物.然后对鉴定的提出、鉴定人的选任以及对当事人双方的平等对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介绍了这一问题上的三种不同模式之后,指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之后又对鉴定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评析.最后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讨论了鉴定结论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