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什邡市看守所里,他沮丧地蹲在监舍中,没有了昔日的侃侃而谈。对阳光的渴望,恐怕是他此时最大的愿望。从他晦涩的面容、红肿无神的双眼可以看出,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灵魂备受煎熬,他对死亡存在着巨大的恐惧。“我知道我可能被判死刑。”他绝望地对我们说。他,就是原什邡市回澜镇中心村年仅29岁的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2.
生活作风不是小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峻 《党建》2001,(11)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的思想里,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有点问题没什么了不起,因而不放在心上。有这种看法的人中,有的就是我们的干部乃至领导干部。实际上,生活作风决非小事。从生活作风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看出一个人灵魂的美与丑,简言之,可以看出他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人品”,重视“德”,把它作为立身处世之根本,生活作风就正是“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人们会说他是一个人品…  相似文献   

3.
“做人要像火,给人以光明,以温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至少也应该像一枝蜡烛,在黑暗中照耀别人。”这是著名的无产阶级宣传家肖楚女烈士的人生信条,他以他的“蜡烛人生观”光照千秋,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肖楚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1893年生于汉阳鹦鹉洲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0岁时,父亲破产,随即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妹妹靠替人做些零活艰苦度日。13岁起肖楚女开始打工,飘泊中坚持自学。武昌起义时,他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被大炮震聋了一只耳朵。民国初年,他入武昌新民实业学校学习8个月农桑。《离…  相似文献   

4.
人民领袖     
伟大的事业总有伟大的领路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发达兴旺是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响亮名字连在一起的。20年前,邓小平这样评价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中走出来,是他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从井冈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60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信,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虚心学习新的东西”的学习精神:70岁大寿时,中共中央又发表贺信,高度赞扬他“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迄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李大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杰出思想和革命情操是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他是在黑暗中寻求真理而且用生命捍卫真理的人。在理论著作和革命实践中,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仅仅活了38岁,他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生命的无限价值。他是在世纪之初用马克思主义照亮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他是在血雨腥风中领导人民单命的先驱。A未达真理李大刊是中国革命的寻路人。他说:“人生的最高之理想,在求达真理。”这不仅表现在他用生命捍卫真理,也表现在他艰苦卓绝地寻觅真理…  相似文献   

7.
刘霄 《廉政瞭望》2014,(23):58-59
“你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黑的地方吧,感觉怎么样?”11月19日,广阔的黑暗里。小东的声音格外清晰.指引着3名体验者。缓慢地走过“杜甫草堂”、“宽窄巷子”、“菜市场”、“超市”等设置场景。黑暗里,你会如此信任一个盲人,并需要他。而且,不管是官员老板,还是普通职员。在黑暗中都回到了同一种状态。导赏员小东说:“黑暗让人们重回了平等。”  相似文献   

8.
汤斌的绰号     
郭庆晨 《党课》2014,(13):82-84
汤斌是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官员。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人送绰号“汤青天”“豆腐汤”。从这两个绰号,可以看出汤斌的爱民之心以及百姓对他清廉节俭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刘高平 《共产党人》2004,(17):47-48
邓小平一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 1972年12月22日.邓小平按照惯例.早早地起了床。这一天,他和夫人卓琳要去井冈山参观访问。他对自己能有此行.从内心感到高兴。邓小平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一场灾难使他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炮打”、“火烧”、“罢官”、隔离审查。1969年10月,他又和众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一起,被林彪的“一号命令”遣送离京,流放到江西监护劳动。从65岁到68岁,这位曾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老人.走过了他一生中一段艰难辛酸而又悲壮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现年48岁的黄久生是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他曾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现在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他在生活磨砺面前从不低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他是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感动中原,被誉为“敬老之星”、“中国好人”。凄苦童年难忘乡亲朴实之爱黄久生6岁时,母亲丢下他和4岁的妹妹、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于孙中山,毛泽东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伟大革命家”、“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演说中,对孙中山的思想、实践与精神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透过这些论述,既可看出毛泽东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史识与史才,也可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胸怀与敏锐。一、毛泽东论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的精华是三民主义。对于三民主义,毛泽东作过深入而系…  相似文献   

12.
胡适二三事     
在我国现代史匕,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他的文学创作也在我国现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曾经在国内、国外及港澳地区,先后获得过52个博士头衔,尽管这些头衔“名誉”的成分很大,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文化方面的造诣和影响。“五四”时期,胡适曾大力提倡白话文,攻击文言文是“半死文学”,“可读  相似文献   

13.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眼下两种糊涂犯不得毛志成郑板桥先生首倡“难得糊涂”的时候,他本人就很不糊涂。因为不糊涂,世事洞明,时时碰壁,想闭上眼睛装做什么黑暗现象都看不到,又很难做到,这才叹息出“难得”二字。世上还有另一种人,本身就糊涂得可以,对时与世多不通,对国事与民事多不解...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11):127-127
这本书的作者是曾出任第二任香港总督并被誉为“西方第一位汉学权威”的约翰·戴维斯。他18岁就来到了中国,从最开始的商业接触到后来的政治接触,可以说,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当时的清朝政府。书中,作者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司法体系、风土人情、重要城市、释道儒三教、文学艺术、农业与商业做了重点介绍,内容翔实而具体。  相似文献   

16.
西尧 《奋斗》2003,(8):56-56
鲁迅先生是文章高手,不论什么题材,他信手拈来,下笔成文。1925年,他对人们最不经意的、已当了口头禅的脏话:“他妈的”,来一番“论”,幽默而富于深意。他说:“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相似文献   

17.
侯仁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侯仁之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1999,(2)
“新三铁”是朱基总理经济思想中不为人熟悉的一面。而从“新三铁”政策的实施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改革思路上的若干新变化。“新三铁”是指“铁腕打私”、“铁腕打假”、“铁腕打虎”。徐晓东在《南风窗》1999年2期对此做了详细阐述,现摘编如下。铁腕打私199...  相似文献   

19.
曾贞 《当代党员》2007,(2):36-37
2006年10月17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40岁的奉节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谭德智,作为全军惟一“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走上了领奖台。他的心情激动而复杂,眼前不断回放着他作为一个军人踏上农村基层工作的道路上,那一场接一场没有硝烟的与贫困战斗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4):42-44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对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领导者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一“一号文件”。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历次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