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兴无 《红岩春秋》2023,(10):50-53
<正>2023年7月,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远渡重洋,再度访华。52年前的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由巴基斯坦飞往中国时,赴巴迎候基辛格的是中国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他带领一个4人接待组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基辛格握手的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正1971年7月9日中午,担负美国总统使命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6人,在中国外交部章文晋司长等人的陪同下顺利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受到叶剑英等人的迎接。当基辛格看到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听到陪同译员的翻译后,感到很不自在:莫非这就是中方对他一行的"欢迎"?当晚,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看望基辛格并向他表示热情欢迎后,基辛格的紧张心情才有所放松。这条标语来自于毛泽东的"五二○声明"。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1998,(1)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最后要草拟一个谈判声明。基辛格拿出的声明草案中写着:“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尼克松表示乐于接受。”我们不接受这个句子。我们希望改写:“尼克松愿意访华,我们就提出邀请。”美方不同意。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就僵在那儿。这时候,留下黄华和他谈。第二天早上,会谈再度进行,基辛格有点儿急了。因为他中午就得离开。在华期间又不能和美国通话。如果声明没谈成,就都吹了。这时,周恩来也急了,马上召章文晋去汇报。他一看草案,就说:“这问题很简单,在我方的字句…  相似文献   

4.
1983年3月,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我随意文晋到美国不久,基辛格博士和夫人南希在家里设宴欢迎我们,那是我第一次到他的家。这是纽约公园路一所高级公寓楼中的一层。在美国,据说地区不同,房租会相差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之多。公园路是纽约最高级的住宅区,马路相当宽阔,两旁树木青葱,地处纽约中心区而不吵闹也不乱,这在大城市中是非常难得的。这地段的公寓楼比较古老,不是高层建筑,走进门即会令人有不同一般之感,虽是楼房但相当宽敞。基辛格夫人是瘦高个子,相形之下,基辛格博士显得矮胖了。在北京的时候我与她曾有一面之  相似文献   

5.
章文晋被誉为“中国最老的大使”,张颖是中国第一个专职大使夫人,他们俩是中国外交界一对知名的红色外交夫妇。中国很多大事件与他俩的名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张兵 《湘潮》2014,(10):44-46
(紧接上期) 中美建交:外交上的一场重头戏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离开华盛顿,决定于7月9日至11日经由巴基斯坦来华秘密访问。因时任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的章文晋曾任驻巴基斯坦大使,与巴官方熟悉,中央遂决定派他去接基辛格。  相似文献   

7.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8.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3,(12):21-25
2013年6月20日。我国原驻美大使章文晋的夫人张颖以92岁高龄出席了在浙江绍兴市绍兴宾馆举办的纪念周恩来115周年诞辰暨周息来与文化建设学术座谈会。会上,张老在缅怀周恩来丰功伟绩的同时,深情地回忆了她一家几代人与周恩来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9.
我本人在为了写《周思来》一文而搜集关于他的资料时,曾和周思来身边的人有过一系列的谈话。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主席、中国驻美国前大使、长期在中国外交部供职,直按在周思来领导下工作的章文晋强调,周以自己非凡的工作才干和平易近人的作风,而明显地区别于中国其它领导人。用章文晋的话来说,这是一位天生的参  相似文献   

10.
<正>1973年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抵达北京。这是他同年的第二次访华。11月12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会谈时,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基辛格表示,美国不能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美方态度暧  相似文献   

11.
1973年9月22日,曾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第56届国务卿。尼克松总统在基辛格就任仪式上说,基辛格是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时刻,执掌这个部门的工作的;基辛格也是第一个在任命前就访问过北京和莫斯科的国务卿。这番话说明了基辛格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万强 《党史文苑》2004,(7):40-4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握手,标志着相互敌对几十年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其在台湾的影响,将其划在了他们的“核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仍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谋求解决办法。正是他的这次来访,使周恩来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厄运。不速之客基辛格成为周恩来挨整的导火索基辛格这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同他进…  相似文献   

13.
1982年年底,邓小平“识途老马”,亲自点将,年近古稀的章文晋伏骥奋蹄,出使华盛顿章文晋自加拿大卸任回国后主持了一段时间的专案工作,随后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务.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1982年年底,章文晋一直和美国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初,国共内战正进入最后阶段,朱启钤由于对共产党的政策不怎么了解,避居上海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北平的周恩来得悉后,马上请朱的同事兼好友章士钊写信,力劝他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上海刚一解放,时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处长的章文晋决定赴沪看望父母和外公朱启钤。周恩来得悉后,对章文晋嘱咐:"朱启钤先生是位实业家和园林设计建筑家。他的长处可以为新中  相似文献   

15.
正1969年3月,中苏双方曾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最坏准备。据说,毛泽东这一战略决定,源于同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的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召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基辛格第二天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他把苏  相似文献   

16.
在周总理诞辰105周年之际,我有幸采访到了曾连续17年担任周总理英文翻译的冀朝铸老先生。他向我谈了周总理的许多动人故事。1971年夏,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第一次秘密访华。他下塌钓鱼台国宾馆后,随时准备应召到中南海去拜会周总理。后来,听说周总理要到宾馆来看望他,他大为吃惊,又深为感动,忐忑不安地站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车子到后,周总理微笑着下了车,与快步迎上前来的基辛格热烈握手,谈笑风生。在后来的岁月里,基辛格还多次提到这件事及他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冀老先生还告诉我,周总理在外交活动中向来反对大国…  相似文献   

17.
<正>1978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奉卡特总统之命来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北京,双方派到谈判桌上的都是一流团队:中方是外交部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和韩念龙,美方是伍德科克和出生在中国南京会讲一口流利汉语的美国驻华联络处副主任芮效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19.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公报》的难点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乔冠华反复思索着双方的分歧——我方坚持认为,北京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却只肯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到了2月25日,双方仍各执一词。乔冠华这时又提出,只要提到撤出全部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国表示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则说,美方坚持撤军一定要有某种条  相似文献   

20.
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正是他,以先行使者身份,踏破中美外交的坚冰,建构起中美建交的桥梁。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以他那伟大的胸襟和独特的远识睿智,作出了中美交往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人再次睁开慧眼看世界,用伟大而坚实的脚步,从太平洋跨过大西洋。中华民族用自己伟大而坚实的胸膛,铺平了改革与开放的前路。闭关锁国已成昨天,今天的我们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与基辛格,中华民族没有忘记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